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蓝海域KMPRO

知识管理的四种类型

2017-04-01 14:59

     知识管理一般都始于知识资产的共享。其根本目的在于,将个人的知识通过组织汇集起来,加以有效运用,使其实际功效相对于原来的物理叠加能实现增值。知识管理可分为几种类型。分类的关键轴有两条。

  一条以目的为主线进行划分。包括“以改善为目的”和“以增值为目的”两种类型。一条是以方式方法为主线来划分。包括“资产集约方式”和“资产合作方式”。以这些组合为基础,可以分为四大类型。其中每一项都需要根据企业的知识问题和战略要求具体展开。

  所谓“改善”,是指通过知识资产的共享和有效运用,促进业务运营效率的提高。“增值”则重点旨在由知识资产中产出收益,实现新的价值增长。

  “资产集约”则是指将分散的知识资产有组织有秩序地集中起来。这里提到的知识资产一般主要指显性知识资产。所谓的“资产合作”,则意味着为了有效实现知识资产的共享,加强组织内外各种知识工作者之间以及与客户之间的关系网建设。与前面提到的情况有所不同,这里提到的知识资产则包含了隐性知识资产。

  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应该使用哪种知识资产,以及要怎样使用知识资产。我们要使用的究竟是过去的资产,还是眼前的资产,抑或是未来的知识资产。

  我们该如何将分散在各空间内的知识资产有效集中,灵活调配,并实现合作与连接。在广阔的时空范围中,实现知识资产的有效运用。
(1)“最佳范例共享”型知识管理(组织化的知识资产集约和运用)

  该类型通过对企业内成功案例中运用到的技术和企业日常业务分析的学习,实现知识的共享和调配,提高生产效率。该类型既包含对“大规模成功案例”的转移(例如将A工厂的成功案例应用到B工厂),也包括企业“一般性日常技巧”(今天采用这种方法收到了不错的效果)的共享。

  该类型主要运作方式在于,首先在整个企业内部将最佳范例进行集中,进而推进其共享,从而实现业务效率的提高和成本的降低,实现企业质的发展。

  最佳范例的共享方法有很多。比如可以预先设定一个成为具体共享对象的最佳范例,从对该范例的学习分析着手实现共享。也可以充分调动信息系统的功能,确保可以随时获取成功案例的相关内容资料或文件材料。无论采取哪种形式,企业都需要对最佳范例内容的关键部分进行评估和整编。“最佳范例共享”型知识管理的基本目标,是通过对信息系统的有效利用,完成显性知识的收集。

  数据库本身并非知识,而是信息。因此,在运用最佳范例具体内容的过程中,需要根据知识业务的现场(知识工作者面临的课题和难题)实际状况,来调度并使用一个完成了分类、归档的成熟意义上的信息数据库,而不是单纯地追求含义检索。

  (2)“专业知识网”型知识管理(实时组建知识网)

  该类型主要是将组织内外具有专业知识和方案决策权的人,运用全球化的网络系统组织起来,以实施决策或解决某项特定的课题。在“专业知识网”型知识管理中,执行人(Know-Who)是关键。

  在该结构中,类型(1)最佳范例共享型中提到的知识集中机制是需要的,但不是必要的。该类型的核心是人掌握知识(知识处于分散状态)。该类型的核心思想是要通过实时完成对知识的汇集,创造出大于个人知识物理总和的知识总量。

  该类型一般借助电子邮件或组织内的网络工作创造出一个知识共享的平台。但是,为了提高个人知识的价值和贡献度,有时也会引入多媒体技术。管理高层集体行动,创设一个可以实现共同决策的办公环境也有助于推动该类型知识管理的发展。

  除了加大对于信息系统的利用,以及加强贯穿整个组织内部或全球性的知识共享这两点之外,该类型与前面提到的传统型的(姑且如此定义)日本企业的企业改革程序具有某种相似性。或许有读者发出感慨,“这些方法我们公司也使用过”。但是,我们这里并不是从生产一线的改革角度出发,而是从整个企业的知识共享角度出发来展开分析。因此,它与之前的日企改革有着本质的不同。

  (3)“知识资本”型知识管理(由知识资产产出利益)

  该类型的知识管理以可以产生经济价值的知识资产为主要对象。包含专利、许可和著作权等内容的业务形式,不过是企业内部知识资产的冰山一角。品牌也属于这类资产。不问知识资产类型,将所有知识资产进行整合,使其在企业内外获得有效运用,提高收益,是该类知识管理的主题。

  企业一直以来都在进行研究开发管理,推进专利开发战略。但是,“知识所有权”(IP)本身并非知识,而是一种权利结合体。相对知识所有权而言,其管辖下的公司内部知识更为重要。因此,这里提到的知识资本型知识管理,不能局限于有形的知识,而应以更广阔的视角来考察知识资产的经济价值;另外,它也不能局限于公司内部,同时还需关注企业间的合作关系,以及市场对知识的评价等多方内容。

  例如,如果企业仅将焦点放在专利开发战略上的话,最后的结果可能仅仅是实现专利保护。一旦企业把这些专利看做企业的无形资产,将其重新置入企业整体经营活动框架的话,则可能会产生更大的价值。

  (4)“客户知识共享”型知识管理(依托客户知识实现成长)

  该类型知识管理侧重于与客户方的知识共享,旨在实现持续性地向客户提供知识。

  以产品和服务为媒介,与客户经历相同的体验(进而获取知识),或者与客户分享产品和服务的使用方法等,是现代商业竞争必不可少的服务内容。随着近年一对一市场营销模式的兴起,以及企业对CRM(客户关系管理)的重视,企业需要从原来的集团式市场营销思路中跳脱出来,尝试换一种全新的思考方式。在这种背景下,“顾客知识”的问题便愈发显得意义重大。

  杜邦公司趁开发艾滋病新药之际,将患者群体虚拟性地纳入自身的组织结构中。普通的组织系统图都是由不同级别的企业员工构成,而杜邦公司则将“客户”也纳入自身的组织结构系统中。如果再在其下游设置相关岗位的话,客户的存在便可以转化为推动其他部门成长的动力。这种操作方式在有效利用企业内部知识的基础上,成功导入了企业外部知识。

  随着产品和服务在市场上长期流通和销售,顾客对其产品或服务的了解也积累到一定程度。客户在产品方面的各种知识实为一笔不小的财富。通过与老客户或新争取到的客户的知识互通,可以加强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密切度。例如,假如客户是一家企业的话,他们所掌握的产品知识必然与其业务程序密切相关。通过知识的共享与互通,企业便可加深对客户企业的了解,对客户维护工作的推进和自身事业的稳定化起到了积极作用。

  “客户知识共享”型知识管理在开发客户需求,提出新议案方面,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成为企业的“成长基石”。因此,推进“客户知识共享”型知识管理势在必行。

  当企业认识到开展“客户知识共享”型知识管理的必要性之后,接下来需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完善企业与客户的信息交流及保证沟通渠道的畅通。例如,企业需要组建一套完善的机制,确保在销售商品时,能够同时获取相关的客户信息,并进一步在产品的使用过程中收集到更多的客户信息。

  许多计算机硬件企业和软件企业,一般都在产品应用初期,借由互联网获取客户资料。但是有意思的是,更贴近消费者生活的家用电器行业却很少收集客户资料。在该行业中,一般都是流通机构(家电大卖场)或信用公司,或者是物流(快递服务)等产品外围服务企业负责收集客户资料,而非家电生产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