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蓝海域KMPRO

2001年有色金属进出口贸易分析

2017-05-03 15:24

2001年有色金属进出口贸易分析

 

1 主要有色金属的进出口贸易

受全球经济不景气及有色金属价格持续走低的影响,2001年我国有色金属进出口贸易出现了负增长。

根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资料,2001年我国有色金属进出口总额138.2亿美元,同比下降3.43%。进口额98.38亿美元,同比下降1.5%;出口39.82亿美元,同比下降7.89%。进出口贸易逆差58.56亿美元,同比增长3.37%。

 (1) 有色金属进口情况  

2001年铜铝产品及原料仍是我国进口的大宗有色金属产品,其进口额为83.7亿美元,占有色金属进口额的85.1%。在将近100亿美元的进口额当中,铜首当其冲,成为最大的进口品种,铝紧随其后。铜精矿和铜材、铝材以及氧化铝进口合计用汇83.71亿元,占有色金属进口额的85.09%。原料和加工产品进口额所占比重大,也证实了国内原料的捉襟见肘和行业技术含量不高的现状。

2001年铜进口额56.45亿美元,占有色金属进口总额的57.38%。其中,铜精矿8.98亿美元,铜废碎料12.42亿美元,两项占铜进口额的37.91%。铜材19.31亿美元,占铜进口额的34.21%。铜原料和加工产品进口占铜进口额的72.12%。与去年相比,铜原料进口比例继续上升,虽然铜材进口比重仍然较大,但比例有所下降。铝进口额27.25亿美元,比去年进口额减少近10亿美元,占有色金属进口的27.70%,同比下降26.4%。铝进口中铝锭下降,并出现出口大于进口的局面。全年进口氧化铝334.60万吨,进口氧化铝数量约占同期国内氧化铝产量的70%。全年进口铝加工产品11.19亿美元,占铝进口额的41.06%,氧化铝和铝加工产品占铝进口额的64.00%。

铜铝铅锌等常用有色金属冶炼用原料进口量增加,2001年进口铜精矿实物量225万吨、铜废杂料333万吨、氧化铝335万吨、铅精矿实物量40万吨、锌精矿实物量65万吨;2001年有色金属矿山原料及有色金属废杂料进口额35.6亿美元,占有色金属进口额的36%。2001年非合金铝锭进口量降到22.6万吨,同比下降63.52%;铝材进口量为40.4万吨,同比下降11.5%。  

2001年有色金属进口的特点是:①铜、铝、铅、锌等矿山原料及废杂铜进口量大幅度增长。②非合金铝锭进口量下降,且出口大于进口。③铜、铝材进口连续增长的局面有所改观,铜材进口量维持上年水平,铝材进口量下降。

(2) 有色金属产品出口情况

从有色金属产品出口情况看,2001年有色金属出口额出现负增长。2001年出口额下降的金属品种是铜、锌、锡、锑、镍、镁等。出口额下降的主要品种有:铜产品出口额下降28.4%,锌出口额5.62亿美元,下降19.50%,其中非合金锌出口54.19万吨,出口额5.18亿美元,比上年分别下降5.60%和17.70%。锡出口额2.96亿美元,与上年同比下降36.70%,锑出口0.71亿美元,与上年同比下降23.4%,镁出口2.38亿美元,与上年同比下降7.80%。

2001年出口额增长的金属品种是铝、铅、钨、钼、银、钽铌和稀土等。其中铝产品出口额9.62亿美元,同比增长49%,占有色金属出口额的24.15%,其中非合金铝出口29.49万吨,出口量同比增长26.3%,占铝出口额的45.47%,铅产品出口额2.64亿美元,出口量比上年增长6%;钨出口额2.04亿美元,增长35.5%;钼产品出口额增长19.1%,白银出口额达到2.55亿美元,同比增长161.20%,白银成为重要的有色金属出口品种之一。钛出口额增长22.00%,钽铌出口额增长42.60%,稀有稀土出口额增长41.70%。

2001年有色金属出口的特点是:铜、锌、锡、锑等产品出口额大幅度下降;镁出口量增长,出口额反而下降;钨、钼、银、钽铌和稀土等稀贵金属出口额均有增长;非合金铝出口大幅度增长。

在进出口贸易中,贸易额是顺差的分别是:Pb、Zn、Sn、Mg、Sb、W,Ta、Mo、稀土、银及贵金属等类金属及其制品。其中贸易顺差额最多的首推“黄金制首饰类”,其进口量为5.1吨,贸易额为3453万美元,而出口量为119.2吨,贸易额为10.46亿美元,贸易顺差高达10.11亿美元,是我国2001年出口创汇最多的金属加工产品。

表2-5 2001年主要有色金属产品进出口贸易统计表

单位:亿美元,万吨

 

统计项目

进口金额

进口数量

出口金额

出口数量

7种有色金属贸易额

62.63

 

35.42

 

36.26

161.92

6.39

15.66

19.42

94.82

14.59

73.59

0.22

3.62

2.47

47.44

2.25

19.46

6.12

58.89

3.48

5.26

0.53

0.64

 

