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0-28 00:04
知识的分类
虽然知识管理通常都划分为上述四个基本过程,但知识具有不同的形式、内容和特点,而不同类型的知识在上述四个基本过程中的表现形式以及实际的影响和效果各不相同,并且同样的过程对不同知识的具体操作方式也有所差异。因此,如何真正依据知识的不同类型进行针对性管理,是影响知识管理绩效的重要因素。为此,需要对知识进行分类。
划分知识的维度
人们通常通过科学学科的方法来划分知识,此外还有许多其他分类方法,但这些分类方法基本上与知识的内容无关,且对知识管理实践没有多大帮助。划分知识类型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知识的更有效管理,Novins和Armstrong指出,对企业而言,在对知识进行分类时不仅仅需要关心它的内容,而且要对其来源渠道特征等方面进行区分。这样,划分知识的角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接受者:谁最有可能利用它 ?谁最应该利用它 ?
适用性:知识的应用范围如何 ?是局部适用的还是全局适用的 ?
富含性:知识在多大程度上依赖于语境 ?知识在被简化后有多少含义将会丢失 ?
可信度:知识是否容易被检验 ?来源是否可靠 ?
基于应用的知识四分法
上述四个方面的问题实际上可以划分为两个维度,其中前两点可以归结为知识的适用性,而后两点则反映了知识的转移性特征,这就形成基于应用的知识四分法。这是一种应用导向而非研究导向的分类方法。第一个分类维度是知识的适用性。显然,任何知识都具有一定的适用范围。某些知识只在特定的条件下适用,因而属于纯粹的局部性知识,例如关于某台专用设备的操作维护知识。另一些知识则可能是全局性的,可以广泛地应用于各种组织或商业活动之中
,例如项目管理、团队管理的知识或经验。另一个分类维度是知识的可转移性,这与知识的隐含程度密切相关。根据OECD的报告,基于事实和原理的知识是可编码化的,可以十分简单的表述出来并很容易转移。相反,技能知识、基于判断或者富含语境的知识则属于默会型。这类知识通常基于复杂的经验、信息、判断力和情景知识而形成,无法进行编码化表达。虽然这种知识在未来可能十分有用,但它却很难捕捉,同时也很难进行转移。
由此可将知识划分为 4类 :易访问知识、一次性知识、综合知识和广泛适用知识。
不同类型知识管理的过程和重点各不相同。
1 .易访问的知识
这类知识易于传播 (甚至是可程序化的 )但却没有很高的适用性,实际上就是传统意义上的信息。
管理这种知识最好的办法是将其放在容易获取的地方,例如精心设计的数据库,让使用者在需要时能够迅速找到。也就是说,这类适用范围有限的知识,其管理过程中最关键的环节是提取。对于这类知识,只有在员工需要的情况下,才应当采用分发的策略, 否则将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此外,这类知识要求“当事人”充分地“汲取”而无需企业大张旗鼓的行动,要提高这类知识的积累,需要考虑企业文化、制度等多方面因素。
2 .广泛适用的知识
这类知识既易于传播也有广泛适用性。企业员工工作指南、如何填写工作计划表等都属于这类知识。对企业而言,广泛地汲取这类知识是非常有用的。经过汲取,企业可以采用广播方式将这些知识发送给每个人。管理此类知识的关键是建立它们与其需要者之间的联系。然而,企业往往错误地将太多知识看做是广泛适用的知识,并在员工不需要的情况下将其发送给员工,把知识的联系与知识的拥有混为一谈,这是产生“信息过剩”的主要原因之一。解决办法是将获取知识的方法---即提取的方法传播给员工,而不是直接传播知识本身。当然,企业同时还应对这类知识进行良好的整理、排列和保存,并通过各种检索工具的完善来方便和加速员工对特定知识的提取。
3 .综合的知识
对于具有高适用度、低可转移度特征的知识,企业应当采用结构化的培训来进行传播。例如,在管理咨询公司中关于如何管理大型项目的知识便属于此类。传播这种知识最有效的方法是通过知识拥有者和知识需求者的接触交流过程而习得知识,例如组织领导给下属进行培训便是一种可行的方式。
这类知识同样属于隐含知识,但其对企业及其成员的有效作用和价值通常只有在应用过程中才能认识和体现,即通过“干中学”使知识源与知识需求者“关联”起来,让他们“学”会知识,才能够应用知识,同时也才能够被知识的需求者“汲取”。
4.一次性的知识
这种知识既难以传播,其适用性也很低,例如企业员工所拥有的与企业经营领域相关性较低的经验或技巧。例如,一个网络管理员可能具有丰富的管理苹果系统的技巧,但是,如果组织的整个IT系统平台是以Windows为基础,那么这种知识就没有必要也难以在组织中传播。由于适用性低,对其管理的回报常常很差,因此也没有必要将管理重点放在这个方面。但这并不意味着企业可以忽略这类知识。相反,企业可以采用建立知识的实践社区(CoP)或BBS等方式使人们有机会和条件进行交流,并在交流中碰撞出知识的火花。毕竟,由于知识本身的模糊特性,我们很难判定一些知识是否真的有用或没用,或者说将来是否有用,而且,获取自己所不知道的“新”知识在某种程度上也能够满足某些企业成员自我追求的需要,而这种交流也有助于成员间的沟通和联系。上述四类知识的管理实际上对应着四种管理模式。
总的来说,通过适用性和可转移性维度来划分知识可以更有效地指导知识管理工作。对于这四类知识,应当采取不同的管理模式和平衡使用不同的管理工具进行管理。此外,不同类型知识所需管理投入的强度不同,其效益也不同。例如,对于“综合知识”的大量管理投入,可能会使企业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