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4-22 15:58
互联网行业研究报告--行业发展概况
(一) 现行体制
中国互联网行业的现行管理机构为中国信息产业部电信管理局。国内尚未出台“中国电信法”,这对政府部门作到依法管理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障碍。目前中国政府对互联网行业的发展以管理规范为主,其管理范畴主要集中在四个领域,即准入管理、出口管理、域名注册和安全监督。
准入管理
根据邮电部1993年制定的《从事放开经营电信业务审批管理暂行办法》,计算机信息服务、电子信箱和电子数据交换业务均向社会放开经营。这对在1995年后民营网络服务商和网上内容提供商的大量兴起和迅速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根据国务院1993年《关于进一步加强业务市场管理意见的通知》,“我国境内的共用通信网、专用通信网的有线电、无线电通信业务,一律不允许境外各类团体、企业、个人以及在我国境内已兴办的外商独资、中外合资和合作企业经营或参与经营,也不得以任何形式吸引外资参股经营”。因此,目前中国的网络接入服务商和网络运营商尚不允许外资进入,但信息内容服务商不受此项控制。目前,信息产业部对互联网接入服务商、信息服务商的进入进行许可证管理,经营国内网络电话业务的企业也须首先获得政府颁发的许可证。
出口管理
目前,中国国际互联网的国际出口统一归信息产业部电信管理局管理,电信管理局下设国际通信处具体承担管理事物。管理依据的有关法规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办法》(1996)和《实施办法》(1997)、《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出入口信道管理办法》。
域名管理
1997年5月20日,国务院信息办制订发布了《中国互联网络域名注册暂行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并成立了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负责国内域名的注册事项。该机构是一家非盈利的管理与服务性机构,其宗旨是促进中国互联网络行业健康、有序地发展。目前,CNNIC是APNIC的联盟会员,其在业务上受国务院信息办领导和信息产业部的指导,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承担了CNNIC的运行和管理工作。
安全监督
中国互联网安全管理由信息产业部、公安部和国家安全部共同负责。法律依据包括国务院199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和公安部1997年颁布的《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等。上述三部还联合成立了安全监控中心,具体工作由中国电信数据通信处实施,对网上信息的安全进行实时的监视。
1998年7月25日,公安部成立了中国互联网安全产品测评认证中心。这家非盈利性的技术支持与服务性机构是中国第一个信息安全测评认证机构,是国家信息安全基础设施之一。其服务宗旨是对中国互联网络中使用的信息安全产品和系统,进行公正、客观和权威的测评、评估和认证。该中心的主要职责包括:对国内外信息安全设备和信息技术产品进行安全性检验与测试;对国内信息工程和信息系统进行安全性评估;提供与信息安全有关的信息服务、技术服务及人员培训等。目前,该中心已具有ATM、帧中继、TCP/IP等测试环境,并开发出相关的测试工具和测试方法,具备了对防火墙、虚拟专用网(VPN)设备、鉴别设备等安全产品的测评认证能力[2]。
(二) 中国互联网络基础结构体系
中国互联网产业的构架尚在搭建之中,基础通信网络的绝大部分由国家投资兴建。从市场专业化分工的角度来看,互联网产业研究涉及到的服务商包括网络供应商、接入服务商、咨询服务商、域名服务商、电子邮件商、在线服务商、评级服务商、平台服务商、搜索引擎和大量针对特定需求用户的信息内容或数据库提供商。中国互联网产业目前实际利用和可利用的网络资源包括国家基础通信网、四大互联计算机网、有线电视网和其它一些专线网络。
1.基础通信网
国际互联网虽然是全球范围内的计算机互联网络,但它主要是在现有的全球电信网络的基础上,利用各种数据通信设备将世界各地的计算机联结起来。从这个意义上说,基础电信网是国际互联网构建和发展的网络基础和主要约束。
