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蓝海域KMPRO

论文:知识型企业的知识管理策略(By AMT 宋亮)

2003-07-14 14:30

摘要:本文给出了在知识型企业中进行知识管理的策略,得出结论知识管理必须针对不同企业的特点

知识型企业的知识管理策略

By AMT 宋亮

关键字:知识型企业;知识管理

一.组织学习过程中的知识管理

正是由于知识型企业与外界有很强的交互性,因此在组织学习这个过程中知识管理尤为重要,而且对于咨询这类知识型企业来说,如何随着累计客户服务数量的增加推低组织的学习成本,是决定越过盈亏线的关键因素。IT技术的突飞猛进,使得经验这种不易传递的具体知识可以迅速在知识库中沉淀为易于传递的一般知识,为领先的公司快速扩大营业规模找到了经济学模型,从而使其处于优势学习曲线地位(如图1所示)。

图 1

埃森哲在1970年到1990年之间,业务成长了14倍正源于此。这种极端强势的学习效应的存在,使得咨询市场竞争的后来者面对着极高的进入壁垒。而组织学习这个阶段的关键就是建立与管理好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的知识网络,降低企业的学习成本。企业外部知识网络是无限的,管理的核心在于能否有效运行并尽可能将知识内化到企业内部中,以保证企业内部与外部知识的系统性和连续性。企业外部知识的网络主要包括专家网络、主管部门信息网络、合作机构网络、技术源网络等相关网络知识的开发,重点在于明确对企业有利的外部知识的范围,对其进行系统整理。 并要充分利用这些网络,加强对网络中知识的管理,最大限度的利用外部知识。

专家网络管理:专家大多具有多年的实际工作经验或在某一领域有极高建树,掌握着大量的知识和信息,因此,企业要建立健全专家网络,充分利用专家的知识,并大力挖掘隐含在专家中的隐性知识,为企业发展服务。专家网络管理主要包括专家知识的管理(收集及挖掘)、不同类型专家的分类、与专家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及对与专家联系方式的管理等等。例如大名鼎鼎的波士顿咨询公司,就是依托于背后几所大学强大的科研力量,建立起一套高效的专家网络。

信息网络管理:这里所说的信息网络管理主要是指对与企业技术、发展相关的宣传网络管理、技术信息源网络管理、相关产品信息网络管理、市场信息网络管理、相关展览(交易会等)信息等关系企业发展的信息网络管理。
合作网络管理:合作网络管理是指对与企业进行合作或有合作可能的其它企业或部门的管理,如产品合作网络管理、信息合作网络管理、人力资源合作网络管理、技术合作网络管理等等。

政府部门网络管理:在中国目前的情况下,处理好与政府部门的关系仍是影响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政府部门对企业的信任程度、对企业的扶持程度对企业的影响很大,因此企业要加强对政府部门网络的管理,及时收集政府部门的信息,建立企业与政府各部门的网络关系,提高政府对企业的信任度,争取政府部门能够在信贷、税收等方面给予企业最大的优惠。特别是对于知识型企业中的证券投资公司以及搞企业购并的公司,政府政策的导向是进行决策最重要的知识;对于咨询公司来说,判断一个企业所处行业的政府扶持程度对于解决企业所面临的管理问题也有很大的帮助。

以上几个方面是企业外部知识网络的内容,如何把这些对企业有着重要作用的外部知识网络管理起来,现代IT技术是必不可少的,建立一个结构清晰的数据库,甚至数据仓库将有助于外部知识网络的管理。

中企东方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建立了一个容量为两个多G的行业信息数据库,主要有两类数据组成,一类是为研究提供服务的信息,如产品子库,行业子库,这一类信息中有的是从外面公司买回来的数据,如一些行业基础信息和一些研究报告,公司每年都要付给国际知名管理咨询公司5千万到1亿元来购买这些信息和研究报告;另一类是公司研究人员的行业研究报告和调研报告、会议纪要等。通过这个数据库,公司可以把大部分外部知识固化在数据库中。

当然组织学习的过程不仅仅是直接把一些显性知识固化在数据库中,隐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的传递也是必不可少的。中企东方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作为一家长期投资战略服务公司,在获取外部知识的过程中除了建立行业数据库之外,还非常注重调研和面谈的形式,这得益于中企东方强大的合作网络管理和政府部门网络管理,使其能够获得目标企业的第一手资料。同时培训也是一种有效的组织学习的方式:中企东方的培训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有人力资源部统一安排的,主要是培训员工的基本技能,例如,公司曾经请过Ac Nilson公司来专门培训过员工的电话沟通技巧。另一类培训是由各部门针对本部门的实际情况来向人力资源部提要求,例如金融产业研究部就曾经请过吴敬涟来讲过课。

