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5-09 11:50
石油石化上市公司分析
(一)石油石化上市公司表现
我国的石化上市板块主要由石油开采类、炼油类、油品流通类、石化生产类、综合类等企业构成。石油开采类上市公司如石油大明、中原油气和辽河油田,其业绩主要受开采成本和市场原油价格影响。炼油类上市公司,如石炼化、大元股份、锦州石化,其影响利润的因素有原油供应配额和生产成本等。油品流通类上市公司如鲁石化、天发股份和武汉石油,其利润受炼油厂出厂价影响很大。石化生产类上市公司有武凤凰和湖北兴化,综合类上市公司有上海石化、吉林化工等。
1.2001年石油石化板块业绩
2001年,石油石化上市公司整体业绩与去年持平。上半年,国内石油、石化行业发展较为平稳。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前5个月原油产量为6855.65万吨;比去年同期上升0.3%;我国前5个月加工原油8764万吨,比去年同期上升2.2%;上半年国内石油石化行业受国际经济形势变化的影响较小,虽然原油、成品油、石化产品的价格出现一些波动,但整体上仍然保持平稳运行的态势。上半年石油、石化行业整体经济效益与2000年相差不多。
(1)原油开采类公司业绩持续保持高位
原油高价使原油开采企业获利依然很丰厚,上市公司中原油开采企业有辽河油田(0817)、石油大明(0406)、中原油气(0956)和最近发行A股上市的中石化(600028),这四家企业的原油产量基本保持稳定。尤其是前三家主营原油开采业务,虽然在2001年上半年油市出现较大震荡,但原油价格仍然维持在较高价格水平。综合来看,上半年的平均原油价格低于上年下半年,但并不弱于去年上半年,这三家原油开采类公司的上半年的业绩虽然较去年下半年的赢利高峰水平要低,但没有太大幅度的下降,不低于去年上半年的业绩。这三家原油开采类公司全年的业绩仍会保持良好水平。
(2)综合加工类:竞争能力加强,规模效益明显
石油加工类上市公司以原油作为原料,主要生产合成最终消费产品和中间石化产品,原油成本占总成本的40-60%左右,因而盈利状况与原油价格有一定关联度。2001年上半年,由于世界石油市场价格的几次急速震荡下跌,加之国际市场产品价格持续回落,国内石化产品市场受到一定影响。虽然石化产品价格不乐观,但上海石化(600688)、扬子石化(0866)和齐鲁石化(600002)在2001年的盈利并不太差。另外,上海石化、扬子石化等大型石化企业前两年都完成的乙烯装置的扩大改造,使生产能力有了较大提高,企业规模经济效益得到改善,也增强了其抗风险能力和企业的竞争力。
(3)仓储销售类:外资积极介入,市场机会增大
油品的流通环节主要包括成品油销售、油品运输和仓储。由于不涉及石油的直接加工,一定程度上可以回避原油价格上涨带来的负面效应。成品油流通企业垄断性的进一步增强,其利润保持一定程度的增长。一方面,两大石化公司系统外的流通企业无法拿到平价的成品油,另一方面,两大系统加大了对系统外流通企业和加油站的收购力度。2001年上半年泰山石油(0554)和武汉石油(0668)的加油站都通过收购获得了高速扩充。正是由于迅速扩大的经营网点,仓储销售类石化企业上半年成品油零售量同比增长幅度较大,比如武汉石油(0668)同比上年增加126.5%。油品流通领域在2001年中国即将加入WTO以及境外石油巨头迫切希望介入国内油品流通之际,逐步引起业界重视,该类上市公司在2001年的业绩表现不俗,有较大增长。
2.2001年的中石化集团
中国石化共有3个全资子公司、15个控股子公司、2个参股公司、5个油田分公司、20个炼化分公司。在沪、深两地证券交易所上市的石油化工行业公司中有19家都是中国石化的控股或参股公司。中石化同时在香港、纽约、伦敦、上海四个市场上市,并在国内A股市场拥有11家已上市的控股公司,其控股公司流通市值达到了240亿,控股公司总市值超过1200亿,成为国内资本市场上举足轻重的石化旗舰。
2001年,中石化实现了主营业务收入30434700万元,利润总额达2165100万元,每股净资产为1.60元,每股收益0.162元,净资产收益率达10.08%。2001年,面对严峻的市场形势,中国石化积极采取应对措施,一方面建议政府改善外部市场环境,同时灵活调整经营方案,积极与各方协调,调整国内市场的供需平衡,降低成本,开拓市场,并大力进行内部机构和人员结构的调整与改革。
2001年中国石化继续实施“扩大资源、拓展市场、降低成本和严谨投资”的经营战略,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扩大资源方面,2001年中国石化以人民币64.46亿元收购了中国石化新星,增强商品油勘探实力和整体抗风险能力。2001年中国石化生产原油及天然气296.34百万桶油当量,同比增长13.64%,新增原油及天然气探明经济可采储量367.5百万桶油当量,连续五年实现储采平衡有余。
