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蓝海域KMPRO

企业知识战略下商业智能建构模式研究

2017-03-23 09:57

一、引言
 
信息在经济活动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企业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必须能够纵观历史与未来趋势,快速做出决策。快速决策来自于对市场、客户、企业营销状况等方面的信息进行正确、充分地分析。知识是体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资源。企业的管理活动和业务活动的开展都需要知识管理的支持。企业知识战略是企业战略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 是指企业利用知识作为核心资源来提高其战略上的竞争优势与能力。商业智能作为业务驱动的决策支持系统, 其发展是以较为完善的企业信息系统和稳定的业务系统为基础的,为提高企业运营绩效而采用的一系列方法、技术和软件, 通过应用基于事实的支持系统来辅助商业决策的制定。现代信息和网络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 商业智能逐步成为企业知识战略的主要支持工具, 在实现企业知识战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商业智能把先进的信息技术应用到整个企业,不仅为企业提供信息获取能力,而且通过对信息的开发,将其转变为企业的竞争优势。以数据仓库技术为基础的商业智能的引入, 给企业提供迅速分析数据的技术和方法, 帮助企业从日常运作的数据中开发出结论性的、基于事实的和具有可实施性的信息,做出更好的商业决策。企业管理者和决策者以一种更清晰的角度看待业务数据,提高企业运转效率、增加利润并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使企业以最短的时间发现和把握商业机会。
 
在企业中应用商业智能技术与产品, 是一个技术采纳过程。合理而有效地利用商业智能可以提高企业的决策观念、决策能力和决策手段。管理决策人员可以快速的访问所需要的数据,对企业现有的海量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以提供决策支持。企业知识战略的四个主要理论分别是:价值命题理论、资源基础理论、核心能力理论和动态能力理论。企业是应用商业智能的主体,本文主要讨论企业知识战略下应用商业智能的构建模式。
 
二、商业智能环境
 
企业部署商业智能环境, 需要企业内部各个层面的支持与配合。对企业而言,新技术应用能帮助企业解决一部分自身存在的问题, 但关键在于究竟这种新技术应用能够为企业带来哪些利益和改进。在企业的知识战略实现过程中,企业应该考虑这种新技术应用适合于哪些部门, 能够满足哪些管理或决策需求,企业的投资回报率如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扩展商业智能的应用,据METAGroup预期, 商业智能软件市场每年增加10%-15%。因此,为了解决商业问题,必须理解业务问题、流程和当前的信息化基础设施,以及企业接受新技术的能力。
 
商业智能在企业中应用,有三个层次。一是目标管理。基于价值命题理论的知识战略认为作业的卓越性是企业在所执行的作业流程中, 能在成本、价格、质量、速度上形成竞争优势。商业智能系统利用流程管理技术,通过协同管理,使企业降低成本、缩短流程,从而形成竞争优势。建立在整个企业运作基础上的信息系统,获取外界信息,商业智能系统能即时计算企业的绩效目标, 与同行业或工业标准相比较, 便于企业了解自身的竞争优势。二是例外管理。基于动态能力理论的知识战略认为企业应能具有一种建立、调整、适应并重组其各项资源而达到竞争优势的弹性能力, 即强调企业对外部环境快速应变的能力。由于能及时而持续地计算各种绩效目标, 商业智能系统可监测其与计划目标的偏差。当偏差过大时,系统立即以各种通讯方式通知相关部门的主管。例外管理可与工作流技术相结合, 进一步使整个例外处理自动化。三是事实管理。基于价值命题的知识战略认为顾客的亲密性是企业提高顾客满意度、忠诚度的重要手段。商业智能系统利用数据分析与数据挖掘技术,可以清楚了解顾客的需求,从而根据顾客的兴趣进行相关营销策略的制定。
 
三、商业智能应用于企业知识战略的视角
 
3.1 数据管理视角
 
大部分企业信息系统的建设主要解决的是企业的局部业务问题,如销售系统、CRM 系统、财务系统、库存管理系统等。这些信息系统只能解决一定范围内的业务问题, 而其积累的大量数据存在巨大的潜在利用价值, 这些数据就是商业智能系统的原始信息资源。商业智能系统的数据更多地体现在客户数据、市场数据、业务数据以及部分网络数据等, 商业智能系统能够处理企业视角下的全部运营数据,进而服务于企业各个职能单元。在掌握数据的基础上, 商业智能提供了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的功能并转换成商业知识, 利用这些知识来支持企业进行正确的商业行动。例如,商业智能系统中分析功能可以对报表中的数据进行多角度的分析, 联机分析处理技术使用户在交互环境中完成随机分析。
 
