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5-19 11:33
医药行业发展目标、任务与策略
(一) 发展目标与任务
一、发展目标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何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行业规划司对中国医药行业今后五年的发展提出了具体的发展与结构调整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指导思想
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技术进步为支撑,以特色发展为原则,以保护和增进人民健康、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加快医药行业的发展。积极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加快对传统医药产业的改造,以生物技术和中药现代化为切入点,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实现医药工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高医药行业的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
主要目标
到2005年,医药行业的总体发展目标是:为实现中国从医药大国向医药强国转变的战略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具体的"十五"发展指标是医药工业总产值年平均递增12%左右;医药工业增加值年平均递增13%左右;医药商业销售总额年平均递增9%左右;医药进出口额年平均递增6%左右;医药工业利润年平均递增13%左右。
目标分解
为了能够顺利完成既定的总体发展目标,国家将在如下三个方面进行重点地调整。其具体目标为:
调整产品结构目标
到2005年将有10种创新药物实现产业化,其中部分完成国际注册,并进入国际市场;50种左右创新药物完成临床前研究。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工程药物开发取得显著成果,争取有10-15种新的生物工程药物投放市场,其中部分进入国际市场。
截止到2005年,将培育20个左右具有质量标准完善、药效机理清楚、安全、高效、稳定、可控、符合国际质量标准的现代中成药。争取有2-3个中成药正式进入国际药品市场,中成药的出口在全部中药出口额中的比重有所增加。
化学原料药的国际市场占有率明显提高,到"十五"末争取有5个左右产品单品种出口创汇超1亿美元。
缓、控释等新制剂品种明显增加,其产量所占比重从目前的0.2%增加到5%。制剂在医药产品出口额中的比例有较大增加。
在2005年底形成一批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医疗器械新产品;医学成像设备整体水平达到国际20世纪90年代末水平;产品结构要和医疗目的的调整、医疗模式的改变相适应。医疗器械出口额年增长10%,部分大型医疗设备开始批量出口。
技术结构调整目标
大型企业要建立技术开发中心。研究开发投入达到其销售额的5%以上,中小型企业的研究开发资金也应有较大幅度的增加。
生物工程药物方面,在关键技术上要有所突破。转基因动植物生产药物开始实现产业化。
主要化学原料药方面,在生产技术水平上要有明显提高。青霉素G综合产率、维生素C综合收率、主要氨基酸类产品的产酸率要有所提高,一些关键中间体如6-APA、7-ADCA、7-ACA、异植物醇、三甲基氢醌等实现产业化,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企业组织结构调整目标
在现有大型企业集团的基础上,通过股票上市、兼并、联合、重组等方式,着力培育10个左右销售额50亿元以上的大型医药企业集团,这些企业年销售额占全国医药工业企业销售的30%以上,其主要产品具有与国际跨国公司相抗衡的能力。
培育5至10个面向国内外市场、多元化经营,年销售额达到50亿元以上的特大型医药流通企业集团;建立40个左右面向国内市场或国内区域性市场、年销售额达到20亿以上的大型医药流通企业集团。这些企业的销售额达到医药行业销售额的70%以上。建立10个在国内外知名的医药零售连锁企业,每个企业拥有分店达到1000个以上;建立一批区域性医药零售连锁企业,每个企业拥有分店达到100个左右。
二、发展任务
针对医药行业战略发展规划和一些业内权威人士的建议,国家经贸委制定了“十五”期间中国医药行业战略规划实施重点和结构调整的主要任务。
大力推进技术进步,实现医药工业结构优化升级
新药与新技术的研究开发是确保医药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十五"期间,中国将加大对新产品研究开发的力度,加快以企业为中心的技术创新体系的形成,加快新药研制从"仿制"向创制的战略转移。同时通过"产学研"联合和对医药科研院所进行转制,建成能够成为面向全行业的技术开发基地、并与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能够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技术开发何研究机构。
深化企业改革,调整和完善医药企业所有制结构
中国将在“十五”期间对医药行业国有企业进行改革。特别是对大中型国有企业,要按照国家提出的"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健全法人治理结构,使其能够尽快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对于中国国内大多数小型国有企业则将继续采取改组、联合、兼并、租赁、承包和股份合作制等多种形式以促进其放开搞活,鼓励他们在专业化分工的基础上与大型企业进行多种形式的协作与联合,实现优势互补。而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则给予扶持和支持,使其能够发挥特色经营的优势,向"专、精、特、新"的方向发展。
另一方面,加大医药流通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与经营方式的改革。坚决打破阻碍公平竞争的部门或地区垄断、所有制垄断和各种行政保护,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促进中国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鼓励医药批发企业实行代理配送制,医药零售企业实行连锁经营制。完善农村药品供应网络,基本解决包括老、少、边、穷地区在内的农村医药产品供应问题。
