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06-01 15:20
知识管理随笔之一:知识管理“突围”
by AMT 夏敬华
我第一次听说“知识管理”一词的时候,还是几年前,当时正攻读博士学位,孜孜不倦于“智能”的研究。由此知道,知识基系统是人工智能领域重要的组成部分,再加上自己当时对它也颇研究了一番,“IF X THEN Y”式的规则整天充斥在脑子里,对“知识”一词也有异乎寻常的敏感。这不,当“知识管理”不经意地闯来时,我几乎未加考虑地认为也不过是“IF X THE Y”式的东西,颇不以为然。今天我知道,这种先入为主的态度使我对“知识管理”产生了第一个误会:“知识”是足够知识了,但“管理”并未管理起来。和“知识管理”的第一次缘份也就这样擦肩而过。
日子照常地过下去,我依然研究着我的“智能”。某一天,闲极无聊,就和楼上的几个师弟聊天,照说一般都会聊这个球星了、那个美女了,可也怪了,我们竟聊起了各自的课题。你一言,我一语,忽然有一个师弟提到了“知识管理”,说他导师给他定了课题,要研究什么知识管理的。我说我知道呀,不就是专家系统、神经网络、人工智能方面的东西吗。他却说那有那么玄乎,也就是管管技术文档之类的活。我一下子没转过弯,怎么原以为很高深的“知识管理”突然就变成文档维护了。
带着一份疑惑,就去正儿八经地找了点“知识管理”方面的资料来看。可不吗?人家微软的知识管理方案也不就那么回事,远没有想象的那么高深,建建数据库、文档库之类,再加上一个搜索引擎,再不行还可以提供一个个性化界面,万事OK了。心里想,知识管理还真比较简单,技术也不复杂,还是好好地去研究我的“智能”吧!就这样,错过了和“知识管理”第二次握手的机会。更令我今天不能释怀的是犯了对于“知识管理”的第二个误会:“知识”不再是知识了,“管理”也变成了维护。
“知识管理”轻轻地走来,又轻轻地走去了,看起来它和我的生活也不会再有什么联系。终于我顺利地完成了学业,又去了一所新的学校,准备开始新的生活。经过了几年的研究,对于“智能”算法却有点望而却步了,想换换口味。我一向有点不误正业,喜欢搞点旁门左道之类,当时各种时髦的如B2B、B2C、CRM之类也唬不倒我,但心想这样可也不行,还是要深入研究点什么。于是,从以前追求“高深”研究的象牙塔里面走了出来,花了几个月的时间,集中消化了“市场”上的各种显学,从BPR到BPM,从MRP到ERP,又从CRM到SCM,但最令我惊讶地竟然是发现KM——曾经和我有缘无份的“知识管理”——大火特火,心想这听起来高深却一点儿都不深沉的东西怎么乌鸦变凤凰了。
庆幸地是这一次我没有那么无端的武断,决定要将知识管理探个究竟。按照我今天对知识管理的理解,我知道知识管理的本意之一就是要去伪存真,发掘有价值的信息。所以“探个究竟”的过程也可以说是对知识管理的“知识管理”。这可是个辛苦的活。
为了这种“知识管理”,我看了大量各式的资料,从企业经济学到管理思想演变史,从竞争优势外生论到企业能力理论。这使我从理念的高度上重新审视了知识管理一番,认识到它不应该仅仅是一种技术手段,而首先是一种管理思想的变革,即从“基于资源”到“善于知识”,如果非要将它和ERP比较,我觉得它不应该仅仅是ERP的补充,而是对ERP的跨越。
可市场上的“知识管理”观好象依然如旧,讨论热烈地仍是从文档、内容管理,到数据挖掘、商业智能、门户之类。为什么会这样呢?我想这首先是因为人们对“知识”的界定不明确,如果“知识”和数据、信息相比并不是什么新东西,那么对于知识管理而言也没什么新鲜可言。目前,很多知识项目恰恰是数据仓库、文档管理等项目的伪装,只是加上了一个“知识管理”标签而已。第二点,是对“知识”有所认识,但认识不完全,仅仅将知识看成是存在于人们头脑之外的东西,而很多知识恰恰是产生“在人们耳朵之间”。第三点,我想可能是对技术的片面强调或技术厂商的经营策略,试图给传统技术披上“知识的新衣”。
知识管理需要“突围”,就象它曾经在我的“思维”里经过几次斗争,终于“突围”而出一样,它需要在目前真伪难辨的众多“知识管理”语境里树立一个不需要特立独行,但更接近其本质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