90年代以来,中国在共用数据通信方面取得了迅速发展,目前已经基本建成的四大公用数据通信网,为中国国际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四大公用数据通信网分别为:
(1)中国公用分组交换数据网(ChinaPAC),1993年9月开通,目前已覆盖全国地市以上城市和90%以上的县市以及部分发达地区的乡镇,分组交换网端口总容量达到18万个。
(2)中国公用数字数据网(ChinaDDN),1994年开通,目前已覆盖全国地市以上城市和90%以上的县市以及部分乡镇,公用数字数据网的端口总容量达到30万个。
(3)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1995年与国际互联网联通,其主干网已通达国内所有省会城市,实现联网的省市为31个。
(4)中国公用 中继网(ChinaFRN),目前已在8个大区的省会城市设立了节点,向社会提供高速数据和多媒体通信。
近年来,中国基础通信网的网络质量和运营能力有了较大改善。主要体现在:
电信部门建成的“八横八纵”干线光缆网已成为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基础骨干通信网络。
标志着中国信息网络大升级的国家公用电信网的三大支撑网(同步网、7号信令网、电信管理网)和三大新业务网(窄带ISDN网、智能业务网、多媒体通信网)目前已基本完成。
网络技术层次不断提高。目前中国公用电信网从模拟向数字的过渡已基本实现;局用交换机程控化比重达到99.7%;长途电话网等级结构由四级向两级演变,长途二级网络构架已基本形成;ATM宽带交换机也已上网实验运行[3]。
此外,近年中国的移动通信网发展迅猛。主要体现在:邮电部的模拟网已实现全国漫游;数字移动通信网(GSM)成为主体建设方向。目前国内GSM包括邮电部的137、138、139网和中国联通公司的130GSM网,已覆盖全国304个地市和1730多个县市,并与22个国家和地区开通了国际漫游业务;在频率资源紧张的大中城市,中国电信正建立与GSM900双频工作的DCS1800系统,进一步优化完善模拟TACS网,并在实验基础上逐步发展800MCDMA网。1999年,全国移动电话用户新增1796万户,达到4324万户;全国电话普及率达到13%,城市电话普及率达到28.4%[4]。
2. 四大互联计算机网
中国四大计算机互联网是在全国公用信息通信网的基础上构建的,现已成为中国互联网的主干网络。在各类服务商方面,目前通用的划分方式是接入服务商(ISP)和内容服务商(ICP)。其中,接入服务商的业务一般涵盖了域名服务、电子邮件和服务平台;内容服务商则包括搜索引擎和各类信息的经营商。
中国四大计算机互联网基本情况对比
网络 名称 |
运行管理 单位 |
国际联网 完成时间 |
业务 性质 |
国际 出口 |
主干线路 传输速度 |
ChinaNet |
原邮电部 |
1995.5 |
商业 |
123Mbps |
50M以上 |
ChinaGBN |
原电子部 |
1996.6 |
商业 |
8.2563Mbps |
8M |
CSTNet |
中国科学院 |
1994.4 |
科技 |
4Mbps |
10M |
CERNet |
国家教委 |
1995.11 |
教育 |
8Mbps |
2.5M |
资料来源: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1996年2月,国务院第195号《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中确定了国家四个互联网络,即:ChinaNet、ChinaGBN、CSTNet、CERNet。1997年12月8日由国务院信息化领导小组审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实施办法》中进一步确定,中国可商业运营的公用互联网只有两个,即:ChinaNet、ChinaGBN。
中国四大计算机互联网发展现状分别概述如下:
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
1995年以后,国际互联网的商业化ChinaNet的应用开始在国内迅速发展。其标志是1995年5月邮电部开通了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各地的ISP(网络接入服务商)也由此纷纷开办。该网由骨干网、接入网组成,并设立全国网管中心和各接入网网管中心。骨干网是其主要信息通道,由直辖市和各省会城市的网络节点构成;接入网是各省(区)内建设的网络节点形成的网络。目前,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是国内四大互联网中规模最大、速率最高的。目前它已覆盖全国200多个城市,国内跨省干线传输网主要采用2.5Gbps速率,已有20多个省完成其省内网络建设并开始向社会提供服务。
