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4-21 16:15
IT服务管理(ITSM)实施的理想状态是能够快速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但是,从国内众多实施ITSM的企业来看,失败的例子比比皆是。
企业应如何合理有效地选择和利用多达11个核心流程的ITSM理论,以及由多家公司提供的功能千差万别的工具来提高自己的IT管理水平,使其支持公司目前和以后的业务运营?经验表明,那些对ITSM抱有过高期望、不分析现状和实际需求、没有全面规划项目实施的公司和组织,往往难于成功导入ITSM,实现预期目标,甚至使本来混乱的IT管理更加混乱。
那么,如何把缘自国外的ITIL的理论落到中国企业的实处,实现ITIL的本土化呢?
图:IT服务管理体系实施框架
做事要讲究方法。一般而言,ITSM的实施必须要经历确立目标、评估现状、流程设计、流程实施、持续改进这五个关键步骤。
No.1 确立明确且可行的IT目标
IT服务管理目标是有关各方对IT服务管理的期望所作的声明。它是业务部门和IT部门双方根据业务目标制定的。制定IT服务管理目标对判断持续服务改进活动的合理性有重要作用,它有助于确保这些活动集中于特定目标。
然而,有不少组织在制定目标时,一味追求目标的宏大、长远和好听,目标缺少可操作性,给员工的感觉就是一个“口号”,没有实际的指导意义。为此,赛迪顾问认为,组织在确立IT服务管理目标时,首先应明确组织的业务目标。业务目标可从财务、客户、内部管理、学习四个方面进行指标分析,即采用“平衡计分卡”原理,识别IT对组织业务目标的支持和帮助作用。其次,IT服务管理目标的制定必须优先考虑满足组织业务发展重点,由于组织及IT部门资源有限,要同时实现所有的业务目标,实施难度和风险相当大,这时就需要根据重点确定IT服务管理目标,分配相应的资源。最后,IT服务管理总目标必须层层分解。制定总目标后,组织需要将总目标逐一分解,可从时间、区域、组织和流程等角度分解。如目标从时间上分解,可分为年、季、月,甚至到周、天。对于一些跨区域的集团大型组织,IT服务管理总目标可从区域角度进一步分解,如先满足业务重点区域,后满足一般区域等。
总之,制定IT服务管理目标,必须结合组织业务目标,识别IT在其中的价值,形成相应的总目标,然后将总目标分解为具有可操作的目标。只有目标可操作了,才容易实现;目标实现了,IT价值才能真正发挥。
No.2 评估客观且全面的组织现状
每个组织业务目标、业务重点、IT目标、IT管理现状和IT管理成熟度都是完全不同的,组织在制定IT服务管理总目标后,需要进一步分析评估组织的现状,包括组织架构、管理特点、企业文化、信息化水平、IT管理成熟度、人员素质等。
通过调研评估,组织有时会发现,要实现既定的IT目标,推行ITIL将遇到巨大的阻力和风险,这时候怎么办?赛迪顾问认为可以采取两种方法:首先,调整既定IT目标,重新分析原先制定的IT目标,明确哪些是要求现阶段必须实现的目标,如满足法律法规的要求,国家要求上市公司必须建立的内部制度,这样的目标是必须实现的,而一些满足员工学习、知识获取等方面的目标就可以适当延迟。可通过调整IT目标,进一步改变和缩小实施ITIL的变革幅度和难度。其次,根据ITIL成熟度模型先给自己定好位,再确定实施哪几个流程,每个流程期望达到什么程度。
为了确定应该实施哪个流程,组织首先应详细了解组织当前和期望的服务管理成熟度级别,分析现状和目标之间的差距,然后找出那些实施效果最为明显的流程。一般来说,变更管理、配置管理和事故管理流程可作为最有利的起点。原因是这些流程的“痛苦指数”最高(如果不实施的话)。
确定需要实施的流程后,还需要明确流程实施的顺序,这一般取决于这些流程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组织特定的战略目标。为此可以建立一个框架,说明所有ITIL流程之间彼此的关系,以及流程与客户和厂商之间的关系。
一般来说,组织整体成熟度与单个流程成熟度之间遵循“木桶原理”,即如果某个流程没有达到一定的成熟度级别,那么即使其他所有流程都达到这个成熟度级别,组织整体也很难达到高的成熟度级别。因此,决定优先级除了考虑流程本身对战略目标的重要程度之外,还要以差距分析结果为基础,找出那些可能会“拖后腿”的流程,并加以考虑。