3.2 知识管理视角
 
知识管理是通过对知识的获取、交流和共享来实现知识的应用和知识的创新, 商业智能可以从大量知识中获取信息和知识, 针对商业中随机产生的决策问题,达到支持决策的效果。商业智能的出现,对知识管理来讲,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也是实现知识共享的关键所在。商业智能对决策的改进,体现在这些方面:(1)知识共享。在商业智能系统中可以快速找到所需的数据, 对数据钻取分析以达到目标。例如,通过商业智能系统跟踪商品的质量管理,能及时发现问题,节省了时间,有助于产品质量的提高。(2)主动智能。在数据仓库中设定预警机制,一旦出现异常数据,系统通过各种设备,例如电子邮件、手机等通知用户。(3)实时智能。商业智能系统为企业的运作提供现场信息支持决策, 例如能及时补给的库存管理和包裹发运的日程安排和路径选择。
 
四、企业知识战略下商业智能构建模式
 
企业在选择商业智能模式时, 是选择外包模式、自主开发模式还是整合发展模式,需要综合考虑企业的需求。一般来说,将IT 活动按照战略影响和对企业的贡献度大小来区分, 有两个关键维度:(1)知识战略影响。资源基础理论的知识战略认为信息技术应使企业具有区别于其他竞争对手的差异性。企业要在市场上取得竞争优势,最重要的是必须拥有比对手更优异的资源。差异型商业智能使得企业不同于他的竞争对手, 产生竞争价值,提升顾客价值。(2)对企业贡献的大小。知识作为企业的重要战略资源, 要求商务智能系统中对知识管理能协调、整合企业的各种重要知识资源,核心能力是企业能够居于领先地位的一种综合能力。基于上述两个维度,构成判断商业智能构建模式是否采用外包、自主开发、整合发展的模式。
 
4.1 自主构建模式
 
自主构建模式是指企业内部的技术力量负责商业智能的开发和维护。商业智能系统的构造需要对公司的业务逻辑和所在外部市场有深刻洞察力,外包机构难以具备这些能力。对于那些长期需要商业智能支持而且商业智能系统与企业的业务系统紧密交互的企业, 更倾向于在企业内部开发商业智能系统。根据不同的需求可以选择下面三种形式建立商业智能系统。一,建立多部门交叉的系统。在这种企业中,没有专门的商业智能部门,当需要成立项目组时, 由各个部门的相关成员参与商业智能的开发与维护工作;二,在IT 部门成
 
立一个商业智能小组。这种方法的缺点是IT 部门的员工对商业问题不太敏感, 往往会从技术角度来看待商业智能的应用。但商业智能的目的是解决实际业务问题,为业务决策提供支持。因此,在商业智能实施过程中, 必须让来自于业务部门的工作人员参与到商业智能应用中。三,建立一个独立的商业智能部门。企业成立智能部门,例如负责客户关系管理的市场智能部门, 利用交叉销售模型和客户忠诚度等模型分析客户行为。
 
4.2 外包构建模式
 
外包模式是指直接购买商品化的商业智能解决方案,由外包供应商提供技术支持。一般而言,企业采用外包,主要是基于这几个因素:首先是企业经营战略转变的结果。由于竞争加剧,许多企业从原先的多元化经营战略转向核心竞争战略,因此信息技术作为一个非核心部分外包; 其次是企业对IT 的依赖愈来愈强, 随着IT 方面的投资的增长,企业为减少负担,转向第三方IT 供应商的外包服务,而随着信息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多高质量IT 服务提供商的出现, 也促进了外包的发展。最后, 对于一些非IT 行业的企业而言,IT 方面并非其强项,企业所需的商业智能功能比较标准化,目前已有商业智能的解决方案可以帮助企业快速实现商业智能部署,这驱使企业寻求IT 外包。企业可以根据情况选择外包,有些企业,商业智能只是偶尔使用,例如一些中小企业,日常运作的数据量并不大,当出现一次性的商业智能需求时,企业内部的信息处理能力不够, 可以采用一次性的外包商业智能。
 
4.3 整合构建模式
 
商业智能不再以一个独立的软件出现, 在实施商业智能时要考虑与其他软件的集成。在CRM、ERP 等管理软件中,集成商业智能。SOA 集成平台的出现, 让商业智能与其他软件工具进行集成成为了可能。商业智能软件的设计思路与其他管理软件的设计思路存在一定差异。一般的管理软件, 着重与业务数据的纪录与业务流程的控制, 而商业智能软件则着重与业务流程的控制与业务数据的分析。两者之间既有共同点又有差异。商业智能软件要对业务数据分析, 这些业务数据来源于其他管理软件的数据。商业智能软件当作一个模块,通过软件整合的方式,跟其他的软件进行集成。
 
五、结语
 
商业智能系统作为一种智能决策支持系统,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是一种商业理念,通过商业智能技术, 用户可以更充分地了解他们的产品、服务、客户。企业知识战略下商业智能提供的决策支持需要根据业务采用一定的企业应用形式, 企业自身情况、市场供应商情况、商业智能系统对企业的贡献、知识战略影响等因素综合考虑下来确定企业商业智能的发展模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