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1-19 09:52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大地震并引发海啸。在这场灾难中,数万人失去了生命,但是在釜石地区14所学校共2,900名中小学生中仅5人丧生。这得益于多年的逃生训练以及相关教育。在学校课堂上,老师曾组织学生讨论登高自救而非回家寻亲的道德伦理问题,历史证明此时回家只能导致更多伤亡。所以,当灾难真正降临时,这些训练有素的孩子立刻行动起来,相互合作迅速逃到两公里以外的山坡。
这个例子揭示出知识的重要性:懂一点知识可以挽救生命。同时,它也告诉我们,知识既涉及逻辑与分析思维,也涉及亲身经历和往日的尝试。我们面临问题时的实际行动将作为知识扎根于我们的内心深处。
对于公司而言,也是如此。公司创造、分享并运用新知识的能力决定了它能否长期生存和繁荣发展。我们和我们所处的世界都在不断变化。正因为如此,我们不能仅仅基于普遍原则所得出的分析结论来实施管理,而应当从解决具体问题的实践中找到合适的管理方法。
公司在培育知识时可以采用SECI四步法,这四个字母分别代表社会化、外化、组合和内化过程。简而言之,就是将个人拥有的隐性知识外化,将其转变为显性知识,与人分享,并不断丰富,从而孕育出新知识。接下来,这一知识又会被更多人重新内化为更加丰富、带有主观色彩的全新知识,由此知识创造将进入新的轮回。
知识不是在真空中创造的,它需要某个场所或环境。人们在此分享和解读信息,由此建构意义和知识。在日本,这样的地方被称为“场”。“场”如同孕育思想的培养皿,它是创造性互动的临时场所,它既包括物理空间,也包括虚拟空间。
“场”不会仅仅因为有人提供了地点或召集了人群就出现。为了使“场”在知识创造方面发挥作用,公司应具备六大特征。
自我组织 “场”必须自我组织,拥有自己的目标、方向和使命。只有这样,个人目标才能化零为整,同时“场”的目标才能成为每个成员的目标。
目标共享 分享主观认识、隐性知识和价值观有助于人们形成共同的目标意识。
知识融合 仅仅汇聚思想还不足以触发知识创新。要想产生新知识,“场”必须能积极支持各部分与整体之间同时进行自觉自愿的互动。各种主观认识融合起来,就产生了新知识。
全心参与 当“场”的参与者全心全意地追求目标并心甘情愿地参与相关业务和活动,甚至不惜付出额外时间和精力时,知识才能形成。
开放边界 由于“场”的空间可以无限拓展,因此要形成有意义的分享空间,就必须设定某种边界。然而,“场”本质上又是动态的。参与者来来往往,他们的共享环境在不断变化,因此“场”的边界必须具备渗透性,这样,“场”之间才能进行互动。
务实领导 知识创新型公司的领导者在管理上不能墨守成规。相反,管理必须灵活分散。知识型领导要发挥作用,建立由中层到高层再到低层的机制是关键。中层管理者需要将公司愿景化整为零,将目标分解到具体计划中,建立“场”,在此基础上引导参与者进行对话与实践。
公司要创造属于自己的新思想和新知识,就必须有能力设计并建立有助于知识创造和传播的组织架构及目标。这需要一种全新的视角和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