发展特色医药经济,促进地区医药经济协调发展
地区间发展不平衡是中国的基本国情,国家将根据各地区的资源禀赋和工业基础,鼓励他们发挥区位优势。一方面,国家将继续发挥东部沿海地区的技术、资金、人才与地域优势,鼓励其发展生物技术、机电一体化医疗器械等高新技术产品,发展外向型经济。另一方面,国家将充分利用中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结合各地区的特色,重点发展优质中药材的种植,并鼓励大型中成药工业企业联合以建立稳定的药材供应基地。同时将重点抓好新疆、内蒙、宁夏的甘草、麻黄草的保护和利用。
积极拓展国际市场
企业应加强对国际医药市场信息的收集和研究,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推进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国家将鼓励医药企业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挥比较优势,以促进其积极地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生产能力富余的企业到境外发展加工贸易,带动国内产品的出口。
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积极推进医药行业信息化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改造传统医药产业是医药产业升级的重要举措之一。中国有关政府部门将采取各项措施以推动制药企业推广、使用计算机在线控制技术,实现制药过程中各项单元制造技术与装备的智能化组合应用及关键工艺参数的在线检测、连续采集和程序化、自动化控制;同时,对于大型医疗设备企业也要求其广泛采用数字化技术,逐步推进远程医疗和建立医疗信息系统;而医药流通企业也要在总结试点的基础上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完善金融支付清算系统。对于大中型医药企业则要全部开通互联网,国家重点联系的25户医药企业要进行内部信息集成,实现网上信息发布、信息查询;在政府及医疗单位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时也要实现网络化,并进一步完善现有的医药信息网络体系。
(二) 相关政策
为了保持医药行业的快速稳定发展,满足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需要。实现"十五"预定的目标,国家将在如下几个方面制定相关政策以支持医药行业的发展和完成战略发展目标。
鼓励创新
国家将继续加大对医药科技的投入,对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研制、在科研立项、经费补助、新药审批及必要的固定资产投资上给予支持,并制定相应的减免税政策。对于基础性研究和为新药开发服务的筛选中心、毒理、药理实验室及临床试验基地将加大投入力度。鼓励和支持医药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鼓励大型企业建立技术中心,对企业用于研究开发共性、关键性和前沿性重大医药科技课题的资金投入,实行一定的税收抵免优惠政策。对开发国家一、二类新药的中小型企业将纳入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基金支持的范畴。
进一步引入风险投资机制。在可能的条件下,设立医药产业基金,并制定相关政策以建立健全医药风险投资的市场运作机制,以便广泛吸纳各种社会资金,共同促进新药科研开发。
根据医药行业发展情况,国家有关部门将适时修订《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近期行业技术发展重点》等产业政策并及时发布,对其中所列的品种、技术,国家继续在技术创新基金、技术改造项目进口设备减免税等方面给予支持。
制止重复建设,淘汰落后产品、工艺、设备
中国将在“十五”期间加强宏观调控,坚决制止低水平医药生产企业的重复建设。而且将根据经济发展的情况,定期修订《工商投资领域制止重复建设目录》,引导企业的投资方向。严格控制新开办企业数量,从严掌握新开办制药企业的条件,提高技术门槛。根据产品和技术的发展,定期修订产品质量和技术标准,及时淘汰落后的产品及生产工艺并实行公告制度。
鼓励医药生产企业之间开展委托加工。
关于仿制产品,国家将对其生产资格的审批进行严格管理。
按照《药品管理法》的规定,及时公告清理吊销的产品生产批准文号,便于有条件的企业组织安排生产经营活动,满足市场的需求。
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对制假售假、污染严重、扭亏无望、达不到GMP认证的企业,依法关闭、破产,为优势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秩序与空间。
创造公平的市场环境
国家有关部门将定期清理和修订不利于医药行业发展的文件和规定,努力为企业发展创造公平环境。
有步骤、有计划实施GMP认证。并将对GMP技术改造给予一定年限的贷款贴息支持及抵免部分所得税的政策。
在流通体制方面,国家将进行进一步的改革,调整现行的阻碍流通企业改革与发展的政策、规定。在中外合资试点的基础上,逐步扩大对外开放的领域。在对外开放的同时,要充分对内开放。规范医药流通企业的经营行为,积极推进流通企业实施GSP。针对当前中国医药市场混乱,非法医药市场屡禁不止的状况,国家将进一步加大对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的打击力度。
在进口药品的管理方面,国家将强化进口药品的管理。进口药品的注册与国内药品的注册同等对待,按照《药品管理法》规定,对进口药品实行GMP认证制度。
建立健全商业医疗保险制度。为适应不同层次的医疗、用药需求,国家将推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同时,将逐步建立健全商业医疗保险制度,在用药范围上应有别于《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以激励企业开发医药新产品。