拓展市场方面,针对成品油市场,中国石化并继续收购、新建、改造加油站,全年新增加油站3803座。2001年中国石化在国内成品油总销售量为6774万吨,其中零售量达3043万吨,配送量达1164万吨。零售加配送占总销售量的62.1%,主要成品油零售市场占有率为65%。在化工产品市场方面,中国石化进一步调整产品结构,提高高附加值产品的比例。
降低成本方面,2001年中国石化实现了承诺的各项降本指标,全年降低成本人民币22.81亿元,超额完成原计划人民币21.9亿元的目标。2001年中国石化减员6.8万人,支付减员费用25.46亿元,经测算今后每年可节约人工成本人民币15.7亿元。
严谨投资方面,2001年中国石化实行了“集中决策、控制投资、调整结构、优化项目”的投资体制改革。在对外合作方面,中国石化与德国巴斯夫公司在南京的乙烯项目、与BP化工华东投资有限公司在上海的乙烯项目、与壳牌在湖南的煤气化项目相继成立中外合资公司。
在2001年,中石化的大盘蓝筹股形象还没有得到市场投资者的认同,8月底跌破4.22元的招股价格。而后,市场在多方因素的作用下,进入一个相对稳定低调的调整期,结合我国各类投资基金和机构投资者的逐步发展壮大的契机,中石化以及石化板块的投资价值有待进一步挖掘。
(二)石化板块上市公司的发展趋势
结合行业前景,预计石化类上市公司的未来发展将呈现出以下几种趋势:
1. 生产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目前,无论从生产能力还是从产品的绝对数量来看,我国都已进入石化产品生产大国的行列,但公司生产规模与国际水平仍有相当的差距。以乙烯为例,国外大公司的乙烯装置规模一般为0.60~1.00Mt/a,而我国只有部分上市公司能达到这个规模,象扬子石化装置完成改造后,才形成0.65Mt/a的生产能力,齐鲁石化改扩建后,乙烯生产能力才达到0.60Mt/a。国外炼油企业的装置普遍较大,技术先进,炼油成本低,而我国却是加工能力2.00Mt/a以下的小炼油厂居多,如大庆联谊、牡丹江石化等。我国石化工业无论是绝对生产能力还是人均占有的生产能力都存在着很大的供给缺口。对作为石化行业中坚的石化类上市公司来讲,其生产能力的扩张仍是主攻方向。
2.与外界的关联度进一步增强
上市公司与外界关联度的增强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国家政策对石化类上市公司的影响很大。比如国家加大天然气资源开发力度,中原油气就有望得到国家政策优惠和扶持;对实施债转股的磷肥企业扭亏,减少进口。二是受市场的冲击进一步加大。比如,原油价格上升使油田类上市公司直接收益(石油大明、辽河油田即属此类),但炼油企业成本却上升,如石炼化、锦州石化、大元股份等炼油类上市公司以及上海石化、吉林化工、大庆联谊、湖北兴化等从事炼油的综合类公司。三是将与跨国石化公司直接竞争,一些公司会在竞争中成长,另一些则前景不容乐观。
3.新的业务领域将被开拓
为了培植良好的市场形象,同时也为了做到与环境及其发展相协调,石化类上市公司将会非常关注环保,包括提高油品质量、降低有害物质含量、为社会生产清洁型燃料;通过技改、科研开发、增加治理污染投资等措施,降低三废排放量,提高三废处理率;开发环境友好工艺,多产“绿色”产品;搞好以三大合成材料废弃物为重点的综合回收利用,发展无害化技术。石化类上市公司另一涉足的领域可能是电子商务。电子商务实现了信息流、商流和资金流合一,是低费用、高效率的商业通道,有利于经济效益,为在资本市场上的良好表现打下业绩基础。电子商务在各行各业都有良好的发展前景,石化类上市公司在此领域也会有很好的表现。
4.树立形象、走特色化发展道路继续被关注
上市公司本身的业绩表现是其资本市场表现的基础,但其市场表现是各种因素综合的结果。除人为操纵因素外,广大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认同是影响股价变动的重要因素。而广大投资者的认同来源于上市公司给他造成的“概念”,也就是投资对象同其它上市公司相比较而言的竞争优势,或说是“差别优势”。因此,可以断言,石化类上市公司为追求自身能在资本市场上有良好表现,必将根据自身优势,进行特色定位,挖掘能吸引投资者的概念题材来树立形象。象化肥类上市公司可寻求支农业题材,设备技术先进的上市公司可寻求技术题材,其它金融题材、市场题材、电子商务题材等都可被挖掘。
(三)三大石油石化公司的发展战略与定位
2001年10月23至24日在北京举行了2001年世界石油论坛, 中国三大石油、石化公司的主要负责人作了有关新世纪中各自发展战略和定位的报告,对今后中国石油、石化业的发展将产生较大的影响。
新世纪SINOPEC的发展方向是建成主业突出、资产优良、技术创新、管理科学、财务严谨,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一体化的能源化工公司。CNOOC的发展目标是“十五”期间要成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综合能源公司,以较快的速度、较强的盈利能力和优良的质量进入世界500强。
