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蓝海域KMPRO

化工行业研究报告--行业发展现状

2017-02-13 09:47

化工行业研究报告--行业发展现状



(一)现行体制

1.行业架构

目前,中国化工行业的行政主管部门是国家石油和化学工业局。1998年,根据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批准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将化学工业部与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的政府职能合并,组建了国家石油和化学工业局。国家石油和化学工业局为国家经贸委管理的主管石油、化工行业管理的行政机构。

国家石油和化学工业局

按资源优化配置和区域性协作,以上下游工艺链条为核心重组了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简称中石化)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简称中石油)。依靠行政划拨的手段,国内的石化企业进行了第一次跨行业、跨地区的战略重组。改组后成立的中石化和中石油在全国范围内以地域为主要划分方式进行了资产交换。从双方所控制的资产来看,在上下游、内外贸、产销一体化的原则下,中石油侧重经营油气勘探开发业务,同时经营石油化工业务;中石化侧重于石油化工,同时经营油气勘探开发业务。

按照国际有关测评机构公布的测评项目指标综合评价,目前中石油排名世界石油第十位。按营业收入排序,中石化可列入世界500强的第62位。[3]

2.结构调整动向

中国石化工业在经历了1998年的战略性重组后,1999又在中石化和中石油两大集团内部开始进行第二次重组。作为整个中国石化工业战略性结构调整的一部分,此次重组作为第一次重组的延续,更加侧重于对集团内部进行微观方面的调整,目的在于提高企业的核心业务竞争能力。

中石油的重组改制于1999年6月初正式启动,其总体思路是:根据国家的总体要求和部署,积极推进集团的公司化改造,凭借集团公司的整体实力和“中国石油”的商誉,跻身国际资本市场和能源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盘活存量资产,增强集团公司的竞争能力;通过核心业务的发展带动非核心业务的发展。1999年11月6日,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宣告成立。该公司主要从事石油勘探与生产、石油炼制与销售、石油化工与销售、天然气与管道等业务。中石油将把公司所有与以上业务有关的资产注入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集团公司保留提供工程技术服务的资产和业务。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将成为中国最大的原油和天然气生产商。

与中石油的重组改制同步,石化集团也遵循“主业与副业分离,优良资产与不良资产分离,社会职能与企业职能分离”的原则,展开了新一轮的减人、分流、改革与重组。2000年2月28日,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挂牌,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的情况相似,成立后的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将拥有石化集团绝大部分的核心经营性资产。尽管此次重组刚刚起步,进一步的改革措施尚待实施,但其对国内石化工业的发展产生的影响较第一次重组更加深远。其原因在于:

第一,1998年重组的行政干预色彩浓厚,而1999年的重组则更多地强调以市场为导向。因而效果也将更为显著,更符合市场的要求。

第二,1999年重组的重点是将核心业务与非核心业务分开,并对核心业务进行符合国际规范的公司化改造。这种突出核心业务的改造将大大减轻高效资产背负的非经营性资产负担,提高生产经营性资产的运作效率。

第三,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后,原属于石油集团和石化集团的大量优质资产被注入其中(包括16家国内A股上市公司和4家H股上市公司)。这有利于充分发挥高效资产的龙头作用,使新成立的两大公司形成强大的竞争能力。

第四,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的成立,表明中国石化工业加快了进入国际资本市场的步伐。将集团的核心业务整体推向国际市场,不仅可以获得数十亿美元的资本支持其发展,,而且可以改善以往中国石化企业在海外资本市场各自为战的状况,有利于规范中国石化工业的市场化运作。[3]