(三) 中医药、生物制药、化学原料药发展策略
一、中医药发展目标与策略
为保持中药现阶段的优势,"十五"期间中国将在中药行业积极推进中药现代化进程,以下几项方面将得到重点关注:
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借鉴国际天然药物的发展经验,积极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改进质量控制指标和方法,完善质量、技术标准体系,进一步与国际接轨。
积极推进中药材生产规范化、产业化和集约化进程,建立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标准体系,推广中药材的规范化种植。应用先进的栽培技术和生物技术,提高中药材质量和产量。加强野生药材资源保护,开展野生药材变家种、家养和代用品研究。规范道地中药材的种植和经营,实现产业化。鼓励和支持中药提取物的标准化、商品化生产。
逐步制定中国全国统一的饮片炮制规范。加快中药饮片浓缩颗粒和优质饮片的研究,建立饮片质量标准体系。加强毒性中药饮片的生产管理。
中成药生产要积极推广应用先进的提取、纯化和制剂技术,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加快现代技术在中药生产中的应用。开发新的中药剂型。争取有2-3个中成药正式进入国际药品市场。
加强重点中药企业技术改造。中药企业的技术改造要以市场为导向,注重发挥已有的基础,通过自主开发和技术引进,切实提高中药生产技术和装备水平。
二、生物制药发展目标与策略
在生物工程技术方面,中国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较小。80年代以来,中国将生物工程技术列为重点突破领域,加大了基础研究的投资力度,取得了很大成绩。预计在未来五年内中国的目标是成功开发10-15种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工程药物。为此,要进一步加强技术创新,集中力量,促进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在重点发展生物工程药物的同时,中国也积极采用先进适用的生物工程技术对化学制药、中药、生化制药进行技术改造,促进产品升级,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跃式发展。通过努力使中国生物工程药物和生物工程技术在新的一轮竞争中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为此,在今后五年内,重点采取如下几个措施以实现发展目标:
充分利用现有资产,严格控制新建制药企业,引导新的生物工程药物品种向现有企业集中。
建立风险投资机制,尽快设立医药产业基金,引导社会资金流向现代生物技术领域。鼓励国有经济增加在现代生物技术产业上的投入,以占领技术制高点,扩大控制力。
加强中国科学院、军事医学科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及有关生物技术科研机构与重点医药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形成有利于技术创新、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有效机制。引导企业早期介入生物技术应用研究。
采取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加大对现代生物技术产业化项目的科研补助、技改贴息及企业资本金注入的支持力度,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
重点利用重组DNA技术和原生质体融合技术构建新菌种或改造抗生素、维生素、氨基酸等产品的生产菌种、提高发酵水平、降低消耗。开发预防、诊断与治疗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艾滋病及免疫缺陷等严重威胁人类生命与健康疾病的新型疫苗、诊断试剂和生物技术药物;开发现有生物技术产品的新剂型,包括涂剂、栓剂、气雾剂、滴剂等;采用基因工程技术、细胞工程技术,生产濒危和稀缺中药材。
三、化学原料药发展策略
中国化学原料药有相当基础,是化学原料药的生产大国,同时也是出口大国,2000年出口22.5亿美元,在世界化学原料药市场占有较大份额,有60多种化学原料药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努力扩大化学原料药出口,特别是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是医药行业实施主动"走出去"战略的重要内容。重点采取的策略有:
分层次发展化学原料药,在满足基本医疗用药需求的同时,开发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国内短缺的产品及新的出口优势产品。克服主要依靠维生素C、扑热息痛等少数品种出口的状况,发展更多的高附加值出口品种。
克服过分依靠北美、西欧两大市场的情况,努力开拓东欧、非洲、亚洲、拉美等广阔的国际市场。
深入研究国际竞争对手,支持企业按国际惯例建立自主的国际营销网络,由供应中间商逐步转为直接供应用户。鼓励出口企业间的联合与协调,努力建立有效的出口产品协调机制。有条件的企业要积极到海外直接投资创办制药企业,促进产品出口。
重点突破一批大宗原料药的关键生产技术,如β内酰胺类、维生素类、大环内脂类、氨基酸类产品及其中间体生产中的发酵、结晶及分离、提取等技术。开发一批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产率、节能降耗、降低生产成本的共性技术。
充分发挥石家庄、沈阳、山东、哈尔滨、重庆等老医药工业基地作用,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改进工艺,提高竞争力。同时,建立浙东南化学原料药出口基地,发展新产品,完善环保设施。
鼓励出口产品向优势企业集中。
通过以上措施,培育一批技术水平高、生产规模大,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大企业。争取到2005年,中国化学原料药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将有大幅度提高,中国化学原料药生产大国的地位将得到进一步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