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1-28 16:55
国际著名竞争情报专家普雷斯科特曾说过,竞争情报是一种监视竞争环境的持续过程。在此过程中,人们用合乎职业伦理的方式,收集有关竞争环境、竞争对手、竞争策略的信息,并根据客观事实对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最后将具有可操作性的情报及时传递给企业决策者,为其做决策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这个概念清晰而全面地总结了竞争情报的全部流程。截止到目前为止,其在国际上的应用已日渐普及,同时在国际企业竞争中的地位也不可小视。
微软成功的背后
根据1997年的统计,竞争情报对企业贡献率:微软为17%、摩托罗拉为11%、IBM为9%、P&G为8%、通用电气为7%、惠普为7%、可口可乐为5%、英特尔为5%。而美国《幸福》杂志全球500强企业的前100名企业和美国90%的公司均拥有自己的竞争情报机构。
以微软为例,微软曾一度由于在网络浏览器产品定位方面的失误,致使竞争对手—网景公司占领浏览器80%的市场份额。此后,微软及时调整企业战略,并充分发挥其竞争情报部门─战争室(War Room)的特长,每周定期监测网络浏览器市场占有率的变化,最终夺取了市场领导地位。在日本,工商企业依靠竞争情报使日本成为了当今全球第二大工业国,并一度使美国企业陷入被动挨打的局面。这些都是与日本政府对竞争情报的高度重视分不开的。
对于中国企业来说,以上所说的种种国际企业在竞争情报领域的成熟应用和由此产生的应用价值,让我们看到的不是畏惧,而是新的希望,是在中国新形势下应对激烈竞争环境的新希望。中国科技情报学会竞争情报分会常务副秘书长戴侣红认为,竞争情报已经继产品、营销、服务之后,成为企业的第四核心竞争力。
竞争情报是鸡肋?
“竞争情报”概念被引入中国已有十多年。我们不得不承认,直到今天,中国企业对于西方的市场经济规律仍然不能完全掌握。因此,在这个时期,分析和利用竞争情报,并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竞争对手的成功经验就变得尤为重要。
韩国三星公司派驻在美国洛杉矶的员工通过报纸看到一则消息:由于廉价的韩国产品的进口,美国最后一家吉他工厂将要关闭。该员工把消息送回汉城的公司总部,总部的竞争情报部门立刻对该信息进行了如下分析:吉他是美国独立和自由精神的象征,它的消失就像牛仔的消失一样会令美国人难以接受。美国可能会对吉他进口采取限制措施,国会有可能会通过提高关税的手段来保护美国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产业。于是,三星公司抓紧时间,尽可能地抢先将更多的吉他运往美国,存入仓库。结果正如他们所预料的那样:美国国会提高了吉他进口的关税。由于三星已有大量的存货,因此尽管关税生效,它仍赚取了很高的利润。
这则故事形象地说明,竞争情报及其分析对于国外企业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中国,竞争情报的发展虽然经历了十余年的时间,却一直没有引起企业决策者应有的重视,甚至对其抱有“鸡肋”的态度。伴随着中国加入WTO,市场竞争形势也更加严峻,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参与到广泛的国际竞争当中。经济的发展也不断地巩固了竞争情报在企业经营战略中的核心地位。
目前,我们不断总结经验,并时刻摸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竞争情报战略。据笔者分析,竞争情报之所以在中国没有普及开来,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企业领导不够重视,二就是竞争情报的实施效果很少在企业管理中有所体现。
我们不难看出,这两大原因是相辅相成,互为因果的。也就是说,只要提升情报工作对企业领导决策支持的效果,管理者的态度问题自然就迎刃而解了。因此,针对数据相对封闭的中国信息体制而言,我们不但要结合和利用国外的先进思想和软件工具,使情报人员真正从过剩甚至是众多无用的信息当中解脱出来,更要与时俱进地制定符合企业自身和发展特点的竞争情报战略。
对于一些有实力的企业来说,人才战略也是非常重要的。即使企业自身没有条件成立专门的情报部门或聘请专业人才,那么借助外脑,聘请专业提供竞争情报产品和服务的公司来完成研究和分析工作,也将会在人员的专业化、数据的可靠性和情报的精准度等各方面最大程度地满足企业的竞争情报需求,同时为企业快速响应市场变化提供决策支持。
还有很多领导认为,软件系统就是企业竞争情报战略的全部,这种想法是错误的。目前,竞争情报系统只是帮助情报人员收集和整理信息的工具,它不可能完全取代专业人才在其中的重要作用。而一个好的企业竞争情报系统应该做到,对内为员工提供一个信息交流共享的平台,对外则能够及时、准确且全面地采集信息,并根据用户的标准加以分类、加工和生成报告。同时,竞争情报系统对于占信息总量80%以上的非结构化数据在处理上也要做到精准无误。这些在企业进行竞争情报的战略规划过程中都应该予以充分考虑。
综上所述,企业在选择服务厂商时只要尽可能地贴近自身需求,并且在专业化和整体规划、实施竞争情报战略的能力上进行全面考量,就可以借助竞争情报的产品和服务来最大限度地挖掘市场信息,从而支持企业决策,找到企业未来的正确发展方向。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呼吁,在未来,竞争情报将绝不再是“鸡肋”!
沙滩上的产业化之梦?
业界有一种观点,认为竞争情报是建筑在沙滩上的产业化之梦。言下之意就是与竞争情报相关的产业,包括竞争情报咨询、产品和培训等都还没有形成规模化市场,很多配套体系仍有待完善。
这样的观点的确从一个侧面揭示了目前中国竞争情报领域的发展现状。
目前,竞争情报在国内还属于高端应用,因此最先应用在那些竞争相对激烈、且综合实力较强的企业当中。根据一项统计表明,2004年,竞争情报系统在中国的销售额已达到了3000多万元,较前一年增长超过了80%,而在2005年,这个领域市场将走出导入期,进入发展期,销售额也将呈现翻倍甚至更高速的增长态势。
2005年,随着该领域市场的逐渐深化和中国企业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竞争情报产业将会向着产品与服务相融合的方向发展.并且,随着中国产品与服务的融合进程的展开,竞争情报服务的作用在中小型企业将会进一步地凸显。与此同时,企业对包括战略规划咨询、原始信息提供、各种常规和定制的市场分析报告以及培训等服务项目的需求也将会得到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