中国金桥信息网(ChinaGBN)
该网是国家公用经济信息通信网(简称金桥工程)。其宗旨在于将国内已经建成或在建的国民经济专项信息系统以及各个不同构架的专业网络和不同类型的计算机、信息源(数据库),通过经济、有效、合理的方式联系在一起,建设支持多协议和各种异构网互联的、公用的、开放的信息传输和处理平台,并向政府、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公众提供数据通信和信息服务。1994年2月,金桥工程正式启动建设。1996年正式投入运营以来,共有一百余家政府部门、企业、事业单位和ISP接入ChinaGBN,主要包括:石油信息网、水利信息网、气象信息网、科研信息网、林业信息网和广电信息网等一批行业信息网。目前ChinaGBN在全国的卫星小站有70多个,覆盖30个省市的大中城市。
中国科学技术网(CSTNet)
该网的网络建设始于1994年,是以中国国家计算与网络设施以及中国科学院内部网为基础,连接了中国科学院以外的以外的一批中国科技单位而构成的网络,在国内最早联通国际互联网。目前,中国科技网的主干道速率可达100Mbps,国际出口带宽为4Mbps。
CSTNet属非盈利、公益性的网络,主要服务对象是科技用户、科技管理部门及与科技有关的政府部门。其服务功能主要包括:与科技相关的信息服务;超级计算服务;获得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的授权和委托,运行中国网络信息中心,提供IP地址分配、流量认证、技术咨询等多项服务。CSTNet自1997年开通国际出口后,接入用户快速增长,主要包括农业、林业、医学、电力、气象、铁道、电子、航空航天、环境保护等近30个科研部门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专利局等科技管理部门,已及200多个研究所。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
CERNet1994年开始建设,是由国家计委批准立项、国家教委主持建设和管理的全国性教育和科研计算机互联网,目前其发展已初具规模,成为国内众多高等院校重要的教学和科研基础设施之一。该网是一个包括全国主干网、地区网和校园网在内的三级层次结构的计算机网络,连接8个地区网络的全国主干网和股国际联网,目前出口带宽达到8Mbps, 主干网传输速率可达2.5Mbps,联结了全国450多所学校,其中大学约占90%。
目前,国家教委正在CERNet上规划和建设更为丰富的信息资源,开发更多的网络系统,主要包括:全国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全国高校招生与分配系统、全国高校图书情报系统、各种远程教育系统、各种虚拟科学研究中心和实验室等。此外,该网还在建设世界最大的中西文网络信息发现系统。
3. 有线电视网(CaTV)
有线电视网是指以电缆、光纤为主要传输媒介,向用户传送本地、远地及自办节目的电视广播系统。中国的有线电视网基本是集节目组织、节目传送及分配于一体的区域性网络,目前正向综合信息传播媒介的方向发展。中国现已建成200万公里的有线电视传输网,10万多公里的光缆干线铺到1100多家有线电视台;以市、县行政区域为覆盖范围的有线电视网络系统达到2000多个。目前中国的有线电视用户已达到8000多万户,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17%,且以每年1000万户的速度递增,已成为全球第一大有线电视国家。
4. 其它专线网络
近年来,一些由国家部委、行业主管部门牵头的行业专线网得到了迅速发展,如:交通、电力、卫生、铁路、军队等。其干网都是由光纤组成,投资较少便可以实现与公网的连通。这些专网都有大量充裕的传输能力,远远超过自身的需求。如中国联通公司正在铺设一条集“数字、话音、图像”传输功能为一体的长途骨干网,约一万多公里的光缆处于建设之中。
中国在基础通信网的建设方面,绝大部分是由国家投资。对于国家集中大量财力、人力、物力确保通信条件的改善起到了有利的促进作用。尤其有助于扶持中、西部通信产业的发展,进一步加大边远地区的投资力度。
近年,由于国内尚未出台专门针对域名的法律,抢注域名等不正常竞争现象比较普遍。对此,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于2000年7月出台了《关于审理因域名注册、使用而引起的知识民事纠纷案件的若干指导意见》,成为国内关于抢注域名官司审理的第一个法院操作规范。新出台的《意见》对域名案件的受理、管辖、法律适用及法律责任的承担都作出了相应的规定,今后北京市法院将依照《意见》审理域名案件[5]。
