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蓝海域KMPRO

分析:信息化建设需要理性思维

2017-03-18 17:32

对信息化的建设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消极等待,应该按照信息化发展的规律而理性看待信息化的建设。

近年来,信息化建设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不管是企业信息化还是电子政务,都在寻找一条“短、平、快”的路子。然而,有的已经完全违背了信息化发展的规律,在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也想“拔苗助长”,殊不知这样会适得其反,导致本该成功的项目惨遭失败。对信息化的建设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消极等待,应该按照信息化发展的规律而理性看待信息化的建设。

立足现状

这个说法大家可能不理解,或者根本不同意,但事实证明只有这样才能一步一步地走下去。在信息化的实施过程中,人们只有慢慢地去认识、理解和应用,逐步提高对信息化的认识。

信息化建设成功与否,最大的因素是人,但是建设过程中会遇到三类人:支持者、反对者和中立者。支持者理解实行信息化管理能够为企业带来更大的价值,减轻自身的工作强度;反对者既不理解信息化管理是什么,也害怕实行信息化管理后失去工作或失去“权力”;中立者主要还是对信息化的认识不够,他们认为传统的管理方式和新的管理方式都对自己没有什么影响。

必须让所有人接受,才能完全实现信息化管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有努力慢慢地去将原有的管理模式计算机化,让大家自己去体会、理解和批评。在一段时间后,大家才会对信息化有一个共同的认识,最后,大家都很清楚应该实行何种管理方式。

找准突破口

在信息化建设的初期,企业内各个部门对信息化的意见不同,我们应该选择对信息化支持最活跃,而又最能体现效益,并且能发挥信息技术优势的部门。决不能自行其事,自认为该建什么系统就建什么系统,只要系统建成就甩给相应的部门。一定要经过认真调查分析,找到天时、地利、人和这样的突破口方能下手。这样一来,实施的成功率高,同时又能体现企业的效益,有利于领导的支持和其他部门效仿。从而以点带面,逐步扩张。

循序渐进

信息化建设反对大而全和一步到位的做法,应该循序渐进。目前有些企业看到别人在上信息管理系统,自己也跟着上,这种不切实际的跟风行为,只会给企业带来灾难。

现在一些企业谈到信息化,就少不了“系统整合”这个词语,刚开始上财务管理系统,接着就急着上人力资源系统,还要求系统之间进行整合。好像不整合系统就没有达到上管理信息系统的目的,用他们的“行话”来说就是:要消除“信息孤岛”,达到信息的有效共享。

信息化建设的初期大多是一些“信息孤岛”,有的人认为把部分业务系统集中在一个系统中就完成整合了率瞪险系囊庖逶恫恢拐庑嬲庖迳系恼鲜嵌孕畔⒌脑倮茫谴尤值墓鄣憷纯矗钪仗崛〉男畔⑹枪┢笠稻霾叻治鏊谩T谙低辰⒌某跗冢夹畔⒌牟杉蓝疾怀┩ǎ趾翁感畔⒌恼希康贸龅男畔⒂衷跄芄┢笠稻霾咚媚兀?lt;/FONT>

要最适用的

笔者常与政府工作人员打交道,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计算机操作技能水平越低的工作人员的计算机越容易出现问题,而他们还常常抱怨自己的计算机配置太低,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另外一个奇怪的现象,是从电脑配置的档次能够看出电脑主人的大体身份,好像领导用的“工具”一定要比其他人用的高档才能显示出自己的身份,否则就会觉得自己的权力没有发挥出来,他们也不管这玩意在他手里能不能充分发挥作用。一万多元的电脑放在那里当摆设,有时竟然成了“游戏机”,着实让人心痛。而设备供应商也正是看中了这样的市场,纷纷推出自已的看家本领来迎合人们的虚荣心。

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软硬件都是非常重要的条件,但不是决定性因素,决定性的因素还是人。现在科学技术的发展非常迅速,尤其是计算机和网络设备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信息化的发展会永远落在信息技术产品发展的后面,我们在设备选型时不能选最好的,而要选最适用的。特别是在信息化建设的初期,为了避免损失,少走弯路,在设备和软件的选用上要尽量降低成本,而把重点放在系统的应用上。

起点,而非终点

搞信息化建设永远没有终点,不是项目完成后就可以坐享其成。企业在发展,信息化的建设也要跟着企业的发展走,要不断地完善和充实。有的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一期投入资金非常大,但是在后期系统运行上的投入却常常不足。这主要是因为部分领导对信息化的认识还不够,他们认为系统已经建设完成,并且能够正常运转,就没有必要再投入建设资金了。信息化建设是一个持续性的投入过程,而不像修建房屋那样,修好后基本上就不需要再投入资金运行了。

信息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根据企业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地变化,因此,信息化建设没有终点可言,只是由一个平衡转移到下一个平衡而已。
 
来源:中国信息化用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