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2-17 09:37
电力行业研究报告--发展目标及远景规划
(一)电力工业“十五”时期发展目标
国家电力公司战略研究与规划部近日提出了“十五”期间中国电力工业发展目标。
1.总目标
“十五”投产规模按7000-7500万干瓦左右安排,同时安排停运退役拆除3000万千瓦左右小机组;开工规模按7500-9500万干瓦安排。
2005年发电量预计达到16140亿干瓦时左右,年均增长5%左右;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3.5-3.55亿干瓦左右。
预计到2010年和2015年全国发电装机容量将分别达到4.36亿干瓦和5.4亿干瓦左右。到2015年,电力结构调整取得历史性进步;主干电网经济合理,开始形成以三峡为中心的全国统一联合电网;城乡电网经济安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电力技术经济指标接近国际先进水平,部分指标达到或超过国际先进水平。形成比较完善的发电竞争市场,输配与售电分开取得较大进展。
2.电网发展目标
进一步加强各电网主干网架,使输电网结构合理,运行灵活,适应电力市场竞争需要,具备防止大面积停电事故发生的能力;加炔实现全国通信联网。到2015年,全国主干电网经济合理,开始形成以三峡为中心的全国统一联合电网;城乡电网经济安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要求。
城网供电可靠性平均达到99.9%;部分重点地区达到99.99%,城网线损平均达到3.5%。
农村电网2005年10干伏线路末瑞电压达到行业标准,2015年最终用户电压合格率达到90%;农村电网10千伏配电系统可靠率2010年达到99.5%;2005年农村高压电网综合线损率达到10%,低压网络损失率为12%。
3.电源发展目标
2005年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3.55亿千瓦左右,其中水电8700万千瓦,占24.5%;火电25700万千瓦,占72.4%;核电850万千瓦,占2.4%;新能源及其它250万千瓦,占0.7%。与1998年比较,水电提高1个百分点,火电降低降低3.3个百分点,核电提高1.6个百分点,新能源发电提高0.7个百分点。
通过调整电源结构,使发电装机中水、火、核及新能源发电的比例逐步趋于合理,同时逐步实现发电能源多样化。
4.电力科技
加强有关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掌握占据未来电力科技制高点的技术,以及迫切需要解决的热点和难点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使继电保护技术、电网稳定控制技术、水电筑坝技术、电力软件工程技术居于国际领先地位;在直流输电、500千伏大容量变压器、超临界机组、洁净煤发电、风力发电、电力环保技术方面具有独立的设计、建设或设备供应能力;建成完善的、适应电力工业发展需要的技术研究与开发体系和检测与质量保证体系;造就一批具有国际先进火平的科技人才。
5.环境保护
“十五”’期间,各项污染排放全部达到现行国家标准;烟气脱硫产业初具规模(国产化的30万千瓦及以上湿法脱硫机组投入运行),为2015年接近世界环保先进水平奠定良好基础。
到2015年,全行业环保管理人员素质、环保管理网络、环保管理水平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环保科技水平接近世界先进水平;环保产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达到规模化、成套化、系列化的水平。
6.人力资源
主要是培养造就四支队伍,即:德才兼备、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和驾驭市场能力的企业家队伍;懂专业、会管理、擅经营的高级管理人员队伍;以中青年为主体的高级专家队伍;高级技能人才队伍。
2005年以前建立具有一流管理水平的功能完备的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体系。进一步努力调整各类人员结构,2010年初步形成规模适当、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素质优良的各类专业人才队伍;20l5年形成满足21世纪电力工业发展需要,并能参与国际竞争的素质优良的企业家队伍、高级管理人员队伍、高级专家队伍和高级技能人才队伍,实现人才资源与生产要素的最佳配置。
到2005年电力生产企业全民劳动生产牢达到157000元/人年,2010年达到193000元/人年,2015年达到239000元/人年。
7.电力价格
“十五”期间,通过控制工程造价、整顿电价,努力降低电价,减轻用户负担。电价改革主要是按照逐步建立三段式电价模式,在网厂分开的基础上,在发电环节引入竞争机制,上网电价按由低到高的原则实行排序调度,在竞争中以动态的方式实现同网同质同价。重点解决和形成合理的输配电价格机制,在发电侧和用电侧全面实行峰谷、丰枯分时电价,形成合理的比价关系。
8.电力改革