(三) 中国互联网产业的运营体系
1995年,中国互联网业开始起步,当时,微机在中国才开始普及;电信企业垄断着全国主要网络系统的经营权;国内风险资本市场远未建立。在种种不利的生存环境下,新兴的网络服务商们仍然看好市场前景。近几年来的不断发展,中国互联网产业的中国互联网经营格局初步建立并具有一定规模。其中网络服务商(ISP)、信息内容服务商(ICP)和网络平台服务商(IPP)是该产业的主要运营商。
互联网服务商ISP(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
即以网络接驳业务(Internet Access)为基础服务项目,同时提供各类网络功能实现服务的网络经营商。其主要业务包括:个人用户接入服务、企业上网服务、域名注册服务、主机托管服务、硬盘出租服务、主业制作服务、页面广告服务等。
网络服务商本质上有两类:即拥有网络传输设备设施的ISP和没有网络传输设备设施的ISP。前者在中国主要是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的经营者中国电信总公司和中国金桥信息网(ChinaGBN)的经营者吉通通信有限责任公司,因为目前国内只有这两家公司是同时具有国际出口信道并获得了可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商业性经营授权的骨干网络运营商。除此之外,中国各有线电视网的经营者也是拥有完善网络传输体系、有条件从事ISP业务的潜在供应商,但他们仍需利用上述两家公司的部分线路和国际出口信道才可做接入业务。
网络服务商本质上有两类:即拥有网络传输设备设施的ISP和没有网络传输设备设施的ISP。前者在中国主要是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的经营者中国电信总公司和中国金桥信息网(ChinaGBN)的经营者吉通通信有限责任公司,因为目前国内只有这两家公司是同时具有国际出口信道并获得了可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商业性经营授权的骨干网络运营商。除此之外,中国各有线电视网的经营者也是拥有完善网络传输体系、有条件从事ISP业务的潜在供应商,但他们仍需利用上述两家公司的部分线路和国际出口信道才可做接入业务。其他多数ISP是在中国电信或吉通公司之下的二级网络服务商。
互联网内容提供商ICP(Internet Content Provider)
ICP一般都拥有自己的信息源,可为用户提供多种信息增值服务和培训工作。自1997年开始,依托国际互联网大量开展信息增值服务已成为国内网络服务商的主要发展趋势,目前国内主营信息内容服务的网络商约有200多家。
从站点内容的市场定位来看,ICP主要分为搜索引擎、综合信息网和专业信息网等类别。网站的投资主体包括电信、科研院所、政府下属单位和民营公司,风险投资也逐渐兴起。
目前国内互联网站的基本经营模式主要包括:(1)通过提供各类信息服务(包括电子邮件、免费主页存放等)吸引更多的访问者,争做门户网站,以此吸引广告客户,获得运营收入,如“网易”网站等;(2)少数网站开始尝试的有偿信息服务,如中经网等;(3)以离线养在线,以目前的多种经营为未来网络业务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如瑞得在线公司等。
总之,由于市场发育尚未成熟以及电子商务发展迟缓等原因,中国的往上服务内容目前仍处于以免费提供信息为主的阶段,ICP的市场开拓依然艰辛。
互联网平台服务商IPP(Internet Presence Provider)
从广义上讲,平台服务又包括商用平台服务、内容与功能的建立、推广服务、应用平台提供和电子商务平台等内容。其具体服务就是利用自己所拥有的WEB、Email、FTP等服务器平台,帮助用户建立在互联网站、拥有自己域名的Email服务和文本传输服务,同时提供对服务器平台的安全性、性能、资源、维护与备份、应急、扩展等方面的服务。与ICP面临的问题相似,中国的企业资源尚待开发。因此,目前还很少有网络服务商放弃接入或信息内容服务而专职提供平台服务[6]。
(四) 中国互联网络用户分析
1994年4月,中国第一次接入国际互联网,标志着中国互联网开始起步。1995年,中国电信与金桥网两大公众互联网正式开通,互联网开始在中国进入商用。国际互联网发展日新月异,尽管中国在此方面起步较晚,但是在近几年内获得了迅猛发展,日益成为中国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迅速发展成为倍受瞩目的新兴行业。
