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蓝海域KMPRO

信息化 财政改革的必由之路

2017-01-27 10:26

一、财政改革的重要性

财政作为国民经济分配和再分配的职能部门,在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财力保障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公共财政解决公共问题,实现公共目的,满足社会公共需求。财政部为十一五时期的财政税收工作确立了总的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以多种财税工具为手段,充分调动各级财政积极性,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公共财政体系,积极主动地发挥好公共财政的职能作用。

调整财政收支结构,加快公共财政体系建设是一项根本性的改革,这项改革牵动的绝对不仅仅是财政收支安排本身,其深刻的实质内容,在于政府职能的调整,公共财政体制的完善带动政府职能格局的调整,从而建立具有科学发展观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是大势所趋,具有历史深远的意义。

然而,当前我国的公共财政体系建设还十分不健全,漏洞百出。财政资金还处于收支多条线的状态,这种收入分散的状况造成了财政监控不得力,无法及时、充分地反映财政资金运转情况,对拨付到各级单位的财政资金无法进行有效的实时监控,造成截留、挪用财政资金的现象,甚至滋生腐败。仅仅依靠人工操作和制度约束已经难以解决目前各级财政资金管理分散、收支脱节、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的实际问题。

二、信息化是财政改革的必由之路

金财工程(即政府财政管理信息系统,简称GFMIS)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支撑以预算编制、国库集中收付和宏观经济预测为核心应用的政府财政管理综合信息系统。系统覆盖各级政府财政管理部门和财政资金使用部门,全面支撑部门预算管理、国库单一账户集中收付、政府采购、宏观经济预测和办公自动化等方面的应用需求。

GFMIS系统不是传统意义上只能做“事后”记帐处理的一般财务系统,它是带有“事前”控制机制的政府财政“资源型”的管理系统,也是自动化程度较高,依“法”理财的系统。

金财工程表面上是一个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信息化工程,但是在本质上是对财政管理的革命,根本的目的是要通过先进的现代信息与网络技术实现财政的科学管理。国家做出的金财工程建设的决策,表明了通过现代化技术改进管理的坚定信心。金财工程建设的成功标志必然是财政资金管理效率的提高,是财政依法行政的推进,是政府行政的进一步透明化,是决策的进一步科学化。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国家财政核心信息系统,不仅仅影响着国家的经济命脉,甚至于成为影响国家政治格局、体制的重要基础。

作为政府行政物质基础的财政管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财政管理创新正成为迅速推进财政管理水平提高的关键,从部门预算改革,到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收支两条线等改革,正是财政管理的重要形式,而所有的这些财政改革与管理创新,无一能够离开现代信息技术在管理中的应用。从世界各国和我国财政信息化建设的经验来看,信息化在财政管理创新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 行政规范化:财政资金“不患寡,患不均”,作为财政资金分配的核心部门的财政部门,严格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通过规范的行政流程与制度,进行资金的分配与拨付,是财政行政的根本。管理信息化过程本身是一个行政规范化过程,通过管理信息化过程,梳理财政行政全过程,制定标准的流程规范,通过信息化系统进行流程的固化,从手段上保证制度、规范的实施落实,实现管理的规范。

2. 管理透明化:管理透明化是发挥监督作用的前提,是根治腐败的重要保证。经过科学设计的信息化系统,可以最大限度实现财政管理的透明化,实时将各种管理数据展现在相关管理者面前,可以最大限度实现多方的深入监督。以广东省人大为例,在近两年的人大会议上,就引入了计算机联网实时监督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手段,通过专门设计的检查监督系统,人大代表可以在会场实时查询到当前财政运行情况的所有实时数据,极大增加了财政管理的透明化程度,争取了财政管理工作的主动,避免了以往人大代表审议财政工作走过场的弊端。

3. 业务高效化:信息化有助于提高财政业务管理的工作效率,通过远程办公、网上办事、自动催办等信息化手段的应用,可以极大地减化办事程序、量化办事时间,起到缩短时间、精简流程、减少失误的作用。北京市西城区财政局充分利用先进信息技术手段,开通了“财政网上服务大厅”,提供了政府采购项目申报、新增预算项目申请、工资统发、会计事务管理、决算报表上报等网上实时事务办理功能,通过政府专网向所有预算单位开放服务,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财政局办公楼从此清静不少”,而预算单位“也不需要一趟趟往财政局跑了”,极大地提高了财政管理的效率。

4. 决策科学化:财政管理的核心是以公共财政为目标的资源优化配置决策,而决策的前提必须是科学、真实的数据分析,在信息化应用日益深入、普遍的情况下,通过发挥信息化系统所特有的大量数据采集、统计、分析、归纳功能,可以起到决策更加理性、科学的作用。以部门预算改革为例,正是有了信息化技术基础,才有可能实现从“基数+增长”式的粗放预算到以“定员定额”为基础的精细预算,正是有了信息化系统所提供的强大技术支撑,才有可能进行细化的预算收支预测。在各种以办公自动化为基本目标的业务应用信息化发展到一定水平后,决策科学化将逐步成为财政管理信息化应用的主要目标。