总之,在知识型企业组织学习的过程中,调研、面谈/培训以及搜集外部信息固化在数据库中是主要的手段,而有效的企业外部知识网络则是组织学习能够得以顺利进行的保证。

二.新知识生成过程中的知识管理

在知识型企业中,野中郁次郎所提到的知识创新是一个通过隐喻,类比和模型,将隐性知识显性化的过程并不完全适用。在知识型企业中,知识创新最重要的是类比的方法,因为在知识型企业中往往知识的范围比较单一,更加专业化,所以隐喻这种将两种差别较大的经验领域融合成一个单一的形象或符号的方式并没有用武之地。类比再到模型的方式构成了知识型企业中知识创新的过程。在类比的过程中,过去的问题和现在的问题加以对比,找出其中相似点和不同,并利用解决过去问题的经验来找出解决现在问题的方法。因此在知识型企业中对员工的素质要求较高,例如有名的咨询公司在招聘员工的时候通常要求应聘员工有多年的相关行业的工作经验,这实际上在要求员工能够更好的运用类比的方式进行知识创新。对新员工进行培训实际上也在增强员工的类比能力。

前面已经提到知识型企业在知识创新的动力方面要比制造型企业大得多。所以在新知识的生成这个过程中知识型企业的知识管理要比制造型企业的知识管理容易得多,企业的激励机制可以充分保证员工进行知识创新,这是由知识型企业本身生产“无形产品“的特点决定的。同时这个特点也决定了知识型企业中产品的高产,因此如何管理好产生的知识就成为新知识生成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步。目前主要是通过文档化的形式,同时模版化的生产也有利于管理生成的知识。

三.知识的共享与传播过程中的知识管理

前面已经提到知识的共享与传播在知识型企业和制造型企业中同样的重要,在这个过程中如何运用管理手段来保证知识传递途径的畅通是知识管理在这一阶段的核心任务。

野中郁次郎在制造型企业中认为组织的重叠是促进知识共享的一个有效的管理策略,这一点也同样适用于知识型企业,因为组织重叠能够使更多的人拥有相近的隐性知识,促进隐性知识的传递和共享。同时组织的扁平化设计也很重要,传统企业推崇的是刚性管理,因此组织结构层次分明,员工与员工之间、员工与管理人员之间、管理人员和高层主管之间有明显的地位区分,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必须经过无数层中间管理人员的传递,才可能到达最高层管理人员。而在信息传递过程中,中间层管理人员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对知识和信息进行过滤,因此到达企业最高层主管的信息不可能是员工的真实想法。同样道理,企业最高主管下达的指令或向下传达的信息会由于中间管理层人员的误解而变形。因此,在知识和信息快速产生、快速传递的今天,必须减少企业中间管理层人员的数量,促使企业组织结构实现扁平化,以保证企业内部知识和信息的快速、准确传递。

为了促进知识共享、并进而促进企业内部知识的增值,为企业员工提供一个可以自由进行信息交流的企业内部网络是必不可少的。一方面,可以利用传统的企业内部刊物进行知识和信息的传递;另一方,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发展为企业内部信息的交流提供了快捷、高效的硬件支撑,企业可以建设内部网络系统,使企业员工和管理人员都可以在网络平台上平等地进行交谈,实现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和普通员工之间无障碍的交流。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企业内部基本都实现了网络化管理,我国一些比较先进的企业在网络化管理方面也取得了很大进展。

科利华软件公司为促进知识在企业内部实现最大限度的共享,在公司内部开通了内部网络。该网络向企业的全体员工开放,设置了管理人员地址、科利华通讯、科利华周刊、共享信息、软件库、自由论坛、研发园地、公告板、读书论坛、信息反馈和政策等栏目,消除了不同阶层员工之间知识交流的界面障碍,充分发挥了企业每一位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信息以最快的速度在企业内传播。

同时企业要想实施有效的知识管理,不仅要具备必要的硬件设施和软件系统,还要求企业的领导把企业知识的培育和管理作为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建立有利于企业知识共享和增值的企业文化,鼓励员工与他人共享自己拥有的知识,并促使员工将知识转化为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生产力。这一点在知识型企业中尤为重要,因为知识型企业中的员工大多受过高等教育,在工作中往往追求更多的认同感和成就感,因此一个积极向上,尊重知识的企业文化往往比物质上的激励机制更加能够调动员工知识共享的积极性。

四.结论

知识型企业由于本身生产“无形产品”的特点,使其在新知识的产生过程中本身具有的激励机制要比制造型企业大得多,因此在这一阶段知识管理主要是通过模版化的方式来保存大量的知识,同时健全对员工的激励机制。在组织学习这一阶段,知识管理在知识型企业中的任务要比制造型企业重得多,只有管理好企业外部的知识网络,才能保证组织学习过程的畅通。在知识共享和传播这个阶段,扁平化,重叠式的组织设计,可以自由进行信息交流的企业内部网络以及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都有助于知识共享和传播。总之,知识管理必须针对不同企业的特点,这样才能真正作到有的放矢,让知识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微软的知识管理技术》

[2] Miklos Sarvary。《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Competition in the Consulting Industry》

[3 ] 野中郁次郎。《知识创新型企业》,哈佛商业评论,1991/11/12

[4 ] 田茂永。《等待大师》,《IT经理人世界》

[5 ]《企业知识管理》。中国知识管理网

作者联系方式:liang.song@amteam.org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