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2-16 18:48
知识管理的精髓就是“融合”思想,这是做好知识管理所有工作的基础。没有融合,就不可能构建统一的知识库,也不能进行培训,组织团队学习,更不能很好的沟通与合作,达到共同的目的,形成共同的愿景目标。要做好知识管理,必须自上而下建立,自下而上执行。
总经理这一位置,对知识管理的真正实施,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鉴于目前公司现状,以及总经理的知识结构,能力模型,故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该项工作:
一、要有强烈的“融合”意识
1、 必须清醒的意识到,我们以前的失败,根源在于此。大家都很努力,没有融合,组织智商非常低,这是非常可悲的事情;
2、 一定要培养强烈的融合意识,这是沟通合作的基础;如果你认为别人不理解你,这是你自己的问题,一定不能够放过,想尽一切办法解决,自己解决不了,可以寻求帮助,因为这是天大的事情;
3、 没有人能够将所有的事情做完,我们需要各方面的专才,而不是通才。我们每个人都不是天才,但是经过充分“融合”以后,会做出天才的事情来;
4、 我们营造一种氛围,大家充分沟通,彼此相互了解、信任,最后能够互相欣赏,融在一起,这是一件非常伟大的事情;
5、 创造一种环境,自然能够产生新的思想、体验,自然会形成一套运营模式,这是一个自然发展的生态过程;
二、上下目标一致,明确战略目标
1、 在知识型公司,大家都非常有思想,大家在明确目标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否则就会非常茫然;
2、 一定要让下属目标明确,光自己明白没有用,关键是大家在执行;
3、 将战略目标明确,非常清楚的摆在大家面前,否则会搞得晕头转向;
4、 将目标分解,让下属明白,自己的所作所为理目标越来越进了;
5、 如果大家对目标的理解不一致,要停下来,想想清楚;
三、留有接口
1、 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别人无法站在你的位置上去理解你;
2、 你考虑的问题是战略层面,大家想的是执行层面,这里肯定会有偏差;
3、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制定相应的模板,以后沟通起来非常容易接受;(详见附件)
4、 只有每个人都留有接口以后,大家不仅能够很好的融合,而且可以充分自由发挥;(分工协作)
四、知识管理在整个公司的应用规划
1、 制定基于知识流的业务流程规划
(1) 将知识管理结合业务操作层面,针对性强;
(2) 挖掘隐性知识,形成强大的组织智商;
(3) 建立思想库,形成创新机制氛围,形成集体创新的局面;
(4) 完善显性知识的管理,保证知识产品的积累;
(5) 启动相关机制,如知识贡献奖;
(6) 人员知识结构的明晰化,作为培训的基础,也是作为完成分工合作的基础;
2、 完善培训体系
(1) 根据岗位知识要求,建立培训规划
(2) 作为公司运营模式的有效支撑;
(3) 建立并完善内部专家体系结构;
3、 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
(1) 例会制度,有效沟通;
(2) 周报制度;
(3) 项目沟通会议、总结会议等制度;
(4) 知识助理组织的客户报告会评;
(5) 研发项目的可行性分析研究制度;
(6) 其他相关的制度等
4、 制定关键岗位的知识管理运用规范
(1) 总经理,决定知识管理能否实施的关键;
(2) 知识主管,完全凝聚集体智慧,形成组织智商的关键;
(3) 采编,决定项目完成的关键枢纽;
(4) 客户资源管理,决定客户联络思想能否回馈,组织知识能否形成的关键点;
(5) 知识助理,决定核心应用思想能否在客户中得到运用;
(6) 人力资源,能否执行知识型组织的问题;
(7) 会计,决定一些约束机制能否执行;
五、知识管理在总经理中的具体实施
(一)实施步骤
1、 进行相关的沟通、培训、灌输;
2、 共同商讨,制定规划方案,并制定相关模板;
3、 讨论方案的可执行性;
4、 建立并运用知识库;
5、 执行
6、 随时进行关注,反馈,修正;
7、 优化流程规范模板,进一步实践
(二)日程安排
1、 准备、调研工作——2003年11月中旬完成;
2、 规划方案,模板,雏形——2003年11月下旬完成;
3、 执行,12月
(1) 融合意识形成;
(2) 按照模板完成一些相关工作,并且逐渐优化;
(3) 运用推广,作为知识管理的义务宣传员,推广员;
(4) 能够很自然的在整个公司的运作中运用知识管理的思想;
(5) 形成一种良好的氛围;
六、思想库流程
1、 意义
(1) 积累知识,形成大通特有的知识库,这也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2) 隐形知识显性化;
(3) 营造一种创新的环境氛围,形成组织创新,而不是个人创新;
2、 现状分析
(1) 考虑的市场层面、执行层面问题不够;
