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4-05 16:59
农业研究报告--西部大开发与农业发展
(一)存在的问题
西部地区的现代工业发展滞后,城市化水平低,农业存在四个深层次问题亟待解决:
1、农业装备技术水平低,增长方式落后
在西部地区,无论是经济较为发达的成都平原、关中平原、河西走廊等经济区域,还是经济较为落后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秦巴山区、云贵高原、青藏高原等经济区域,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传统农业改造相对滞后,现行农业产业装备的技术水平及科技含量很低,与农业间存在产业关联关系的其他产业(如农产品加工业等)发展缓慢。结果导致农业及其相关产业发展中各类资源开发利用的效率都很低,农业资源浪费甚至破坏等现象相当普遍,农业资源基础脆弱;另一方面,由于农业资源基础及环境基础弱化等原因,水土流失、资源退化、自然灾害频繁等环境问题十分严重。
2、农业增长过度波动,基本农产品人均占有水平低
西部地区的农业历来都是在波动中发展,发展中波动,其中粮食等基本农产品生产的增长过程更是如此。农业增长过程高频率、大幅度波动的状况既是农业用地、灌溉用水等基本农业资源短缺背景下,西部地区的资源及环境基础脆弱的直接表现,也是现行管理体制及产业运作机制下,资本、技术等现代生产要素向西部地区的农业及其相关产业领域流动和集中的过程缺乏稳定性、协调性的直接表现。结果导致西部地区粮食等基本农产品的人均占有量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主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不足,大宗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很低。
农业增长过度波动、商品农产品有效供给不足等问题,与中国西部大开发和西部地区工业化及城镇化过程加速背景下,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的需求数量、质量和结构变动之间的矛盾将更加突出。
3、乡村就业机会及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在传统农业资源开发及农业产业组织方式下,由于农业特别是其中的粮食生产等基本产业的产业利润率明显偏低,种植业、畜牧业、林果业等产业改造缓慢,农产品加工、贮藏、运输、销售等农业的相关产业发育滞后,导致乡村就业机会及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进而导致西部地区内部城市与乡村之间、西部地区与中东部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不断拉大,而且尚有为数不少的乡村居民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4、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竞争乏力
由于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及标准化程度较低等原因,西部地区生产的农产品中,除了黄土高原的传统杂粮和杂豆、新疆的长绒棉、云贵的优质烤烟、新疆和河西走廊的优质特色瓜果、渭北和陇西的优质苹果、秦巴山区的林特产品、藏东南的名贵药材、四川盆地的猪肉、青藏高原的牛羊肉等少数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外,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均竞争乏力。
(二)工作重点
据来自农业部的消息,国家在搞好西部农业开发,要在认真做好农业和农村经济各项工作的同时,着力抓好以下六方面的工作:
第一、大力加强草原建设和草地保护。力争通过努力,在“十五”期间,初步遏制草原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对已开垦的草地逐步还草,恢复草地植被,实现对草地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
第二、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初步打算在西部地区启动和建设反季节蔬菜、优质水果、花卉生产基地和生态农业示范基地、中药材基地。同时,支持鼓励西部地区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以农产品加工、储藏、保鲜等为主的乡镇企业,并与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龙头企业结合起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第三、稳步推进退耕还林、还草。西部地区现有耕地5.7亿亩,其中25度以上陡坡耕地有6600万亩,应有计划地全部退耕还林还草,15至25度的坡耕地有1.35亿亩,要通过综合治理,因地制宜发展经济林果和种草。西部地区约有2亿亩草原被开垦,其中1.5亿亩低产田、撂荒田要有计划地全部退耕还林还草。实际工作中既要尊重自然规律,又要尊重经济规律,把退耕还林还草与解决农牧民生产、生活出路结合起来。
第四、积极发展旱作节水农业和生态农业。力争到2005年,在西部地区建设200个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县。同时,大力开展生态农业示范县建设,进一步发挥西部地区旅游资源优势,发展旅游观光农业。
第五、调整结构,大力发展畜牧业。重点推广生长快、肉质好、饲料利用效率高的肉牛、肉羊优良品种,提高优质牛、羊品种的比重;加快发展奶牛和优质细毛羊生产,促进奶业产业化。大力发展畜产品加工,提高畜牧业经济效益。
第六、加强以基本农田建设为主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计划选择成都平原、陕西关中、河西走廊等一批地势平坦、粮食生产条件较好的地方,优先组织实施“沃土工程”,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建设稳产高产基本农田。同时,大力加强良种繁育体系、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动植物保护体系、农产品市场信息体系和质量监测体系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三)政策支持
国家对西部大开发十分重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将重点做好三方面支持工作:
1、政策支持
结合国家出台的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宏观政策和具体措施,继续组织西部各省区市农业部门,加强对西部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宏观指导。同时,进一步加强与国务院有关部门的沟通与协调,争取对西部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持。
2、技术支持
农业部将组织力量集中研究、引进和推广一批适合西部地区农业特点的优良新品种和先进实用技术,加强草原生态系统建设和资源管理的科学研究,大力推广人工种草等草原生态建设和保护技术,以及旱作节水农业、平衡施肥与肥料深施等实用技术,加大“丰收计划”、“跨越计划”、“引进计划”、“种子工程”、“动植物保护工程”、“畜禽良种工程”等向西部地区的倾斜力度。组织实施好“科技西进行动计划”、“跨世纪青年农民培训工程”以及“素质工程”,有计划地为西部地区培养一批农业科技人才,不断提高西部农牧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生产技术水平。通过“科技西进行动计划”,力争在近5年内,面向西部地区示范推广10套农业综合配套新技术;帮助建设10个区域化、规模化、优质高效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并抓好10个科技综合示范县建设。同时,为西部农村培养100名研究生,培训1000名地县级领导干部和10000名农村科技带头人。另外,“十五”期间,还计划在西部地区选择150个县组织实施“生态家园富民计划”,每个省区选择1至2个县开展生态农业示范县建设。
3、资金支持
农业部将在现有资金渠道基础上,调整资金投向和建设思路,加大对西部地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支持力度,主要抓好西部地区商品粮、棉、糖生产基地、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县、牧区综合开发等示范项目建设。继续加大对西部地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扶持力度。同时,积极争取资金,组织实施西部地区特色农业生产示范基地、农业高新科技示范园、农业科技示范场、退耕还草还果、草原生态环境建设等项目。支持西部地区发挥自身优势,扩大农业对外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