自1997年10月起至2000年7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先后6次对国内互联网整体发展状况进行统计调查,根据CNNIC 提供的历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国互联网用户近年呈现成倍增长的上升趋势。2000年7月27日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截止到2000年6月30日,中国上网计算机总数为650万台,上网用户达到1690万户,其中专线上网的用户人数约为258万,拨号上网的用户人数约为1176万,同时使用专线与拨号上网的用户人数为256万,除计算机外同时使用其它设备(移动终端、信息家电)上网的用户人数为59万[1]。
数据来源: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
数据来源: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截止到2000年6月30日,中文域名数为71727个;
WWW站点数约27289个;
IP电话出口带宽总量为:56M;
中国国际线路的总容量为1234M,连接的国家有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德国、法国、日本、韩国等,分布情况如下:
中国科技网(CSTNET):10M。
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711M。其中:北京170M、上海214M、广州327M。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12M
中国金桥信息网(CHINAGBN):69M。其中:北京49M、广州12M、深圳8M。
中国联通互联网(UNINET):55M。其中:上海47M、广州8M。
中国网通(CNCNET):377M。其中:北京4M、上海365M、广州8M[1]。
距CNNIC上次调查结果(2000年1月)仅半年时间,中国上网用户即从890万爆增到1690万,翻了将近一番;上网计算机总数也从350万台跃增为650万台。按照目前的发展速度,到2000年底,中国上网用户在数量上将超过日本、英国,位居世界第二。目前美国上网人口将近一半,网民超过1亿。有关部门预测,中国网民总数在5年左右的时间将超过美国[7]。
从 以上统计数据分析,2000年中国互联网用户的结构具有以下特点:
1.年轻网民占据主要份额。18-35岁年龄段占用户总数的87%,其中18-24岁的用户比例不断提高,2000年比1999年增长了3个百分点。
2.从地域上划分,北京、广东、上海、重庆等经济文化较发达地区的网民约占总数的50%以上,并且保持了相当的稳定物价,将成为各大网络经销商的竞争之地。
3.文化程度较高。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网民约占总数的80%,反映了文化水平与网络发展的密切关系。
4.从职业结构分析,计算机与IT产业占据比例最高,为13.6%,厂矿企业、商业贸易、信息咨询、科研教育及金融保险均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且较上年比例有所提高。
5.从收入水平分析,目前网民中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的约占75%。这说明收入水平并不是用户增长的制约因素,上网已成为中国基本的平民化行为。
6.从上网费用的来源分析,自费上网的用户占56.37%,公费上网占17.50%,说明人们的信息意识和消费倾向都在发生着较大的变化。
7.从上网的主要地点分析,在家中上网的用户占58.84%,比上年增长了9%;单位上网的用户占42.96%。说明随着计算机的日益普及和网络的迅速发展,上网已成为人民生活中的必要组成部分。
(五) 影响中国互联网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国家信息产业部有关官员指出,目前中国互联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
网络带宽严重不足;
通信费用过高;
市场尚未成熟;
各ISP之间的互联不顺;
中文信息精品少;
能够吸引并留住用户的精品太少;
相关的法律和法规尚不健全;
文化、风俗习惯等方面的不适应;
9.用户的网络安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