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影响,解读隐性知识魅力
知识管理中,隐性知识的发掘是重要的组成部分,隐性知识所能够为企业带来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下面从隐性知识对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来体现其魅力。
自上世纪70年 代以来,隐性知识的内涵与特征引起了心理学、社会学乃至管理学界的广泛重视。它区别于显性知识,难以明确表达,不像显性知识一样能与人共享。近些年,隐性 知识逐渐引起教育学界特别是高等教育的普遍关注。原因在于隐性知识是科学和知识创新的原动力,是培养人形成创新意识的基础,也是培养人具有创新性思维的关 键要素。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科技更新速度极快的当今时代,创新型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决定一个国家的发展,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是时代迫切的需求。而大学生作为 创新型人才中的主力,更是肩负促进社会发展、推动科技进步和增强国家实力的艰巨任务。因此,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是面向21世纪高等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现代大学如何适应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课题之一。
隐性知识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关系
首先,隐性知识是培养大学生形成创新能力的基础。能力以知识为前提,只有积累足够的知识,才能提高创新能力。作为人类思想飞跃的特殊形式,创新在人们的 创意活动中体现出来。隐性知识能够让人们预感到某种隐藏在事物深处的东西,然后去努力寻找,找到了就是具有创新性的发现。隐性知识比显性知识更能创造价 值,显性知识也可以通过人的积极思考,内化为个体的隐性知识,它的转化和传递本身也是知识超越自我的创新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知识超越其原有的边界,获取 新的场境和世界观,进而形成新边界的新知识,成为个人的新能力。
其次,隐性知识是培养大学生具有创新性思维的关键要素。创新思维形成的根本在于提高创新能力,它是创新能力的核心与精髓。从隐性知识的角度分析,新知识隐 性的内涵越多,提供新暗示的机率也越大,人类不断学习新知识的过程,正体现了思维的创新性和社会的不断进步。隐性认识的获得和显性化的过程可以看作是系统 思维过程,隐性认识与思维的创新性是内在统一的,而隐性认识特有的创新性能启发人们理解系统思维的创新性。依据隐性认识的研究成果加深人们认识系统思维的 层次性,并注意在实践和认识过程中发挥创新性思维。
最后,隐性知识显性化是大学生创新实践的重要目标。人作为实践动物,创新存在于人类的各种实践活动之中。隐性知识具有难以表述性和高度的个体性,人们只有 通过亲身实践才能体会到。在实践活动中寻找到创新的本质,并将其显性化,成为人们共享的显性知识。比如大学生学习机械理论知识,只有去工厂实践,去做一 做,才能清楚其中隐含的理论深度,感悟和总结出老师没有讲过的新东西,再告诉别人,完成隐性知识显性化的创新过程。
隐性知识为大学生创新能力提供途径和方法
利用和探索多种渠道开发和提升隐性知识,使大学生所学知识与技能显性化。在有效的实践途径中,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培养创新能力。
第一,通过科技竞赛,鼓励科学研究。举办各种有趣味性、实践性和探索性的科技竞赛活动,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大学生可根据自身的兴趣和爱好选择活动内容和 方式,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探索与尝试,学生的各种不同观点和思路在科学实践中交汇、碰撞,从而不断提出新问题,有新的发现或发明,把研究实验向前推进,这一 过程蕴涵着学生们不断获得和生成对自身有用的隐性知识,在将其显性化和共享的过程中,掌握正确的科研方法,提升自身的科研创新能力。
第二,在隐性知识共享的良好环境中,建设创新型实验室,开放实训中心。在实验室和实训中心的创新项目里,这些项目分为低、中、高三个层次,鼓励学生在掌握 相关专业隐性知识后,根据本人的能力和条件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项目研究本身就是知识共享互动平台,教师引导学生融会贯通理论与实践知识,成员之间自由提 出意见、表达感受。低层次的项目,旨在于激发学生求知欲,提升专业兴趣,初步培养创新意识;中高层次的综合型和设计型项目在研究过程中要呈现出大学生获取 的隐性知识和创新能力,在设计项目方案、数据采集、实验结果分析的研究过程中,培养大学生科学、规范的研究习惯及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强化他们的创新性 思维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