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6-02 10:02
20 世纪90 年代是知识经济时代。美国商业协会牡鞑榻峁砻鳎壳笆澜缟嫌?0%的跨国公司,都在实施自己的知识管理计划。对于Knowledge Management(以下简称KM) 已有众多的定义,日本绀野登先生对KM的定义是:所谓Knowledge Management 是指(人们或组织) 为获取系统化的政府知识而采取的认识和行动。其基本构成要素是:基础的知识开发与共享;知识的创新与应用方法;知识创造与应用场所。
在当今社会,许多企业已经认识到,知识是企业最有价值的资产。企业应全方位地主动地管理他们的知识财富。知识管理将实现从信息情报共享转向知识共享,把个人拥有的知识转化为组织的知识并进行管理。但是,知识创新与应用更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知识资产已成为企业中最重要的资本积累。如何使知识有效地发挥经营作用? 如何构建把知识转化为金钱的机制? 作为知识体系,人们讨论得最多的是以经营为中心。
对KM 的理解,在日语里有两种理解,即“知识管理”与“知识经营”。前者是指对已有知识的管理,而后者是针对知识的创新。在对知识经营的定义中,豆芾斫鼋鍪瞧涞谝唤锥巍W魑毒腒M 最早见于1994 年野中郁次郎和竹内弘高两人所写的《知识创造型企业》。这本书在美国用英语出版之后,1996 年在日本也出版了。作者在书中正式提出了知识经营,并把知识分成可以用文字、数字、图表等反映的形式知识(显性知识) ,和不能用文字、数字、图表反映的内涵性知识(隐性知识) 两部分。并认为知识创新包含以下4个方面的内容:内涵性知识的共享;把内涵性知识转化为外在的知识;把外在知识相互联系起来体系化;把外在知识转化为内涵性知识。依据这4个方面的转化而形成的知识创造体系,即“知识螺旋体系”。正是这些,即使是非常注重外在知识的美国和具有强竞争力的日本企业也认为是备受瞩目的理论之一。
·知识经营基础理论
(1) 知识应包括能用明确的语言、文字、数字、图表表现出来的形式知识,和不能明确表达与显示的经验、思想与技能的内涵性知识。
(2) 在人类的创造性活动中,形式知识与内涵性知识在共同作用,二者在创造性活动中会相互转化。
(3) 包括个人的形式知识与内涵性知识,拥有不同知识的个人,以及所有这些知识的组织、体系、相互作用与再创造。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4 种称之为“知识变换”的知识创造模式。即:共同化(Socialization) :内涵性知识的共享;表出化( Externalization) :把内涵性知识转化为形式知识;连结化(Combination) :把新、旧形式知识联系起来体系化;内面化( Internalization) :根据对形式知识体系的实际体验,把形式知识转化为内涵性知识。
图 知识螺旋体系结构
这4个方面体现了知识创造的全过程,构成了组织知识创造的过程模式。取这4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这种模式又被称为SECI 模式。SECI 模式中的4个方面不断相互作用与转化,最终实现了知识的创造。这种理论被称之为“知识螺旋体系”
在“知识螺旋体系”理论的基础上,KM 的基础理论又有了新的发展,形成新的组织知识创造理论。KM 的新的4个构成要素为:SECI 模式;知识创造与应用场所;在知识创造过程中所有的材料与成果所形成的知识资产,基础的知识资产的开发与共享;知识创造的促进条件的提供。新的KM 理论的提出,以及4 要素间的相互作用与整合,使知识经营成为可能。
· 知识创造的共有环境——场
野中郁次郎在KM 的研究过程中导入了“场”这个概念,并定义为:“知识创造、共有、活用所共有的环境。”“场”不仅包括公司所拥有的物理条件,还包括电视会议等虚拟环境、共有体验、思想、理想等智力产物。在知识创新的过程中, “场”是非常必要的。知识创新的过程依存于特定的场。知识在这种环境中可得到自由的交流。社会的、文化的、历史的各种环境,为情报对“场”的概念的解释提供了基础。从情报学的角度来看, “场”应指所有知识的总和。场,参与到个人各个知识变换模型中,为“知识螺旋体系”的完成提供了基础。对场的概念的理解,重点在“相互作用”。知识不仅是个人活动,还应包括个人间相互作用,个人与环境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作用应包括现实的相互作用和虚拟的(以网络技术为基础) 相互作用两种情况。场与知识的4 种转换模式共同化、表出化、连结化和内面化相对应,存在创发场、对话场、制度场、实践场4种类型。
