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蓝海域KMPRO

AlibabaHR分享:企业知识管理那点事儿

2017-03-16 09:33


 一、1.0VS2.0
知识管理领域,沉淀和分享不是独立的。如果只有沉淀,只是数据和信息的累积,只会有一堆死知识—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还不是知识。数据=原材料,信息=数据分析和处理,只有你把数据和信息运用到实际工作的时候,才能称为知识(DO)。
在数据、信息以及知识用于工作以后,持续地总结成败得失,才可能获得智慧(why);如果只有分享,也很难累积下结构化、体系化的信息和数据,用于不断产生知识和智慧。
  在知识管理领域,也许最有效的途径是1.0的“厚重实”、2.0的“轻快灵”相结合,沉淀下来的知识,如同一个个信息的节点;分享如同把这些节点,通过互联网的方式连接起来,产生更多的节点。沉淀和分享融合,才能持续产生知识和智慧。
二、事VS人
知识管理领域,讲究长短结合,先摘低的、可以够到的果实,再逐步搭建好梯子,慢慢摘取更远、更高、更多的果实。先聚焦于工作和业务问题,看看KM是否有助于更好解决?先聚焦于员工最关心的绩效和晋升等等问题,看看知识管理是否有助于员工更快成长?再循序渐进,一步步把知识的萃取,积累、沉淀、分享、使用和创新做起来。
  培训领域,慢慢发现“721理论”成为大势所趋:员工70%是依靠自学获取知识,20%是依靠培训获取知识,10%是依靠COACH等等方式。
  在阿里,“借人成事,借事炼人”从来是不可分割的。也曾经有句话,在心头烙印:“业绩是假,团队是真;团队是假,个人提升是真”。团队的根本,还在于领导和每个人的成长,并且形成合力。个人和团队成长最快的时候,肯定是trainon job。
三、平台VS机制VS氛围
  做个不太恰当的比喻:平台、机制和氛围的关系,也许如何经济体制、政治体系与文化基础的关系。平台是看得见的,机制是如何让平台有效转起来的规则,氛围是催生平台和机制的基础。
  平台可以是线上的沉淀和分享,也可以是线下的交流社团。机制可以是逻辑严密的连接生产、消费的市场机制,也可以是好玩有趣的游戏规则。氛围可以是有形的文化和价值观,也可以是无形的约定俗成(比如阿里土话)。
  对于互联网公司,平台、机制和氛围不是规划出来的,而是生长出来的。如何先从目标客户最KEY或最痛的那一点需求入手,满足那些雪中送炭的需求?只要做到这一点,目标客户自然会有更多需求会浮现,在这个过程中,顺势而为,逐步觉察和建立撬动平台运转的机制和氛围,建立滚雪球效应。
四、个人知识VS 组织知识VS 社团知识
SNS、移动互联网的发展、90后的成长,个人的地盘越来越重要,也越来越为大家习惯。个人知识是员工最有感触的,与每个员工日常工作高度相关的,与员工切身利益关联的。也是员工最容易感知的。这也许是知识管理很重要的一个抓手。
  个人知识的汇总,是组织知识很重要的一部分。但是,组织知识也不局限于个人知识汇总。总有很多组织记忆,是需要专门有人牵头来做,否则,很容易因为重要不紧急被忽略、忽视甚至淹没。对于阿里的过去,我一直盘旋着很多问题,不知道什么时候,有部门会去做起来。比如阿里并购雅虎、B2B上市和退市等等。
  如果说组织知识更像是自上而下的知识,那么,还有很多跨越组织的知识,也许更重要是结合一个个虚拟社团来沉淀和分享啦。创新在业外,也许跨组织的社团,更能成为创新的源头和驱动呢。
五、整合VS分散
  分散有分散的好处,也许分散,让各个系统和工具,更贴近业务小二的日常工作,满足小二平常工作需求。分散也有分散的坏处。系统和工具多了之后,每个流量都很少,人气也很少。甚至很多时候,还出现了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的关系,造成资源的浪费。 
最近两年时间,到腾讯和华为总部的知识管理、培训部门拜访了2次。这两家公司都从2008年不约而同摸索KM之路,形成了很有意思的两个共同点:
1.两家公司都有统一的公司级知识管理平台。UV、PV、内容、用户等等数字都极高。
2.两家公司都在通过各个团长运营各自的平台。这些团长也许来自组织架构的团队,也许来自虚拟社团的团队。这些团长天天接触前端业务,更懂员工需要什么。
六、未来组织方式
KM如果能够与未来组织方式结合,也许做起来更落地。未来组织方式,也许需要实现以下目的:
1. 上传下达。上下之间,信息充分共享。做为集团、新事业部的老大和员工,相互之间,都天然想了解对方的想法和看法。特别公司在强调扁平化的结构,特别强调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融合,所谓“正—反—合”。
2.左右逢源。左右之间,信息也充分共享。25个事业部,每个事业部都有PD、技术、运营、服务等等各种角色。只有在信息共享基础上,才可能出现资源整合:除了避免做重复的事、恶性竞争的事,浪费重复的资源之外,还有可能协同和合作。
3.起承转合。如果我们可以迎着组织变革的轨迹,逐步记录业务变革、规划和执行的轨迹,不断分享经验和教训,形成组织的共同的记忆。对于后面进来的新人学习前人经验,对于所有人一起体会变革,都很有收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