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2-16 17:44
知识工作者常被人们称之为“最难管理的人”,关于哪些人属于知识工作者,一个不太严格的说法是——他们主要从事脑力劳动,其思想有一定的深度或独创性;他们常常情不自禁地想把自己的见解写成文章或公开讲出来,并且不太在意别人怎么看或怎么想,等等。
知识工作者之所以被认为是“最难管理的人”,其主要原因是:在管理知识工作者的时候,管理者一方面迫切需要有创造力而且能独立思考的人,一方面又需要用一定的纪律来约束他们;一方面他们总的说自我管理意识比较强,对被人“管着”这一点有所反感,可一方面又不能不去管理他们;一方面管理者经常需要他们做不易作出明确结论的工作,一方面又必须对他们的工作绩效给以明确的评估。由这些方面所构成的矛盾,即是管理知识工作者的难点之所在。因此,一个管理者能否有效地管理这些“最难管理的人”,就看其是否能妥善处理对待这些矛盾。
在使用他们时,要辨其志,用其能。按社会心理学的性格论分析,知识工作者多属“理论志向型”,他们擅长理性思维,对事物好坏的辨别一般比较敏锐,喜欢挑毛病,并且一旦看出来就会毫无情面地讲出来,常给人以面子可丢,但理不可不明的感觉;他们即使得到你某种程度的赞扬,也不像一般人那样受宠若惊,并对你感恩戴德
他们对事物一般不轻信,很少有盲目崇拜心理,更喜欢的是求实、较真、平等。所以,要管理好知识工作者,首先管理者自己就应在某一领域或方面是个“行家”,这可在心理上获得他们的认同。很难想象,一个无所专长的人会管理好一批专家,一个业务不精的人能领导好一批业务尖子。
其次以品学兼优、技有所专为基础,诚心诚意地对待他们,多为他们提供服务,多替他们着想,从思想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他们,维护他们的正当权益。在工作中即使偶有差错,在情况没弄明白之前,也要暂且将其视为“无辜”,尽量多表扬,少埋怨;如果真的出了差错,即使责任都在他们身上,自己也要主动作出检讨,切不可幸灾乐祸,推过诿责,甚至抓他们的“小辫子”。
第三是尊重他们的个性,不耻下问。知识工作者大都有他们独立的见解,自尊心较强,不喜随声附和,这就要求管理者应有良好的民主意识和开明作风,在作某一决策时,要尽可能地与他们多交流并虚心向他们咨询,尤其是在作某一决策时,要尽量发挥知识工作者的智能优势,大开言路,广征博采,不耻下问。尤其要注意尊重他们的首创精神,即使他们所提意见有所偏激或完全错误,也应采取积极的态度,耐心倾听后再作取舍,切不可不加分析,动辄予以“封杀”。
第四是要根本他们的性格、专业、爱好等不同特点,将他们合理配置起来,以便使他们之间相互补充、相得益彰,以更好地发挥整体最佳效应。
在批评他们时,要顾于情,达于理。知识工作者大都对批评比较在意,他们很爱面子,一些人还有较强的虚荣心,这就要求管理者在必须批评他们的时候掌握一定的艺术。
一要点到为止,知识工作者一般都比较敏感,在很多情况下,批评他们只须“旁敲侧击”即可,而不必大呼小叫、指手画脚,这样往往适得其反。
二要选择场合,批评最好在私下,单独的场合进行,切不可在大庭广众之下揭其短处,指其不足,这样只能增加他们对你的怨恨。
三要语气缓和,最好用协商的口吻,摆事实,讲道理,拿出充分的依据来证明他的所作所为是不妥的,而不能暴跳如雷,生硬蛮横,这只会使他们从心眼里瞧不起你。
对于如何更得体地批评知识工作者,美国时代——沃纳公司前总编辑多诺万也提出过一个总的原则,他说:“成功地批评知识工作者必须包含三点意思:
第一,你能干的更好。事实上有些工作你已经干得很好了,我只是希望你能将其余的工作干得同样出色;
第二,对你的同事也是以同样的标准来衡量的;
第三, 在评价他们的工作时,要得之理,处之公。知识工作者的劳动成果有很多是不好明确衡量的,这与他们所从事的工作的性质有关,因此在评价他们的工作时要尽量注重公论,着眼实绩,避免主观武断和偏颇,以使评价结果及过程科学公正,让他们口服心服。此外,在评价方法上也要有所讲究,一般地讲,采取民主与个人鉴定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研究成果与实际效果相结合等等多方位、多侧面、多层次地进行考评,就非常有利于衡量知识工作者的工作成效。对做出重大贡献的知识工作者一定要予以重奖,因为他们受之无愧。
在知识经济已经到来的今天,真正的财富和资源乃是人的知识和创意。知识管理的核心就是对知识工作者创造力和智慧的管理。无庸讳言,要管理好知识工作者,无疑从素质上、业务上以及管理方法上对管理者都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与知识工作者相处并把他们管理好,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但正如墨子所言:“良弓难张,然可以及高入深;良马难乘,然可以任重致远;良才难令,然可以致君见尊。”
因此,在你抱怨知识工作者不好管理的时候,请先问一问自己:我是否具备了管理知识工作者的资格?我是否找到了管理知识工作者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