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蓝海域KMPRO

知识管理正确认识及存在价值

2017-02-02 15:23

知识管理正确认识及存在价值
        知识管理方兴未艾,却鱼龙混杂,有时让人困惑和迷茫。如转眼间,有些学科在某些大学里“变身”为知识管理,如信息管理、情报管理等;甚至在某些学者的文章里图书馆管理、档案管理也居然成了知识管理,搞文献的转而成了搞知识管理的。许多单位内部原来的名称不用了,如“信息管理部”甚至“网络部”都赶时髦成了 “知识管理部”。这些“变身”让本来就不了解知识管理的人对这个新兴领域产生了误解。此外,有关知识管理的书和文章往往看得人云里雾里的。2001年在新加坡举行的世界知识管理大会上,与会者一致认为,知识管理正逐渐形成一门相对独立的专门学科。深蓝海域指出,在今天,对知识管理的误解、误用,会伤害这门新兴学科的健康发展,不利于她的成长。到底什么是知识,今天讨论知识管理的价值究竟是什么?
        一、知识、信息
        关于知识的定义可以说五花八门,翻开任何一篇有关经济或知识管理的文章几乎都罗列了一大串著名专家的定义。如,达文波特(Thomas H. Davenport,1999)认为,知识是一种包含了结构性经验、价值观念、关联信息及专家简介的流动组合。日本著名知识管理专家野中郁次郎和竹内弘高(Nonaka & Takeuchi,1995)认为,知识与人的信念和理解有关,只是包含人的立场、观点和目的;并跟人的行为有关,具有过程性的特点,所以知识是相关信息、价值和规律的一种有机综合。看了这些定义,我的感觉总体是似懂非懂。这促使我一直思考知识的本质。
        信息是与知识最为相关的一个概念,大家都知道它们不同。今天,我们每天都在接受大量的信息,关于个人的,关于社会的,关于国家的,以及关于世界的。信息增加了,我们的知识增加了吗?信息的增加也许会促使我们思考,从而可能使知识量增加,但这种联系并不是必然的。
        知识与信息还是有很大区别的。知识表现为事物和事物或信息和信息之间的关系。譬如,天空有乌云和下雨是两个信息,但如果他们之间建立一种联系,则产生了知识。又如,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爱因斯坦发现了相对论,都是关于事物最基本关系的知识。人类文明的历史就是积累各种各样知识的历史,发现各种各样事物(包含自然的,也包括社会的)之间的联系,发现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这些联系和规律可以帮助人们认识自然和社会,从而改变自己和自然的关系、自己和社会的关系,以及自己的生活。如中国古代劳动人民了解了四季更迭和天气变化与农耕的关系,因此制定了24节气来指导农业生产,这可以说是对于农业社会最有用的知识了。
        二、信息爆炸催生知识管理
        有人说,今天我们进入了知识爆炸的年代,但我觉得更应该说是信息爆炸时代。因为由于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实际大量产生的是信息,我们被淹没在信 息的海洋里,要在这个海洋里生存和漂浮,要么拒绝信息,要么需要一些信息过滤的手段,像鱼儿靠鳃一样。据国际数据公司(IDC)历年发布的数据,2006 年数字信息量就已达到1610亿GB(这个数字意味着现有书籍所含信息的300万倍),而2009年全世界的数字信息总量则增至4870亿GB,3年间翻 了一番半。“从模拟到数字”的转换推动了信息量的增长,如过去北京交管局的违章照片靠胶片保存,而现在遍布北京的摄像头每天产生庞大的数字信息;信息爆炸 还表现在新闻信息、娱乐信息、广告信息铺天盖地,科技信息飞速递增,个人信息急剧攀升等。这些导致信息泛滥、信息浪费、信息疾病等,人的信息接受严重“超 载”。