1.石油资源战略
CNPC将在新世纪中充分发挥其资源优势,加大国内原油勘探开发力度,进一步增强上游业务的竞争优势。他们规划今后5~10年内,一方面要切实搞好东部老油田的挖潜,另一方面要集中力量抓好原油增产的三大战略接替区和二大战略准备区。
三大战略接替区:
鄂尔多斯盆地:突出重点,加大投入,加快发展,2005年原油产量达到12Mt;准噶尔盆地:整体部署,整体解剖,努力寻找大油田,2005年原油产量超过12Mt;松辽盆地南部:以已发现的几个大型含油构造带为重点,进一步展开勘探,2005年吉林油田原油产量达到5Mt。最近,酒泉盆地(玉门)勘探有新的突破。争取“十五”期间这一个老油田的原油产量重上1Mt。
二大战略准备区:
塔里木盆地和柴达木盆地,要进一步优选块区,加大勘探力度,争取有新的重大发现。5年内新增地质储量0.5Gt以上,为今后两地产量增加做好准备。
SINOPEC资源战略的发展思路是“立足陆相,开拓海相,油气并举,走向国际,依靠科技,降本增效”。SINOPEC在成功收购新星石油公司(原地质部石油局)以后,其油气产量和勘探开发能力明显提高,上游实力和整体抗风险能力进一步增强,5年内新增原油生产能力25~35Mt/a,SINOPEC2001年原油产量为3791.04Mt,CNPC2001年原油产量为10652.56Mt。
在资源战略中要突出加快天然气的发展,构筑新的经济增长点,培育新的竞争优势。天然气作为一个清洁能源对环境影响比石油小,近年来资源的勘探开发有重要的发现,中国的情况也是如此。
中国天然气总资源量预计为4.7×1013m3,其中陆上占78.6%,海域占21.4%。截至2000 年底,中国天然气探明储量为2.56×1012m3,资源探明率为5.4%,其中CNPC探明1.97×1012m3,占全国探明量的77%,已形成川渝、鄂尔多斯、新疆、青海四大产气区。2000年CNPC产气量为1.83×1010m3,占全国68.4%(全国产气量2.675×1010m3),2005年产气量将超过3.3×1010m3。
SINOPEC也致力于天然气的开发,到2005年其天然气剩余可采储量为2.2×1011~3.3×1011m3,新增探明可采储量1.5×1011~2.5×1011m3,新建天然气生产能力1.0×1010m3,天然气产量1×1010~1 2×1010m3,1999年生产天然气2.629×1010m3,增加速度很快。到2005年这两家大石油公司天然气总产量将达4.3×1010~4.4×1010m3,需求预测为6.75×1010m3,到2015年为1.88×1011m3。从总的能源消费结构变化趋势来看,中国能源结构中天然气比例在新世纪中将由2000年的2.5%,上升到2010年的5.6%,2020年的9.8%,详见附表。
2.投资战略
投资战略是新世纪中国石油、石化业发展战略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CNPC现有总资产达6500多亿元,原油产量已居世界第7位。CNPC的强项是上游,在重点发展上游勘探、开发部门的同时,也在加快推进炼油化工的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提高产品质量,增强盈利能力。CNPC现在拥有原油一次加工能力110Mt/a,2000年加工原油83.675Mt,生产成品油50.29Mt,生产各类石化产品9 8Mt。
SINOPEC2000年底资产总额5353亿元,当年销售收入3754亿元,实现利润231亿元,资产利润率为4.32%,销售利润率为6.15%。SINOPEC的石油天然气产量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左右,仅次于CNPC。炼油和化工部分是其强势产业,炼油能力达世界第四位,乙烯能力居世界第六位。
CNPC、SINOPEC两大公司都已经具备相当雄厚的实力,在此基础上他们的投资重点将是产业结构的调整。
CNPC除了继续保持其强势产业,即上游的油田勘探开发以外,它的炼油和石化业务发展将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发挥上游的资源优势,积极引进生产技术,重点建设四大炼油基地和四大化工基地。在重点建设炼油化工基地的同时,淘汰一批落后陈旧的装置,并根据市场原则和效益原则,应用新技术改造出一批各具特点的装置,盘活资产存量,提高经济效益。SINOPEC在投资战略中坚持技术创新、科技进步、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四位一体原则,坚持以技术改造为主,以提高技术含量为主,以国产化为主,以自有资金为主的方针和有市场、有效益、有资本、有竞争力的决策原则。具体是油田勘探力争早投入、早产出,对炼油化工要适时投入,快速产出,做到低投入、高产出,提高投资回报率,保持稳健合理的资本结构。