No.3 设计灵活且适用的IT流程
大家知道,ITIL是一套IT服务管理最佳实践,但它只告诉组织应该“做什么”,并没有说明“如何做”,因此,组织在设计ITIL流程时,必须结合企业自身业务特点、IT管理现状、人员素质等,设计具有一定灵活性和适用性的流程。赛迪顾问认为,设计流程时,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部署ITIL是一个持续优化的过程,因此千万不要一开始就设计太复杂的流程。企业应该花费更多时间来创建书面的操作规范。因为ITIL不会详细到操作规范的制订,但在中国企业的实践中,这部分甚至比流程图还关键。
与流程图相比,KPI(关键业绩指标)的界定更为重要。举例来说,SBS中国和西门子中国签订的SLA(服务等级协议)中规定:“IT服务支持中心的可用率是99.99%”,那就意味着西门子中国在1个月内,任何1台桌面机用户给SBS帮助中心的求援电话最多只能有4.32分钟“打不通”的情况。而要保证这“4.32分钟”,SBS中国的软件、硬件、人员、备份系统的可用率都要在99.99%以上。实际上,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标准,如何量化这些百分比是企业面对的巨大挑战。
现在ITIL的流程太多、太复杂、太庞大,即使对管理成熟度较高的国外企业而言,想要完整实施ITIL也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毕博全球开发中心高级IT经理江玮曾提出一个疑问:ITIL有10个流程和1项职能,如果严格按照ITIL的体系设置岗位,企业的IT部门至少需要12人以上的规模,而很多中小型企业根本没有这样的人力资源配备。
No.4 采取分步且有序的推进步骤
ITIL流程设计完成后,便开始进入实施阶段。ITIL实施成功与否,除了受流程设计的科学合理性影响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施过程中的方法和推进策略。在实施ITIL时,需要采取有效的实施步骤,分步实施。
首先,实施前,需要加强宣传和推广,让利益相关者理解更成熟的IT管理对业务的价值和计划某些变革和措施的必要性。
其次,实施时,需要获得领导的支持。由于实施ITIL需要企业的职能架构从面向部门转为面向流程,一场组织结构的阵痛不可避免,这势必会在短期内造成企业运营效率的下降,甚至触及到某些权力斗争的敏感地带,因此如果没有最高层自上而下的推动是肯定不会成功的。
最后,实施过程中,应对遇到的阻力有所准备。ITIL对企业来说是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其实施效果需要长时间才能显现出来。
为了避免出现不利情况,组织必须采取措施激励有关人员接受变革。这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固化、强化和提醒。首先是考虑到IT系统缺少控制不是因为规程不到位,而是因为没有执行好这些规程。因此只要有可能,组织应尽量使这些规程变成日常工作的一部分,通过潜移默化来使利益相关者认可ITIL所带来的价值,这是“固化”的方式。其次,可以开展一些针对性的活动,比如进行全面的项目评审活动、在公开刊物上发表有关文章和回答各种问题。这种方式称之为“强化”。此外,组织还可以采用“提醒”的方式,比如定期发送信件和邮件,不定期印发传单,以及员工登录系统时显示提示信息等。
No.5 注重持续且有效的改进方法
企业在ITIL实施结束后还需要对流程进行持续地改进。一方面,可能这个流程本身就不够完善;另一方面,企业的流程还要随着业务的变化而改变。用户可能会以为:我的流程已经有了,只要按照新的流程运行,IT服务管理水平自然就会水涨船高,其实这陷入了另一个误区。当项目的阶段性成果达到后,企业必须通过持续性的流程改进体系确保流程的推广实施,这对ITIL在国内企业的成功应用尤为关键。
总之,实施ITIL,在遵循总体实施步骤的前提下,更多的是需要明确组织利用ITIL的目的,加强IT组织自身的应变能力,逐一向外扩展,才能够成功实现ITIL。
来源:中计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