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蓝海域KMPRO

协同竞争力的实现方式(二)(邓溯锐)

2005-11-08 10:42

二、引入绩效管理思想

先评估,然后根据结果有针对性改善的持续优化步骤,能起到较好效果。成功的优化过程必须从了解当前流程的状况开始,并进行相应评估,然后通过系统而有序的优化方法来取得均衡的供应链。

绩效评估(performance appraisal)是指识别、观察、测量和开发组织中对象的绩效的过程。绩效评估的研究已有七八十年的历史。它是一种重要的管理工具,它与计划、组织、指挥和控制等四种主要管理职能有关。近几年来,随着管理理念的发展,国内企业的管理层对绩效评估的观念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从以往单一注重财务目标的完成转为关注整体经营成绩效的提升。激烈的市场竞争迫使经营者思考如何提高现有员工的工作效率、以及如何留住企业核心人员等一系列问题。绩效管理作为一个将公司战略、资源、业务和行动有机结合的完整的管理体系,被企业决策者予以高度的关注。而随着企业竞争能力模型的深入发展和研究,企业竞争能力模型体系作为一种管理思想也逐渐被引进,根据共同指标,通过评估结果进行持续优化和改进。

三、适应变化必须优化,其核心是业务流程的优化

在企业逐步而深入地实现信息化的今天,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广泛运用于管理的各个领域,拓宽了企业的管理范围,改变着企业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与此同时,企业环境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企业战略或流程由于企业战略或业务不断变化,不同业务单元的协同匹配发生变动,企业为得到持续的协同,为适应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必须持续优化协同方式。

企业的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们业务过程的执行效率,它们的业务过程效率越高,他们的财富增长的就越快。虽然目前财富500中的很多企业过程效率较高,但是由于过程效率是不断变化的,以前高效的过程由于环境和企业战略的改变而变得低效,因此业务过程是一个持续优化的过程,几乎每个公司的业务过程都有优化的空间,因此可以通过流程管理来实现业务流程的优化,达到增强企业竞争能力的目的。

2 信息系统是实现协同的工具

要通过信息化实现协同,必须要有一个一体化的工具,这个工具只能是信息系统,只能通过信息系统使企业之间实现协同。

2.1 信息化协同的前提——标准化

信息化作为社会进步的发展趋势,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并直接成为反映一个国家综合国力高低的重要指标。如同任何高新技术的发展和产业化一样,标准化始终成为信息化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无论是国家信息化、地方信息化、行业信息化、企业信息化还是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等都涉及大量的标准。因此,要更充分发挥信息化的竞争能力,实现企业的竞争能力,必须建立信息化的标准化体系。

在标准化概念基础上,信息标准化的概念可以定义为:为使信息化获得最佳秩序,对信息化过程中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即对信息的收集、储存、加工、传递、利用、管理等信息活动及信息技术制定、发布及实施各种信息标准,达到各种所需要的统一局面,以获得最佳效益。

这些基于信息技术和现代网络技术的现代管理软件的标准化趋势有三个方面:业务流程标准化、信息流标准化和文件格式标准化。企业的业务流程标准化包括企业之间的协同、企业内部的操作规程、岗位职责、岗位考核标准、企业协同考核标准等。业务流程标准化要体现在信息系统的软件当中,只有把企业的业务流程标准化以后,才能实现企业之间的具体业务协同。信息流标准化的重点是企业信息的编码、商贸数据标准化和技术数据标准化问题。文件格式标准化主要是为了解决软件的人机界面要符合企业各种工作人员的习惯问题。这三个方面的核心实际上是数据的交换和信息的共享,这也是信息时代先进企业标准化的一个特点。

2.2 企业信息化的标准化重点——业务流程的标准化

信息流的标准化、文件格式标准化都较易处理,而为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协同,为实现不同业务单元的同步或依次操作,业务流程的标准化显得更加重要。企业制定管理业务规则标准,指导企业自身行为和外部链上的成员,规范链上的相关企业,围绕链上的流程,明确、细化和规范各自的业务行为,协助企业实现业务流程和业务行为的优化。因此链上的内外业务标准都要一体化,不仅内部标准化,外部也要达到协同。业务标准体系包括:企业之间的协同、企业内部的操作规程、岗位职责、岗位考核标准、企业协同考核标准等。

在企业业务标准体系上,为达到整体协同,企业要详细分析自己的管理模式、业务流程和工作程序、信息流向、决策机制,还要分析其它企业的相关模式和流程。以此制定共同的业务标准体系。企业实施自身的标准化基础工作,特别是企业采用信息系统之后的标准化基础工作,制定相应的管理标准、业务流程标准和流程操作标准,譬如业务流程操作标准,在具体业务标准一体化过程中,业务标准的操作进行岗位化,分配到具体的角色,每个岗位的操作标准具体化,以达到权责明确,有章可循,严格按照业务标准执行事务。这样才能做到管理软件能够真正实现企业的业务流程和管理职能,使软件在企业中的顺利实施成为可能,使企业的信息系统能够真正体现管理者的意图,为管理者提供高质量的进行决策的依据,真正实现企业的业务流程,成为一个标准化、规范化的高质量的系统,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协同。

2.3 信息系统是达到各方面标准化协同的工具

信息技术是建立协同的支柱,但信息技术的应用必须以标准化为前提。标准化是一种最基本的现代化管理方法,各种管理学科都可以借助标准化得到普及和推广,企业只有在管理标准化的基础上才能最终实现管理的信息化。

在企业信息化实施过程中,为更佳实现信息的传递、流通等,采用统一的标准和共用化的平台将是实现协同的最佳方式。在面对开放式的信息环境下,由于信息系统涉及到多个不同的产权主体,这些不同的产权主体分布在不同的地理区域,要求能够以经济、高效的技术手段进行信息沟通,而Internet技术以其特有的优势,已成为目前信息沟通的主要方式。所以信息系统应用的主流趋势是以Internet访问为基本应用方式,也是最佳实现方式。通过共用基于Internet的信息传输平台,达到协同的同步进行。

我们把不同的软件系统组合在一起,在平台的基础上抽象出企业内外协同的软件系统模型,对于企业内部,利用ERP系统来集成企业内部的各种资源,实现内部的协同,对于上游的供应商,利用SRM系统来管理与供应商的关系,加强与供应商的协同。对于下游,利用CRM系统来协调与客户之间的关系,实现与客户的协同和互动。而SCM系统则贯穿企业上下游,把企业与其合作伙伴紧密联系起来。PRM系统作为支持层面的信息系统,可以使得供应商与制造商之间,制造商与经销商(包括经销商和零售商)之间形成一种协同合作的关系。从而来支持整个供应链上全面协同的实现。(完)

相关链接: 协同竞争力的实现方式(一)(邓溯锐)

本文由作者向AMT授权发布

 作者联系方式:terrywhu8@yahoo.com.c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