(1)、创发场,企业与顾客进行最直接接触的环境。具有现实的直接面对和相互作用的特点。是无数个体的体验、认知、感情共享的过程。实现内涵性知识共享的一个要因就是在面对面的接触中将感觉和心理反应全面地展示出来。这一个场实现了内涵性知识的共同化。创发场超越了个人、自己和他人的境界,意味着同他人共同感知识世界。这个场提供了个人间知识转换的基础:思想、爱、信赖和献身态度。
(2)、对话场,多见于小组课题研究的情况,具有小组内人员直接面对和相互作用的特征。在这种环境里,个人的内涵性知识通过参加者的对话,以共通的语言明示化。这个场为知识的表出化提供了基础。在小组中个人会通过思考尽可能准确地将知识用语言表达出来,而且个人间内涵性知识的相互作用,将更好地促进语言化。与创发场相比较,对话场中的创意更多。对话场能促进知识创造的关键在于,将经过筛选的具有特定知识和能力的人集中在了一起。
3)、体系场,是基于企业内部互联网和群件技术将企业运作的所有环节都连在一起,打破原有的上下级之间、部门之间存在的交流壁垒,使整个企业实现快速的实时沟通,具有间接的(以网络技术为基础的虚拟环境) 集团的相互作用的特征。它提供了以文字、图表等形式所传达的已有的形式知识。体系场的构筑是基于虚拟的协作环境、网络会议、企业内部网、国际互联网等IT 技术之上的。现在,许多组织已开始以问答方式进行必要的情报与知识的交换,并以新闻组等手段进行更有效果和效率的情报与知识的广泛收集。
(4)、实践场,显性知识必须能很快地再转换为隐性知识,否则它的真实价值就不复存在。我们必须确认这种新知识是组织的“主要支持力”,且产生于直接的工作实践,并将它运用于日常工作中。实践场具有个人行为和形式知识相互作用的特征。从显性知识转化为隐性知识是典型的边学边干、知识共享的过程。对企业来说,如果企业的成功经验、典型案例、以往的知识积累和经验能够快速便捷地为所有员工所用,就可以提升企业的工作效率,压缩生产新知识的成本的时间。从对话场将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到实践场将显性知识转化为隐性知识,最终实现了个人和组织的“知识螺旋体系”,实现知识的自我超越。
·知识资产的四种类型
虽然知识是企业持续创造竞争优势的最重要的资产,但我们仍没有掌握对知识资产进行测定、评价、管理的有效方法。而“智力资本”的提出又揭示出了知识资本中作为内涵性知识的那部分资本。智力资本是一个企业集体智慧的总和。它是无形的,因此不象有形资产那样容易确认,用传统的、定量的财务数据衡量非财务性质的、非定性的智力资产就非常困难。但是,对知识资本的管理,已经成为企业获得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战略手段,知识的创造、积蓄、活用对企业越来越重要。因此,对知识资产的相关研究已非常必要。野中和绀野先生在研究中将知识资产分为经验的(experiential) 、概念的(conceptual) 、体系的(systemic) 、恒常的(routine)4个大类。
根据以上知识场的定义,企业知识资产的的具体类别为:
(1)、经验的知识资产,主要来源于创发场,公司职员间,职员与顾客间直接的共有体验所创造的内涵性知识,是典型的工作经验的积蓄。经验的知识资产是属于内涵性知识,因此很难对其捕捉和评价,更难用金钱加以衡量。由于内涵性知识的特点,这种知识资产也成为了企业持续保持其竞争优势,并且难以学习和模仿的知识资产。
(2)、概念的知识资产,主要指实现表出化的对话场所产生的文字、数字、图表等形式知识。例如:企业职员所有的经营战略、品牌概念、产品设计、产品相对质量、客户满意度、客户流失率等。概念的知识资产多为有形的形式知识,比经验的知识资产易捕捉,但顾客对产品的认知情况等仍难以测定。
(3)、体系的知识资产,是指标准化、系列化的形式知识,包含形式化了的技术知识、公司手册、商标、客户与供应商档案、批准受法律保护的各项知识产权等范畴。这种知识资产最易捕捉,最易数字化和管理。现在的知识管理研究的重点就是对这部分知识资产的管理。
(4)、恒常的知识资产,是企业深入日常活动中的各种隐性知识。例如:企业中各职能的专门技能和秘诀、组织中各成员所共有的思想行为规范、企业文化等。企业中所有成员都对如何协调工作有一种隐性的全面的理解,这种长久合作所形成的默契与协调正是集体知识创新的重要环境。恒常的知识资产越广泛与深厚,其它企业越是难以模仿。但恒常的知识资产可能营造一种惰性的环境,甚至成为知识创新的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