深蓝海域KMPRO

留住“士大夫”型人才

2006-12-17 15:14

  相对来说,国有企业、外企,特别是公务员队伍里面,“士大夫”型人才要比中小企业多得多。为什么求职者都不想在中小型企业长期干下去呢?或者说,为什么只想做职业经理人的“士大夫”型人才,都不愿意进入到中小企业呢?

 
    引子: 
   
    罗伟是广州一家营销咨询公司的咨询顾问,刘勇是广州一家小型房产中介公司老板。他们是高中同学。 
   
    罗伟和刘勇已经在绿茵阁坐了3个多小时了。刘勇喝了一小口面前的黑咖啡,这是他叫的第五杯黑咖啡了。(刘勇每次到酒吧、西餐厅,都只是喝黑咖啡。他很喜欢黑咖啡那种苦苦的味道,他说,这是创业人必须经常记住和品尝的味道,先苦才能后甜嘛!) 
   
    刘勇自从自己做老板以来,压力不断,经常会找老同学罗伟出来诉说心事。今晚,两人谈论的是公司招人的问题。刘勇抱怨,自己的员工怎么总是留不住。他们只是把公司作为一块跳板,学到一些行业经验后,就辞职离开了。刘勇说,作为小公司,我能感觉到自己的生存压力很大,像我们这行,必须要有规模,才不会被竞争对手淘汰。但是核心员工都像走马灯一样,让我的公司怎样发展? 
   
    的确,对企业来说,新人不如熟人,人员队伍稳定,才能保持企业发展的连贯性。作为老板,才能腾出时间考虑企业更长远的战略方面事情。最近我也在研究中小企业的问题,罗伟说,人才也分很多种,能在一家公司长期工作下去,使企业和自身达到双赢目的的,我归类为“士大夫”型人才,也就是现代人所说的:职业经理人。整天想着要自己做老板的,我归类为“鸡头”型人才。这是各人的价值取向,没有说孰好孰坏的问题。当然,做老板的都希望自己的员工是“士大夫”型人才,这样的员工才会安分工作。 
   
    正题: 
   
    士大夫,是旧中国社会的一个阶层。士农工商,士排在首位,可见士大夫是很有地位的。“士大夫”的由来,应该追溯到春秋时期。当时,诸侯王或者贵族家里养了很多“说客”。也就是靠嘴皮子吃饭的人。当时最有成就的说客,应该数苏秦和张仪了,合纵和连横,都几乎能改写了中国的历史。 
   
    因为当时的中国,社会的等级制度是非常严格的,所以,尽管有些“士”,他们的个人能力很强,但是他们始终会安分地服务于他们的老板,而不是自立门户,自己也来当老板。这种特性,就非常类似于我们现代所说的“职业经理人”。 每个已经度过了创业起步阶段的企业,都会面临管理的问题。我们所看到的许多“盛极而衰”的企业,都是由于企业的决策和管理不专业造成的。在企业再发展的阶段,就要引入“职业经理人”的人员体制,用专业化的人员队伍保证企业继续良性发展。就像一个社会,不断壮大中产阶级的队伍,才能保持社会稳定和减少动荡发生。 
   
    相对来说,国有企业、外企,特别是公务员队伍里面,“士大夫”型人才要比中小企业多得多。为什么求职者都不想在中小型企业长期干下去呢?或者说,为什么只想做职业经理人的“士大夫”型人才,都不愿意进入到中小企业呢?这里面,有很多中小企业方面的原因: 
    
    1、独断型管理体制。 
   
    中小型企业,基本上都是由小作坊发展起来的。这里面,必然会存在很多家族化的背景。老板的老婆管财务,企业销售经理请示过老板的事情,老婆一句话:不同意,等晚上跟老公商量后再说,不能领钱。销售经理就很难开展工作。企业里面,任何有特殊地位的人,都可以根据自己想法独断行事。 
   
    而且,老板多半是白手起家,从行业中最底层的业务干起来的老业务或者是老工程师,对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流程都非常熟悉。于是,老板交代工作,会对员工说:你办事我放心,大胆地干吧!但是,实际操作的时候,老板却又经常地越权管理、推倒重来。员工的威信、颜面荡然无存。当然,这里也许有个问题:就是经理们没有定期主动地向老板汇报近期工作的进度情况,使得老板心里没底,很不放心。如果真是这样,那么老板的处理方式是否也可以间接一点,不要在员工面前表现出独断、刚愎自用的形象呢? 
   
    独断型的管理体制,必然使员工产生“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的想法。稍有能力的人,找到机会都会选择离开了。 
   
    2、中小型企业发展目标模糊。 
   
    大多数的中小型企业,老板只是在考虑赚钱的问题。今天这个项目好做,我们上项目;明天这个项目竞争大了,我们改上别的项目。企业的发展目标模糊,这是很多企业“空降兵”的无奈。“空降兵”都是企业里面的高阶层管理人员,他们最求的并不是6位数、7位数的年薪,而是借助企业平台,实现自己的一些理想。 
   
    刚开始,求贤若渴企业老板,信誓旦旦地答应“空降兵”所有的条件和要求。但是不到半年、几个月,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弱,被迫改变了原来的发展思路。当“空降兵”发现企业已经无法实现自己的一些个人长远职业生涯规划,只有选择离开。更不幸的,很多“空降兵”还没有开始展现自己的才能,企业已经倒闭,下次情况,就更加会多份心眼了。 
   
    3、员工付出多收入少。 
   
    有些中小型企业老板,存在着一种心理:我是老板,你们是员工,企业都是我个人的,我赚到钱就分你们一点,已经够意思了。这种企业里,加班工作是经常的事情,可是员工的待遇福利却长期停滞不前。员工跟老板提出加工资的请求,老板总是说一些“你是公司老员工了嘛,不要看眼前小利”,“咱们老搭档了,我赚钱还会亏了你吗”之类的笼络话。 
   
    现代社会信息那么发达,员工想了解自己在市场上的价格,一点鼠标就清楚了。完全只是打“情感牌”的老板们,也应该适当地增加员工的收入了,毕竟员工们也要吃饭、填饱肚子的。 
   
    4、中小型企业没有事业留人。 
   
    对于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或者新入行的新人来说,到企业上班更多是为了能学到东西。中小型企业多数是加工型、贸易型的小作坊。既没有高精的技术、也不成规模,所以,就没有很多的知识让员工长期不断地去学。新员工到企业上班,几个月、半年就已经摸清了企业那三道板斧。然后,是机械式地不断重复原来的工作。不甘落后的人才,自然要选择离开的。 
   
    总结: 
   
    看来,中小型企业想留住“士大夫”型人才,还有很多道槛要过呀!筑好金银窝,自然能引来金凤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