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1-28 16:25
E-learning更多的是从IT技术的角度定义。正如我们所知道的,知识的获取和学习是组织知识管理的重要一环,而且也是相对比较容易控制和见到效果的环节(例如虽然山东移动的KM被《商业周刊》说不是很成功,但他们还是认为自己的E-learning效果不错)。
成规模的企业每年用于培训的费用很高,通过电子培训的方式来替代原来的做法,可以很快捷的看到费用的节省、效率的提高。但E-learning的培训效果(知识转移)在某些方面要打折扣。从知识管理的角度言,我认为对于E-learning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如何组织课程。从外面购买成型的产品和课程是一种很好的方式,这样的课程对于初步认知的内容效果比较好,例如我原来没有某个主题的经验,现在可以对某个主题进行系统的学习一下,较快的认知、理解这个topic的内容,从而快速入门。但外购课程的缺点是与企业的业务和流程结合不够紧密,许多课程比较大而空。
对于多年成功运营的企业,如何将成功的经验和知识、失败的教训和问题进行提炼、提高,然后有效传承是知识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个过程也可以通过E-learning这种方式传递给需要的人。相对于外购的课程,这些经验和知识由于就产生在组织的工作过程,是工作流程中某个环节上的东西,所以如果能够将这些内容传递给员工,价值显然要大的多。
但在企业实践中,这样的培训还很少。进一步说,这个问题其实就是如何提高知识的可用性的问题。知识的可用性基础是知道有什么,然后通过对业务流程、岗位的分析,知道谁需要,再进行知识处理,用可以接受的方式传递给需要的人。
知识有什么:就是要分析出积累的知识和经验是什么,在哪里,是什么方式存在,编码度、扩散度如何等。
知道谁需要:就是要将已有知识分类,结合流程和岗位分析,能够将知识与岗位影射起来,建立知识与人的关系。
传递知识:如果给某个岗位的人1万篇知识文档或者影像资料,没有人感兴趣。你需要用可接受的方式,例如FAQ,how to等形式传递给这些人。知识的传递过程中需要考虑分级,同一个岗位的新手和老手的需要时不同的。
E-learning在知识的传递和知识与人的结合方面有自己的优势,但传递什么、传递给谁、传递的形式则是E-learning本身不能够解决的,需要知识管理人员去研究和操作。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为什么KMS在KM实施中不是最重要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