        然而,知识并不没有因为信息量指数级的增长而自然地以同样级数增加,因为知识是信息或事物之间的联系,需要人们花费时间、精力和智慧来发现或挖掘。再以 24节气为例,对于节气与农耕关系的把握,我们的祖先不知花费了多少人,多少精力,并在获取了多少信息的基础上才发现的,而且凝练出来的知识还要在获得新 的信息后不断进行修正,最终才稳定为24节气。因此,信息爆炸导致的是信息与知识的严重失衡,因而今天我们处于由于信息急剧增加造成的知识相对匮乏的年代。知识管理应运而生,实际上就是要尽量打破这种严重失衡,促进新知识的产生,促进已有知识的运用。因为,知识才是人类真正宝贵的财富,蕴含着价值,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因此知识管理绝对不是信息管理,也不是其它的管理。对于国内著名学者乌家培教授 “信息管理是知识管理的基础,知识管理是信息管理的延伸与发展”的观点,我是不认同的。知识管理之所以会出现,那是因为它所涉及的问题是以前其他管理没有关注到,或没有很好关注的,而今天又显得格外重要。知识管理有自己的管理或研究对象,不是信息、情报或其他什么,而是——知识。虽然信息和知识由于以上阐明的关系是分不开的,但由于研究对象的不同,知识管理和信息管理研究目的是不同的,因而其特点和规律也是不同的,有本质的差别。
        三、知识管理价值之所在
        在这里我不想妄谈知识管理的定义,因为知识管理与知识一样,其定义也是莫衷一是,而想探讨一下开展知识管理的目的或价值究竟在哪里。知识管理的研究对象明确了,讨论其研究内容和研究目的应当比讨论定义更为重要。
        人类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获取了无数的信息,通过人脑的积极活动产生了无数的知识,信息是知识产生的基础。在有文字记录之前,信息和知识全部存于各自的大脑 中,仅能靠语言交流、示范教授、或图画等来传播;文字被发明后,人们将知识和信息记录在各种载体上,树皮上、贝壳上、织物上,以及后来的纸张上,和今天的 各种磁介质媒体。不过,载体只能记录人脑全部知识中的一部分,即其中可以用文字或图形表达的部分,大量的其他知识还是存在于人脑当中。存于人脑中的知识可能通过人之间的交流而得到传播或流传,也可能由于当事人的死亡而消亡。比如,埃及金字塔、中国的长城等世界奇迹的建设运用了大量知识,但由于当时没有使用文字记录下来或记录载体失传,当时的建设方法就由于建造者的死亡而未得到流传。
        已产生的知识可以以两种形态而存在。一种是记录在载体上的(被广泛称为显性知识);另一种是存在于人的脑海中的,如经验、诀窍等(被广泛称为隐性知识)。 隐性知识如果没有转变为显性知识,就只能靠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来传承,否则知识就会随着人的死亡而消失。除了已产生的知识,更多的知识是还没有产生的,随着人类活动的扩展和深入将有待于发现或产生。从更宽的视野来讲,知识包括两类——已产生的知识和未产生的知识。知识管理其实就是围绕这两类知识进行的研究活 动或者管理活动。
        研究已产生的知识有两个目的:一是促进已有知识的应用;二是利用已产生的知识和一些新的信息发现新的知识,也就是事物或信息之间未知的联系。随着已有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的增加,以及信息爆炸带来的垃圾信息的增加,新知识发现和知识利用的难度越来越大。知识管理还研究未产生的知识。因为人类思维活动不会停止对 新知识的追求,如何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手段促使更多有用的知识得以产生或发现,并且提高知识产生或发现的成功率,以及提高其过程效率,正是知识管理的目的之一。以上两点,体现了进行知识管理的基本价值。
        有效的知识管理可以促进新的信息之间或和已有知识之间新联系的发现,也就是发现新的知识,使知识有效增加。以最常见的开会为例,除了传达领导精神的会议以外,会议召开者其实都是希望通过会议上的信息沟通、知识交流以及系统地思考,能够得到一些新的东西,为解决问题,或形成方案。通过有效的知识管理,还可提高新知识发现的成功率,或提高知识增加的效率,再或提升对原有知识的利用成效或效率,等等。
        此外,知识的两种形态——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使得知识的利用有许多不同且未被挖掘的特点,这两者对于知识的应用以及新知识的产生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针对这些特点的有意识、有目的、讲究方法和研究规律的知识管理将越来越重要,这也是开展知识管理研究的价值之一。不过,促进和帮助新知识的产生或发现,才是知识管理的最大价值所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