(2) 人员知识结构不全,能力结构有限;
(3) 先前阶段研究没有很好的继承性,没有形成组织智商;
(4) 人力资源调配有限,没有达到融合,没有很好的进行分工协作;
(5) 不能够很好的与组织外的资源进行联合;
(6) 不能够充分挖掘更多更有市场潜力的点子、智慧、创新模式;
(7) 没有考虑流程问题,不能够同时有序进行几个项目;
3、 项目分类
(1) 根据市场情况进行分类,可以储备更多,更长远的核心项目,保证公司长期发展后劲。形成推出一批、研发一批、储备一批的良性循环;(1年、两年、五年等项目,是大通宝贵的思想知识库)
(2) 根据资源调配情况进行分类,可以多任务研发,有效利用公司内部各种资源,项目根据能力结构要求,组成人员可以是临时的,有时一个简单的沟通会议,就可以解决很多的技术实现问题;同时根据知识结构、能力模型的要求,积极调配公司外部资源,如网上资源、客户资源、其他资源等等;(知识管理融合思想)
(3) 根据项目进展情况进行分类,制定一套相对标准的流程,保证每个项目的每个阶段非常清晰明了,把握进度和质量控制,同时也能很好的控制成本。根据项目的进展情况,有效调集各方资源,保证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
(4) 根据协作方进行分类,根据知识管理的精髓要求,融合的思想要指导一切,仅靠我们自身的力量远远不足,微软能够调集全世界的人帮助他进行测试,我们最起码在项目的各起步阶段就要将合作方拉进来,而不是自己封闭式进行研发。与客户开发,与协作方开发,这样资源最省,而且效能最高;
(5) 其他分类方式:如根据资金投入,时间投入,项目性质等
4、 制定流程
(1) 保证营造一种创新环境,鼓励大家创新,发挥集体智慧;
(2) 建立项目各阶段的“进入”与“退出”机制,保证资源的有效利用;
(3) 管理正规化,标准化;
(4) 操作流程大致可分为:项目定义——项目建议书——项目工作安排——方案研究——开发运营
5、 项目定义(标签,项目提出者编写)
(1) 背景介绍:基于什么样的背景,提出该思想;
(2) 项目内容描述:用简单的文字语言描述该项目的大致情况,如是一个模式,还是一个方法,一套系统等等;
(3) 支撑体系:一般都是需要一种软件信息平台进行支撑;(信息化是一种手段)
(4) 合作方:与谁合作,客户群是谁,他们大致情况如何?
(5) 市场机会:具备什么样的外部环境,市场机会,才能够实施该项目;(不能够太超前了,1.5步即可,3步以上最好归到储备项目中去)
(6) 知识结构:如果要研发该项目,那么这些人员,具备什么样的能力结构,知识模型才能够完成;(便于资源有效组合)
(7) 其他:其他影响该思想、该点子的各种因素;
(8) 退出机制:即便是思想再好,如果没有足够的时机,我们也必须当机立断,作为大通知识库中的储备资源,保留下来;(组织智商的储备积累)
6、 项目建议书模板(如果是要进行融资、合作,则必须编写商业计划书)
(1) 项目背景
(2) 项目介绍
对该项目的整体描述,尽量做到全面完整,但没有必要非常详尽,因为我们只有确认其可行性以后,才能够投入更大的精力进行研发。
在此阶段,没有必要对细节问题进行描述,因为成功的关键不在于其细节,而在于这个模式本身的市场价值。
(3) 可行性分析,经济、技术、市场、关注各方实力情况的可行性
要进行详细的调研,只有分工合作才能够完成这项工作,不可能有一个人或一方独立完成该项工作。尤其是客户情况,应该进行详细的调查,出具调查数据,才能够完成。
(4) 投资情况,各方的利益关系,权利义务
要寻找合作方,提前进行接触,调研,让合作方及早参与到该项目中来,形成合力,融合各方资源,共同开发。
要对合作方的优劣势进行充分合理分析,调集起相关的权利、优势,来弥补我们自身的不足,比如,政府部门可以以行政命令的方式支持我们前期的需求调研工作,防止我们非常被动的局面形成。
(5) 所属权
(6) 经营权
(7) 日常维护
该平台的运营权是谁?收入的来源是什么?
日常的资料数据来源是什么?由谁进行提供?谁进行搜集整理?谁进行完善?
日常的人员配置情况,是成立专门的组织,还是临时调集一些人员来完成?
(8) 盈利模式
这一点直接决定该项目能否持续下去的根本。
包括前期投入的启动资金,需要多少,由谁来进行投入。
进入正常的运营期以后,利润来源是什么?预期利润多少?成本费用情况等,都要进行详细说明。
赢利的时间段分析,多长时间能够盈利,盈利多少,注入的启动资金能否支撑到赢利的产生。
(9) 其他各项
如果是要进行融资,还必须将我们自身情况进行一番介绍与包装,让对方充分相信我们有这个实力完成此事。
(10) 退出机制
7、 项目计划安排
(1) 首先确定项目类型;
(2) 根据项目类型确定项目的操作流程阶段;
(3) 安排每个阶段的工期、人员、要求、结果、标准;
(4) 分配每个人员的职责标准、权利义务;
(5) 过程管理与控制;
(6) 其他注意事项;
8、 方案研发
(1) 内容:重点研发该项目的实际内容;
(2) 标准模板:制定这一环节的方案模板,只要宽泛的内容,有章可循;
(3) 人员知识结构:
(4) 沟通与配合,过程控制:
(5) 其他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