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31 11:20
“导师制”是通过为组织内的新成员有针对性的指定一位导师,使导师通过正式与非正式的途径,潜移默化的将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徒弟,也就是受导者,促进导师和徒弟之间的知识共享,使得导师的隐性知识能够显性化或传递给徒弟,帮助徒弟快速的适应工作岗位,促进新成员的快速成长和发展。
导师一般由组织里富有经验的、具备一些专长的资深人员担任,授予其导师后,他就有培养和指导徒弟的责任和义务。徒弟需要根据导师的指导和安排,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综合能力,同时亦负有将导师难以言传的经验、技巧等尽可能的显性化,发布并存储下来,促进其在整合组织内的有效共享。
知识管理之传帮带主要是为了促进组织内知识的传承,特别是隐性知识的积累和传承。相比显形知识而言,组织内存在更大量的隐性知识。有人描述显性知识是露出海面的冰山一角,而隐性知识是海平面下的巨大的冰山体。隐性知识大多是存储在人脑中的经验、教训、技巧、感悟等,比较难以通过文档化的形式使之积累下来,甚至“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如何有效的将这些知识挖掘出来形成知识管理案例,不断积累并通过共享发挥其最大价值,是组织普遍面临的难题,各种各样专门的管理工具应用而生,“导师制”或者叫“师带徒”就是其中一个应用比较普遍且实用的知识管理工具。
新成员加入到组织后,都应为其安排一位资深成员作为导师。组织内指定导师时须考虑导师的综合条件是否适合,导师要认同组织的文化,思想积极,具有亲和力,容易沟通,并乐于助人,正直且有耐心,并乐于承担工作导师职责;同时需明确导师和徒弟的职责,并制定相应的机制保障师徒制的有序、良性运转;在导师制的运作周期内,徒弟要有明确的提升计划和目标,并有相应的知识输出要求,徒弟需要在学习过程中将积累的知识、得到的感悟等显性化后以文档的形式在组织内进行共享;在带徒弟的过程中,也可以帮助导师本人对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进行反刍,进行修订和完善,不断加强自身知识的总结与提高。还可以增强导师的领导能力,便于组织内培养并选拔管理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