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04 10:59
安然之后的公司治理
仲继银
中信出版社新近出版了《安然之死》,系统地描述了整个事件过程,并编录一些有关方面的重要反思文章。但是其中最值得思考的应该是公司治理问题。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日本公司称霸世界,美国式的公司治理系统曾经受到广泛的批评。著名的战略学者迈克尔.波特指出,美国体系是个以机构投资者为主的资本快速流动的系统。股权高度分散,没有股东真正地关心企业的长期发展,股东们都主要是从股票的交易中赚钱,对相互之间作为一个整体的关系并不关心。人们批评美国公司过度关心股票市场的反应,战略和投资决策的时间眼界很短,而日本公司是看几十年的。
但是八十年代末和九十年代,美国的科技股、网络股和纳斯达克市场的崛起,积极投资者、关系投资者、公司治理投资者和社会责任投资者等等的崛起,和日本泡沫经济的破灭,美国的资本市场体系和公司治理系统又受到了高度的肯定。与此同时,美国的公司也通过股票期权机制来使经理人与股东利益一致并延长了经理人的时间眼界,为经理人创造长期股东价值提供动力。加强董事会建设,增加独立董事,设立以独立董事为主的审计委员会、薪酬委员会和提名委员会等,来确保董事会作为一个整体发挥作用,提高董事会作为一个高层管理团队集体受托经营公司的能力。一些著名的管理顾问公司同时向公司经理人和那些积极的投资者们出售各种各样的股东价值管理工具、战略绩效评估工具和投资者关系管理服务等等。美国模式的公司治理做法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推广,形成了一场全球性的公司治理运动。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则更是加剧了全球范围内对英美公司治理模式的推崇。
安然之死导致全球范围内对公司治理系统的反思。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可能有权威机构的统一结论。但是一个基本的大趋势是继续修补市场体系的缺陷,正如美国在1929年大危机之后才建立起来了以1933年证券法和1934年证券交易法为主体的现代证券监管体系。安然公司董事会成立了一个特别调查委员会,发表了长达218页的调查报告,详细公布了一些主要的事件调查结果。至于安然倒塌的过程中,股票市场的做空机制、信用评级机构的评级下调、买方分析师的文章和媒体的质疑披露等等均加速了问题的暴露。从整个事件的过程我们可以看出市场机制对一个公司的追捧和打压都有一个加速和加倍的效应。这可能是人性的特点,也是市场机制的特点,对成功的鼓励和对失败的惩罚都很严厉。从个体来看,成功者越成功,失败者越失败,由成功到失败和由失败到成功的拐点可能充满了偶然性。但是从市场整体、从市场作为一个自我扩展的分工体系来看,则有自动的纠错功能。分散决策的市场体制可能比集中决策的计划体制好就好在这种多样性和包容性方面。
安然公司从打破官僚主义、鼓励创新、组织偏平化等等开始步上成功之路,但是走到了没有控制的地步就过了头。作为一个大型上市公司,或者是一个主要靠智力因素的小公司想要做大,在一定的时候,创业者的领袖魅力都要让位于一个独立和有效的董事会的集体智慧。惠普公司董事会不顾公司大股东反对,支持首席执行官的并购计划,在并购争议激烈的时候曾经宣布如果并购失败全体辞职,正是董事会作为一个集体对全体股东负责的一个鲜明例证。当然,为全体股东服务而不是为某一个单个股东服务很像是“为人民服务而不是为某一个具体人服务”,搞不好变成以“人民”的名义为自己服务,或者实际是人民在为他服务一样。这就需要明确一个股东大会的权力,股东大会的意思表达就是全体股东整体的意思表达。当分散的全体股东产生集体行动困境的时候,债权人、媒体、司法、公司控制权市场等等会伺机介入发挥作用。
“安然败了,但市场胜了”。你可以欺骗一个人一辈子,你也可以一时欺骗所有的人,但你不可能永远欺骗所有的人。市场就是由所有的人组成的一个自愿交易体系,即使你可以一时欺骗他,但你不可能永远欺骗他。集体决策可能比个人单独决策缓慢、繁琐,但是却会有更多的理智和安全。当然董事会中每一个人都要有独立为全体股东服务的基本理念和基本的团队决策技能。安然公司董事会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经理层的“欺骗”,对公司实情了解不够。2000年安然公司董事会召开了9次董事会,仍然对公司运作的实际情况失察,中国那些只按公司法的最低要求一年召开两次会议的上市公司董事会对公司实际运作情况的了解就更可想而知了。安然公司与其董事之间存在大量的除董事服务费(每人7.9万美元)之外的利益关系,如与其个人拥有的其他公司之间的关联交易、另有咨询服务合同以及向其任职的科研机构捐赠等等。这些都违背证券交易所、机构投资者以及一些领先公司有关董事独立性的要求和规定。导致安然公司的董事会变成了董事们过分关注相互之间关系而疏于关注董事会工作的乡村俱乐部。董事会怠于职守,连个基本的消防队作用都没有很好地发挥,更别说是成为积极进取和负责的专业性董事会,使公司成为“治理型公司”了。
从股东会到董事会到首席执行官,再到金字塔的下层,层层的管理和授权关系,都需要增加领导的艺术和鼓励主动性和创新精神,但是当授权而没有监察,主动性和创新精神有余而逾越了规则的时候则变成没有管理和混乱了,公司也就处于危险的境地了。组织的规则可以改变,市场的规则不能违背。组织要适应市场,但也要有一个相对稳定的规则和组织文化,否则必然会土崩瓦解得非常快。正如安然这个连续6年获得《财富》杂志“最富创新精神的公司”称号的公司,也创造了美国大型企业从辉煌到破产时间最短的纪录。安然的破产正在带来美国以至世界范围内的一系列有关公司治理问题的深刻反思,这就是健全的市场体系要把最坏的事情都变成好事。反观中国上市公司中那些该死不死、该退不退的PT和ST景观,我们是否也应该下点决心了?国家率先减持那些T族公司的国有股如何?局部上的小利益损失可以带来资本市场规范和健康上的大利益!
安然死后市场安然。对照美国资本市场上安然的辉煌与死亡历程,我们应该思索中国资本市场上上市公司齐步走、快生快死都不可能的奇怪现象。我们可能已经不缺上市公司的数量了,我们需要做的可能是给好的上市公司放松快速成长的政策限制,同时加强坏的上市公司死亡的速度。可是,最近却又有大批量公司上市的趋势,真不知事情会怎样发展。
本文原载于中华工商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