(二)主要产品产量

建国50多年来,中国化学工业迅速发展,。化工产品和产量大幅度增长,品种结构不断调整和改善,生产规模持续扩大,生产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中国化学工业50年代只能生产极少量的无机基本原料、化学肥料、轮胎和染料等产品,经过50年的发展,现已形成拥有20多个行业、4万多种产品的门类比较齐全的多产业、多品种、多加工层次、服务比较广泛的与国民经济各部门紧密相关的重要基础工业部门。主要化工产品的产量已经逐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目前,中国化学工业已经有10余种主要化工产品位居世界前列,如合成氨、氮肥、电石的产量于1994年开始居世界第一位;磷肥、磷矿、硫酸、纯碱、烧碱、化学农药、染料等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二位;合成纤维、轮胎的产量居世界第三位;乙烯、合成橡胶的产量居世界第六位;塑料产量居世界第七位。

1998年,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管理体制及国内市场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化工行业经受了亚洲金融危机和国内市场需求变化的严峻考验。年初国内石油、石化、化工行业市场疲软、产品销售不畅、价格下跌、经济效益滑坡。行业主管部门从控制总量、规范市场秩序入手,有效地遏制了下滑的被动局面,行业经济增长速度从一季度的2.7%提高到四季度的10%。[2]

1999年以来,化学工业在保持了上年良性发展势头的基础上,化工系统主要产品产量又分别有所增长。其中乙烯产量为435万吨,比上年增长13.44%;合成树脂产量为841.7万吨,比上年增长24.42%;聚氯乙烯产量为190.7万吨,比上年增长23.4%;合成橡胶产量为68.4万吨,比上年增长16.6%;农药产量为42.4万吨,比上年增长11.0%;烧碱产量为557万吨,比上年增长9.5%;轮胎产量为7943.6万条,比上年下降7.5%,其中子午轮胎产量为2181万条,比上年增长19.8%。[4]

据最新统计数据,2000年上半年以来,化工行业保持了持续稳定的发展势头,主要化工产品产量较上年同期有所增长。1-5月份,乙烯产量为197.56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11.40%;丙烯产量为172.84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23.92%;丁二烯产量为24.48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13.39%;合成橡胶产量为33.18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8.02%;聚脂产量为82.07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19.98%;化学试剂产量为3.84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13.58%;化学纤维产量为266.38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15.73%;硫酸产量为957.14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6.98%;盐酸(含量31%以上)产量为177.71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6.61%;化肥产量为1404.48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3.30%。[5]

据有关专家分析,目前化工行业经济回升尚处于恢复期,不可盲目乐观。供大于求的总体格局仍未改变,经济结构问题仍然突出。尽管企业改革在脱困方面力度很大,但多数企业的约束机制和发展创新机制尚未形成,进一步开拓市场、扩大投资的能力明显不足。据有关分析,下半年国际原油市场将稳定在较高价位或出现小幅度回落,但是,其总体价格水平仍将高于去年。受其影响,中国石油和化工市场在下半年仍将可能持续良性发展的局面。[6]

(三)销售和利润

根据国家石油和化学工业局规划发展司的统计数据,1998年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479.65亿元,实现销售收入8406.86亿

元,利润总额为109.94亿元,利税总额为764.8亿元。其中: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实现销售收入2695.12亿元,利润总额为47.57亿元,利税总额为323.23亿元;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实现销售收入2818.47亿元,利润总额为34.93亿元,利税总额为265.83亿元;化工系统实现销售收入2725.36亿元,利润总额为11.52亿元,利税总额为158.87亿元。[2]

1999年,是中国化工行业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极其关键的一年。全行业以国有企业扭亏解困为突破口,通过改革、改组、改造和加强企业管理,大多数国有大中型化工企业摆脱了困境,全行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成为1999年全国减亏幅度最大、实现效益最好的行业之一。据有关统计,1999年全国化工系统亏损面下降4.55%,亏损企业亏损额下降24.44%。其中山东、江苏、浙江等7个省增加盈利11.5亿元,云南、四川、贵州省已经实现全行业扭亏为盈,陕西、辽宁、北京等11个省市共减亏11.6亿元。

取得这些成效主要得益于以下措施:

1.淘汰一批负债累累、扭亏无望的企业。

2.依托优势企业,兼并一批目前亏损,但可以盘活的企业。

3.扭亏一批亏损额不大、产品有一定市场、加强管理可以救活的企业。

4.减亏一批亏损严重,但经过技术改造、结构调整、加强管理可望逐步摆脱困境的企业。[7]

1999年,全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共实现利润309.3亿元,同比增长174.3%。其中化工系统实现利润30.6亿元,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682亿元,同比增长8.43%;实现工业增加值777.4亿元,同比增长13.1%。[8]

2000年以来,全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经济运行出现了显著变化。生产增速明显加快,产销衔接状况好转,进出口贸易增幅较大,经济效益创历史最高水平。2000年1-5月全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60.3亿元,同比增长19.4%,比全国工业平均增长率高出7.88个百分点;实现销售收入 5094.4亿元,同比增长19.46%;实现利润314.36亿元,占同期全国工业利润1254亿元的25.1%,比去年同期增加248.07亿元,增长374.2%,提前7个月完成全年利润300亿元的调控目标。[6]

近期行业经济效益显著增长的主要原因在于以下方面:

1.中央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打击走私、控制进口和提高出口退税率等措施逐步到位,有效地拉动了消费、投资和出口增长,市场环境改善,为企业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2.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上扬,带动了国内石油和部分石化产品价格提高,对提高整个行业经济效益起到了重要作用。

3.行业结构调整收到了明显成效,自1999年起至今共取缔土炼油场点5600个,关闭违规建设、违法经营、产品质量、污染排放等不达标的小炼油厂111家。清理整顿化工企业的前期准备工作进展顺利。

4.各企业在深化内部改革、结构调整和市场开拓方面取得明显实效,市场经济意识和抗风险能力明显增强。[6]

(四)进出口贸易

随着化学工业的不断发展, 近年来中国化学产品的进出口贸易呈现出稳步增长态势。根据国家石油和化学工业局有关统计数据:1998年,中国化工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350.18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6%。其中:进口总额为208.88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76%;出口总额为141.22亿美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99%,是自1991年以来首次出现的负增长;进出口相抵,贸易逆差为67.66美元,比上年增加10.43亿美元。1999年,进出口贸易总额持续增长,达到373.6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7%,其中:出口总额为148.56亿美元,进口总额为225.12亿美元。

2000年以来,受国家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中国化学工业进出口贸易较上年同期相比出现了显著增长。2000年一季度,中国化工产品进出口总额达到107.47亿美元,同比增长31.69%。其中:进口总额为68.15亿美元,同比增长34.1%;出口总额为39.32亿美元,同比增长27.75%[9]。

据国家外经贸部2000年7月3日公布的中国进出口额最大的500家企业名单和出口额最大的200家企业名单,中国石化国际事业公司荣登进出口额最大企业之首,1999年其进出口额达到49.3亿美元;中国化工进出口总公司名列第二,1999年其进出口额达到47.7亿美元;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名列第九。[10]

(五)存在的问题

由于传统产业多年积累下来的问题和矛盾,使中国化学工业的发展在世纪之交,面临着技术和体制双重的困难和压力,不容忽视和盲目乐观。尤其是中国即将加入WTO所面临的宏观形势和市场格局变化,将对大多数化工企业产生较大影响和冲击。目前中国化学工业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资源短缺和利用效率较低矛盾日益突出,增加了中国资源结构的调整难度。资源短缺而又消耗过度将成为化学工业进一步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

2.行业内部结构不够合理,资源结构、行业结构、企业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都面临着进一步调整的艰巨任务。

3.化学工业各行业中,垄断与行业倾轧现象仍然比较严重,市场秩序相对混乱,缺乏应有的规律和自律。

4.虽然国家三令五申,但部分企业生产和环保仍未走出恶性循环。

5.一些老企业、老基地工艺落后、设备陈旧,特别是化肥、轮胎、烧碱等重点行业中的大中型国有企业,扭亏解困任务仍然十分繁重。[1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