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蓝海域KMPRO

KM专题之创新力

2007-12-11 14:29

我们中国人本质上是很善于创新的,想想春秋战国时代的诸子百家,也可以想想四大发明。但好像越往后走,我们的创新能力越弱,拿不出什么像样的东西。我想其中很关键的是在于创新思维的缺失,我们的企业、个体好像更习惯于标准答案、习惯于照搬照抄,而却不能提升到另一个高度――给别人标准答案,让别人照搬照抄。

任何一个企业或个人,要想可持续成长,很大程度上需要取决于其创新能力,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够不断产生可差异性。Gory Hamel曾经指出:硅谷精神不是“e”,而是“i”;不是电子商务(Electronic Commerce),而是创新(Innovation)与想象力(Imagination)。目前,创新已经成为一种国家战略,比如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从“世界工厂”到“世界办公室”的提法。通过相关统计数据,我们也可以发现创新的重要性:创新型公司通常比非创新型公司享有四倍利润;80% 的决策者认为“创新”是TOP3议题之一;91% 认为不断提升的创新能力对于建立企业未来的竞争优势是非常关键的。

创新对企业是有风险的,但不创新对企业的风险更大。因此,创新可以说是企业不可避免的选择。德鲁克对创新是这样定义的:创新就是赋予资源以新的创造财富能力的行为。从中可以看出,创新本质上是要把资源有机组合而去产生新的东西出来,如果这个新的东西能够创造新的财富,这就是创新。把创新仅仅界定为企业加大投入去做研发是狭义的理解。

我们在知识管理方面总结提炼了一个知识之轮模型,涵盖了从知识沉淀、知识共享、知识学习、知识应用和知识创新这五个环节。在我们所作的国内知识管理趋势研究调查中,不管是从重要性评估还是从优先级上,都存现了鲜明的从低到高的梯度分布特征,大家普遍认为“知识创新”是知识管理的灵魂,创新是知识管理的终极目标。

但是,知识创新并不是无源之水,一个组织有好的记忆力通常才能有更好的创新力,创新并不是凭空想像,而是继承基础上的改进、改良,真正突破性的创新对于企业来说并不是常态。对于国内目前大多数企业来说,要把创新做好,还需要在知识沉淀、共享、学习和应用方面作大量的基础性工作,这是修炼内功的过程,很难跳过去。可以说,现阶段的知识管理工作是未来企业走向更高层次创新管理的必要准备,也是必由之路。

对创新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去理解,首先是观念/思维的创新,解决思想才能解放生产力。企业领导是否善于营造一个宽松、分享、信任的氛围,组织文化是否鼓励挑战、试验并能容忍创新中的失误,创新是否成为一种无处不在的观念和意识而不仅仅是R&D部门的事情,从这些日常细节就可以大致判断出一个企业的创新氛围、判断出一个企业员工的思维活跃度。

其次是技术创新,最典型的就是产品创新。比如被评为全球创新能力最强五家公司之一的宝洁,宝洁公司平均每年申请创新产品与技术专利近两万项,成为全世界日用消费品生产中产品开发创新最多的公司。当然,技术创新也还包括工艺技术创新,比如福特汽车开创性的采用生产流水线,这就是一种典型的工艺创新。

技术创新之外,企业里面还包括更大量的管理创新,诸如战略创新、组织创新、流程创新、市场创新等等,知识管理对于企业来说就是一种典型的管理创新,而很多管理咨询公司存在的价值也主要是要给企业带来管理上的新思路、新举措。

无论是观念/思维创新、技术创新还是管理创新,其本质上都是知识创新,通过破旧立新、推陈出新,以新的创意来产生新的价值。

通过和国外优秀创新型企业相比,我们发现中国企业面临的最大的挑战还在于创新型企业文化的塑造。世界上最创新的企业,其高层大都有一致的价值观,比如团队协作、以客户为中心、创新等等,创新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元素。按照中国的传统说法,价值观是“道”的问题,只有“道”顺了,具体的创新管理方法、技术等“术”才能有更大的用武之地。

通过相关的研究和实践,我们总结形成了创新管理模型,将它作为支撑创新管理的框架体系,帮助组织实现系统化、可持续的创新流程及方法的应用,从而在所有的组织活动领域能够更有效推动组织目标的达成。这个创新管理模型,包括几个主要的层面:

  • 首先是创新战略,大家都说群众的智慧是无限的,但如果没有恰当的、明确的创新方向,那么创新活动就可能是杂乱无章、难以形成合力,因此创新战略就是要解决在什么地方创新的问题。
  • 其次是创新组织和文化,这非常重要,比如宝洁就有自己的创新与知识管理副总裁,通过这样的方式管理他们的创新活动。
  • 再者是创新的生命周期管理,从创意/点子的产生、收集和筛选,到创新项目的开发,最终到创新成果的发布应用以及持续改进。其核心在于两个方面,一个创造新意,二是推广有用新意,企业创新力通常表现这两者的乘积,不可偏废。因此,创意不仅仅意味着新创意的产生,更重要地是新创意的实施和产生价值。
  • 另外,创新还需要有效的使能器,包括人员配置、训练、发展、考核激励、工作流动和制度、IT工具支持等多个方面。比如某些企业在支撑创新的IT工具方面构建了点子库以及知识产权库,前者对大量的创意进行收集、评价和筛选,而后者则对最终形成的成果进行有效保护。

 

我们通过这样的创新管理模型,可以对企业进行创新管理成熟度的评估,判断企业在创新管理方面整体上处于什么水平,哪些是薄弱环节,从而可以有针对性的加以改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