三、财政信息化发展状况

自2002年初,国务院决定将财政部规划建立的“政府财政管理信息系统”定名为“金财工程”以来,“金财工程”成为中国财政行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目标。“金财工程”是利用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支撑预算管理、国库集中收付和财政经济景气预测等核心业务的政府财政综合管理信息系统。

根据2002年“金财工程”会议精神,“金财工程”的目标由两大部分构成,一是以覆盖全国各级财政管理部门和财政资金使用部门的信息网络系统;二是以系统纵横向三级网络为支撑,以细化的部门预算为基础,以所有财政收支全部进入国库单一账户为基本模式,以预算指标、用款计划和采购定单为预算执行的主要控制机制,以出纳环节高度集中并实现国库资金的有效调度为特征,以实现财政收支全过程监管、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为目标。

财政部在2002年召开了金财工程建设会议后,财政信息化工作的整体部署得到加强,财政信息化建设开始向深层次推进。在这一阶段,对每项财政业务均开始进行全面信息化建设,如部门预算编审管理、国库集中支付管理、非税收入管理、工资统发管理、财务核算集中监管等。2005年,我国财政信息化与办公自动化已初具规模。与2004年相比,有1.6%的单位已经进入了成熟阶段,即真正有效地把计算机信息系统同整个财政管理过程较好地结合起来,真正地把财政部门内部和外部的数据资源很好地规划利用,为财政部门的管理和决策服务,实现财政管理水平全面提升。处于IT系统建设与业务整合的已经增长到17.3%,但大部分单位依然处于信息系统整合或局部应用阶段,分别是45.5%和25.9%。但仍然还有一些边远或经济落后地区的县级财政系统还处于单机应用阶段,占9.7%。

省级和地市级财政信息化应用水平 2005年,我国部分省级财政信息化建设已经进入成熟阶段,占2.8%。预计在今后一阶段时候,需要建立先进的财政管理信息化应用平台,建立财政基础数据库,强化财政的资源管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化和完善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等多项财政改革,促进财政管理制度的不断创新。2005年是“十五”规划最后一年,按照“金财工程”总体建设规划,大部分市级财政应建成以部门预算管理和国库单一账户集中收付为管理运行模式的GFMIS系统,实现细化预算的网络化管理和绝大部分财政资金进入集中支付账户。66.2%的省级单位IT系统开始进行系统与业务整合,23.7%的省级部门在进行系统整合。

2005年,23%的地市级财政已经进入系统与业务整合阶段,大部分还处于系统整合阶段,占58.5%,还有18.5%的地市级财政还在进行IT局部应用建设。

县级财政信息化应用水平 “十五”期间县级“金财工程”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建设县级一横一纵网络,统一推广三项应用软件。“一横网络”是指县级财政局局域网,除边远地区外,大部分县级财政部门应完成局域网建设;“一纵网络”是指县级财政局连接上级财政部门的三级骨干网络。三项应用软件是指在县级财政部门全面推广使用非税收收入管理系统、工资发放监管系统和县级财政综合管理系统。

虽然我国县级财政信息化还处于起步阶段,但2005年进展非常快,与2004年相比,还在进行单机应用的县级财政部门已经减少到13.1%,绝大部分的县级财政部门已经进入局部应用阶段,占49.6%。发展较快的县级财政已经进入系统整合和系统与业务整合阶段,分别占25.2%和12.1%。可以看出,县级财政信息化仍旧是“金财工程”建设的薄弱环节,主要是由于财政信息化拨款主要来源于地方财政,因此,县级的信息化差异因地区财政收入差距加大,所以,至今还有13.1%的财政部门还处于单机应用的阶段。

四、2005年财政信息化市场发展关键数据

1. 2005年财政信息化投资为19.96亿元,比2004年增长了23.98%。预计于2006年,“金财工程”能够正式立项,财政部门将大力推广“金财工程”,投资总额将达到25.03亿元,比2005年增长25.4%。

2. 根据计世资讯(CCWResearch)的调查,2005年“金财工程”IT投资中,硬件投入增长减慢,软件和服务投资成为新的增长点。2006年财政行业软件需求较2005年将增长42.19%;服务需求将增长39.15%;而硬件需求增长将低于整体增长,为16.89%。2006年,软件投资将达到5.13亿元,占总投资的20.5%。

3. “十五”期间“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支付”被称为是中国政府预算改革的“三驾马车”。财政信息化的过程也是将先进的财政改革流程思想在IT系统中实现的过程。2005年,财政行业重点IT项目有财政综合管理系统、国库集中收付管理系统、部门预算管理系统和金财一体化建设,重点IT项目投资总额达到6.3亿元。