SINOPEC对上游的发展是“急赶直追”,对炼油化工则是结构调整,主要是提升炼油,发展乙烯。到2005年,炼油综合加工能力达到155Mt/a,其中加工含硫原油能力为54Mt/a。这是近年来SINOPEC大量加工中东原油的必然要求和结果。坚决关停并转小炼油厂,淘汰落后的炼油装置,2005年乙烯产能将达到5.5Mt/a,继续扩大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3.国际开拓战略
中国加入WTO后,中国三大石油公司不仅面对国内同行的竞争,更将主要面对国际大石油公司的竞争,因此培育国际竞争能力是三大公司今后生存和发展的一个极为重要的课题。
CNPC在参与国外油气勘探开发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且取得了较好的业绩。2000年CNPC控股的海外油气生产项目共生产原油1350Mt,天然气1.085×109m3。CNPC获得的份额油为505Mt,份额天然气4.77×108m3。CNPC在未来的5年中将立足于现有的基础,进一步开发新项目,使海外油气产量有进一步增加。此外,还将在石油技术服务、工程承包和石油物资装备的出口方面有较大的提高。
SINOPEC也在实施“走出去”的战略,充分发挥其“上、中、下”一体化的优势,积极参与国外石油资源的开发,2005年预计将获得境外份额油2~3Mt。SINOPEC在炼油、化工方面已经开发出一批成套技术、催化剂和新产品,为进一步向国外拓展业务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4.营销战略
中国在入世以后,中国的石油上游将面临非常激烈和严酷的竞争。Exxon、Mobil、BP等大石油公司不仅已经瞄准而且正在采取行动打进中国市场。三大中国石油公司的相应营销战略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实现效益和推动发展的关键环节。CNPC提出新世纪营销战略的核心部分是加快建立营销网络,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竞争能力,该公司准备充分发挥现代信息和网络技术在销售领域中的优势,实现石油采购和销售商务电子化,建立起布局合理的物流配送中心,加强终端销售和售后服务,形成覆盖全国、延伸海外的整体市场营销网络,全面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SINOPEC将围绕“质量、品种、成本和效益”,生产清洁燃料和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优势产品,加快建设完善的成品油二级配送体系,进一步扩大零售,发展配送经营和特许经营,提升完善销售网络。到2005年,SINOPEC的加油站总数将达到3万座,其中自有加油站为2 8万座,油品销售量90Mt,零售加配送比例占经营总量的80%,在SINOPEC主要的市场范围内零售市场占有率达75%以上。
5.技术进步战略
CNPC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和探索,石油勘探开发的主体技术已具有比较先进的水平,有陆相油气地质理论,油气资源评价,盆地模拟,油藏描述等现代研究方法以及大型非均质砂岩油田的开发,复式油气区滚动勘探开发,低渗透和特低渗透率油田开发,聚合物驱油工业生产配套技术方面等已经具有国际先进水平。CNPC准备进一步加强重点实验室和技术中心建设,加快新技术的推广和新产品开发,培育世界一流的科学技术人才,2005年科技贡献率达到55%以上。
SINOPEC的科技人才战略特点是突出重点,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专有技术,培育一批名牌产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有进有退的方针,到“十五”期末科技贡献率要提高到65%左右,要在主体技术水平方面达到和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大力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来改造石油、石化产业,以信息技术和网络经济提升传统产业,进一步改善上、中、下游的科技开发体系,坚持自主开发和引进并举的科技进步模式,形成内部科研、设计、生产三结合,外部产、学、研三结合的科技创新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