2010年实现网厂分开和发电市场的竞争。2010年以后,放开销售环节,实现电力市场的全面竞争。[14]
(二)2000年国家电力公司工作目标
1.售电量达到8450亿kWh,同比增长6%。
2.实现利润86亿元,解决伊敏电厂债转股后,力争实现利润94亿元。
3.电费拖欠情况有所好转。各单位确保2000年不发生当年欠费;1999年发生的欠费全部清欠;1998年及以前发生的欠费,以1998年末欠费总额为基数压欠5%。
4.资源优化配置工作取得新进展。关停小火电310万kW。三峡输变电工程投产“一变三线”,新开工“五变三线”,同时做好三峡电能消纳方案。东北--华北联网工程建成投产,其他联网工程加快前期工作。为促进更大范围资源优化配置,在对西藏电力公司进行代管的基础上,积极研究与内蒙古等电网的合作模式。
5.公司系统初步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省电力公司实现公司制改组。明确国家电力公司、分公司和子公司的工作界面,建立适应公司战略管理要求的、科学的运行机制,实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管理创新。
6.公司实体化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年内完成分公司改革,公司本部具备集团化公司核心企业的基本功能,逐步成为战略规划中心、调度指挥中心和资本运营中心,争取2000年、确保2001年进入世界500强。
7.“厂网分开、竞价上网”工作要在总结和完善6省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制定推广计划。在东北、南方地区进行区域电力市场改革试点。
8.城乡电网建设与改造和“两改一同价”工作要取得更大成果。32个城市的城网建设和改造初见成效;81个城网改造项目中,10-15个城网全面高标准完成。60%以上的县完成农网建设和改造。完成趸售县改革和乡电管站的改革。在具备条件的省逐步推行城乡生活用电的同网同价工作。[1]
(三)2000年电力行业结构调整重点
1.调整火电、水电、核电和发电、输电、配电的结构
优先发展火电,积极发展水电,适当发展核电,因地制宜发展新能源发电;重点发展电网,加快城乡电网建设改造,推进全国高压电网联网。
2.加强大中小机组电源结构的调整
除热电联产必须实行“以热定电”外,严禁在大电网覆盖范围内建设小火电,并限期淘汰超过经济运行期的小电厂。
3.注重调整电力布局结构
优先建设水库调节性能好的大中型水电站,实行水火调剂补偿运行;积极推进国家“西电东送”战略,以有竞争力的电价为条件,必须优先消化和吸收区外来电;支持中西部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发电;适当建设必要的抽水蓄能站、燃气机组、调节电网峰谷差,提高供电质量。
4.加强环境保护,提高技术水平
新建项目要有利于控制环境污染,积极发展煤炭洁净燃烧、大型超临界参数机组等技术,并加快推进洁净煤发电示范工作。
5.优先考虑国产设备的建设项目
尽可能带动国内电力设备制造业的发展。国内资金建设项目要采购国产设备,利用外资项目也要鼓励采用国产设备。除对外工作程序已很深的项目外,今后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外国政府贷款原则上不再安排一般性火电项目。
6.落实拟建项目的建设条件
加强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和项目评估工作,重新审核国内电力市场条件,落实项目建设资金来源,积极利用国外资金。
7.加快电力管理体制改革步伐
研究制定电价管理法规和电力市场准入法规;尽量降低电价水平,制定符合实际的鼓励用电措施;加快实行分时电价,采取经济手段调节用电峰谷差[4]。
(四)“西电东送”投资策略与重点
1.投、融资工作总体思路
西部电力开发中,投、融资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加大西部电力投资力度,推进西部电力发展;充分利用资本市场,拓宽西部电力开发筹资渠道;坚持资源开发与市场开拓并重,大力推动“西电东送”;积极研究并争取有关政策,促进西部电力开发。
2.投资重点
加快西部地区全国联网项目的研究和建设,提高西部地区电网的可靠性和西电东送能力。加强省(区)内500千伏(330千伏)骨干网架建设及省(区)间的电网联结,进一步优化各省(区)电网的网架结构。积极推进城乡电网建设与改造,扩大主网覆盖面,为市场开拓创造条件。优先开发水电,结合“西电东送”的南、中、北三条通道,即南路开发红水河(龙滩)、澜沧江(小湾)、乌江(洪家渡);中路开发大渡河流域;北路开发黄河上游(公伯峡和拉瓦西)。同时,充分利用西部地区丰富的煤、气资源,优化发展火电。
3.融资方式
一是争取国家发展银行长期国债或申请发行企业债券,主要用于西部电力开发;二是在整个国家电力公司系统加大资本运营力度,实现西部电力开发项目在股票市场的直接融资;三是合理有效地利用外资。
4.遵循原则
以国家电力公司整体效益更优、实现更大范围内的资源优化配置为目标,根据“尊重历史协议和先行电价政策;遵循市场规律,共同承担市场风险;超计划(超基数)电量实行利益共享”的原则,安排好“西电东送”计划,并做好组织协调工作。[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