4. 2006年是财政行业软件和IT服务高速增长的一年,软件采购比例为18.07%,为3.61亿元。预计2006年软件投资为5.13亿元,占总投资额的20.49%,预计2006年是财政部门应用软件大规模推广阶段,应用软件会有47.8%的增长率,采购额达到3.25亿元;中间件有36.4%的增幅。

5. 随着“金财工程”的不断深入,财政信息化对供应商的咨询能力、实施能力要求明显提高。财政信息化建设中,采购主要以省级大集中的模式进行。伴随着系统大集中的发展,技术实力较强的大中型规模的IT供应商竞争力优势日渐明显;另一方面,财政行业主推的重点业务系统,其IT合作伙伴都已经在这些方面进行了多年开发和试点工作。另外,作为政府公开采购的主要执行者和推动者,公开采购已经成为财政行业IT采购的主要方式,随着公开采购的进一步推进,质量、服务是IT合作伙伴的核心竞争要素。

6. 2005年,地方财政的投入增长仍为推动财政IT投资上升的主动力。长三角和珠三角区域的财政信息化投入增长明显,不仅表现在省级和重点城市,还包括地级市和部分经济发达的县级财政。2005年,地方财政的投入占到了财政整体IT投资的61.8%。计世资讯(CCWResearch)预测,在2006年,财政行业的IT投资资金来源中,中央和地方所占的比重基本不变。2006年,中央财政的投资资金在60.3%左右;地方资金投入的比例在39.7%左右。

五、2006年财政信息化市场发展趋势

“十一五”时期,财政的建设目标是:要进一步深化“收支两条线”管理改革,扩大部门预算编制的部门和单位,完善定额标准体系和项目预算管理模式;要深化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规范国库单一账户管理,改进国库动态实时监控系统,建立健全现代财政国库管理体系;要进一步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充分发挥政府采购的宏观调控作用;要建立财政支出绩效考评制度,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抓紧制定统一规范的绩效评价管理办法;要加快金财工程建设,推进政府收支分类改革,为上述改革提供支撑和保障;此外,要积极探索并加快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等。计世资讯(CCW Research)预计,2006年财政行业重点IT系统有:涉密网络和信息安全系统建设、金财一体化建设、部门预算管理系统、乡财县管管理系统和财政综合管理系统。

金财一体化建设在过去很多财政信息化建设中,由于技术、认识等方面的种种限制,往往局限在财政业务的某一个方面,更多的考虑是本部门、本业务的局部利益,而较少地从财政整体信息化、从公共财政总体框架的高度来考虑财政信息化建设,存在统一性共享性问题。最突出的是预算编审系统与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各自独立运行,缺少数据共享功能。按照管理要求,预算编审系统需要国库资金拨付审核系统执行数据,而国库集中支付系统也需要预算编审系统的指标数据。目前,地方使用的预算编审系统基本是“e财”软件,而国库集中支付系统是财政部统一组织或各地自行组织开发的软件。由于软件功能限制,尚未实现系统之间数据的互通和共享,只能靠人工进行数据的转换和导入,影响了数据的及时性和可靠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两个系统的应用和推广工作。

面对这种情况,只有通过整合来实现系统之间的连通和数据实时交换。在过去的几年中,有很多走在财政信息化前沿的部门已经进行了一些业务子系统的建设。2006年,将有更多的财政部门需要尽快解决好现行子系统之间的衔接问题,实现系统之间的无缝连接,保证系统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从技术上保障财政业务改革的需要。

部门预算管理系统到2006年,财政国库集中收付系统建设已初具规模,部门预算管理系统建设将成为即国库集中收付系统的下一个建设。2006年,在财政部大力推广“金财工程”的过程中,部门预算管理系统将得到全面建设和推广,特别是在省级及省级以下财政部门。

乡财县管系统比起声势浩大的税制改革,财政体制改革依然悄无声息,但不可否认,这也是“十一五”期间的改革重点。“十一五”期间,要继续推进财政体制扁平化的系统性改造,主要是扩大推行“乡财县管”、“省管县”的试点范围。在这期间,稳健的财政政策不会变,立分税分级财政体制建设将得到积极推进。

乡财县管系统是指在现形财政体制和政策不变的前提下,以乡镇为独立核算主体,取消乡镇金库,取消乡镇总预算会计业务,实行“预算共编、帐户统设、集中收付、采购统办、票据统管”的财政管理方式。按公共财政支出改革的要求,由县财政直接管理乡镇财政收支,并进行总预算帐务核算。与财政综合业务系统或财政一体化项目相比,乡财县管规模不大,但对于全国近2000个区、县、县级市来说,总体规模不小,会成为2006年建设重点。

来源:天极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