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4-28 15:40
中国IT业的最大优势是什么?
经济随笔陈淮
中国入世前后,很多人为我们弱小的高科技产业捏一把汗。其中一种说法是,在拥有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的外国竞争者面前,中国的IT产业将很难在市场上有立足之地。这种认识恐怕有“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之嫌。
近年来,媒体、专家不断地告诉人们,新经济正在改变着我们的世界。当人们关注于高新科技发展带来的生产率提高和福利增加时,很少有人注意到“资本”这个传统要素的生存命运。
资本的使命
资本是什么?是用来获取利润的“本钱”。“将本求利”是做生意的最基本常识。在经济学上,资本是个社会“有机体”。资本要获利,首先要生存。资本生存的标志,是在经济活动中在数量上得到充分补偿。通俗说,就是做买卖首先得“捞回本”。
资本补偿在传统的经济学中已有规范的办法。工业化的特点是资本密集型的产业迅速发展。开矿山、修铁路、办钢铁厂、建大型石油炼化装置都需要极大的资本规模。常识可知,这样大规模的资本投入,是不可能在短时期内通过一次或少数几次产品出售而收回的。
在工业化和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为适应这种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发展特点,“摆平”资本要素的利益,人们摸索出了一种社会约定,这种约定叫做“折旧”。就是把资本在机器设备上的投入分摊到若干年的成本中逐步收回。
新经济时代的折旧
“折旧”方式的确适应了传统的大机器工业发展。但是,在新经济时代,这种资本补偿的方式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技术进步速度不断加快带来了极其迅速的“无形损耗”。在很多领域,前期研发费用、固定资产投资已经不可能用20年、30年的分摊方式补偿。因为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的诞生很快会导致老技术、老产品过时而不再值钱。
近年来,技术进步对资本生存命运的挑战可以找到很多例证。为什么世界上很多制造“手机”这种移动通讯终端的企业在其他国家的经营都赔钱,唯独在中国盈利?为什么这些企业纷纷声称,他们开发的最新型号产品总是在中国市场上最先推出?因为唯有中国这样一个基数极大的市场才有可能满足在短期内分摊并且收回研发等资本投入的要求。
铱星公司的教训
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IT产业所拥有的一个最大优势,就在于中国有一个基数庞大、能够为资本补偿提供机会的巨大市场。从这个意义上说,“鹿死谁手”还不一定呢。一个值得回味的例证是,开发最先进的“卫星移动通讯”技术的美国铱星公司在技术上成功以后,在财务上却破产了。为什么?因为铱星无法找到足够满足资本补偿要求的市场规模。
本文原载于南方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