资料来源:《有色金属工业》2002

从表中看出,7种主要有色金属进口贸易额为62.63亿美元,而进口量最大、用汇最多的首推铜类,用汇36.26亿美元,占7种金属进口贸易额的57.89%,其次为铝类,占总金额的31.00%,依次为 Ni、Zn、Sn、Pb、Mg等金属类。7种主要金属出口贸易额为 35.42亿美元,其中Al类为14.59亿美元,占出口贸易额的41.18%,Cu类占18.04%,Zn类占17.29%,Sn类占8.50%。7种主要有色金属进出口贸易逆差为27.21亿美元。用汇最多的主要金属为Cu、Al、Ni等3种,出口换汇的主要金属为Zn、Sn、Pb、Mg等4种。

为满足国民经济发展需要,调整原料来源和进口渠道,2001年我国进口的有色金属原料(精矿、废杂料、富含渣)有14种,它们分别是:Cu、Al、Pb、Zn、Ni、Co、Sn、W、Mo,Ti、Ta、Nb、V、Ag及其它贵金属等,总计进口量在1088万吨(实物量:下同)以上,耗外汇35亿美元以上。  

2 2001年有色金属原料的进口分析

2001年全球经济衰退,特别是西方主要国家经济的衰退,导致世界有色金属市场行情普遍低迷,有些有色金属的价格是近20、30年以来的最低值,有的跌至谷底。然而在世界经济的一片衰退声中,我国经济仍以7.3%的速度增长,国民经济生产总值(GDP)达9.59万亿人民币。经济的持续发展,对有色金属保持着旺盛的需求,而国际市场有色金属低迷的价格,既为我国的进口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同时也给我国一些传统有色金属的出口带来一些困难。但是,对国内短缺原料的进口,显然是十分有利的。
     纵观近几年来,为了国内经济发展的需要,根据二种资源,二个市场的基本原则,每年除了从国外进口大量的金属和金属加工材来补充国内短缺和不足外,同时更多的是从国外进口大量的矿产原料(原矿、精矿)和金属废料等。进口的原料主要有铜、铝、铅、锌、镍、锡、钨、钼、钛、锆、铝、钽、铌、钒、金、银等有色金属原料及稀贵金属原料及精矿,以及废杂铜,废杂铝和其它少量的金属废杂料等。
     从进口的有色金属精矿的量、值来看,我国显然已成为世界上的有色金属原料的进口大国。2001年从国际市场上进口的多种有色金属精矿和废杂金属等,其数量在1000万吨以上(均为实物量,下同),现将近几年我国从国际市场上进口的有色金属原料分析如下。

(1) 主要有色金属原料的进口
    
主要有色金属原料是针对国际市场(LME)进行日常交易的,并且在有色金属品种中占有一定位置的金属,这里主要指铜、铝、铅、锌、锡、镍等6种。在这6种有色金属中,铜、铝、镍的精矿原料相对短缺,是我国每年必须从国外进口的。铅、锌精矿的进口主要是"八五"以来,特别是"九五"以来,不少冶炼厂争相扩大生产,加上原有的采选与冶炼间的产能比例失调,造成国内铅、锌精矿供给不足,为了满足冶炼能力的要求,不得不加大从国外的进口量,锡精矿的进口量很少,这是因为国内资源尚处"相当",锡精矿产出基本上能满足冶炼要求。

不论是精矿或是废杂原料,进口量最多的仍是铜、铝二种金属的原料,两者的进口量(精矿+废杂料),2000年度铜、铝分别占有色金属原料进口总量的53.6%和38.4%,2001年度,分别占进口总量的51.6%和37.3%。两者合计基本上占有色金属原料进口总量的90%左右,是进口量最多的有色金属原料。两年来二者合计进口总额大约在30亿美元。

表2-6 1999-2001年6种金属的精矿进口量(万吨)

 

产名

铜精矿

铝精矿

氧化铝

铅精矿

锌精矿

锡精矿

镍精矿

合计

1999年

170.19

24.35

162.32

16.97

4.4

0.09

0

378.33

2000年

181.33

40.35

188.17

31.14

7.79

0.21

0.12

449.11

2001年

225.52

32.08

334.6

39.71

65.29

0.35

0.7

689.25

 

资料来源:《有色金属工业》

表2-7 1999-2001年主要废杂金属进口量(实物量、万吨)

 

产名

废杂铜

废杂铝

废杂锌

废杂镍

合计

±△%

1999年

170.14

39.92

-

-

210.06

-

2000年

250.11

80.46

0.21

-

330.78

57.5

2001年

333.46

36.92

3.54

0.02

373.94

13.1

 

资料来源:《有色金属工业》

如上所述,铅锌精矿的大量进口是由于国内冶炼能力膨胀建设的结果,尤其是2001年,为了维持铅、锌冶炼厂的满负荷运转而“找米下锅”,千方百计的为取得国产精矿,为取得大量进口精矿而筹划。另方面,又为生产出的大量精铅、精锌在二个市场上能顺利销售而“犯愁”��自找苦吃。

(2)稀有和贵金属精矿的进口
    
这里所指稀有和贵金属主要是钨、钼、锑、钛、钴、锆、钽、铌、钒、金、银等等的精矿。这精矿原料中,除了钨、锑资源我国十分丰富外,其他或多或少存在着短缺和不足,尤其是我国经济的增速很快,深加工产品的发展,应用的扩大和消费量的增加,不得不采取进口精矿原料来补充国内资源的不足和市场的需求,这是与铅、锌精矿大量进口绝然不同之处。

表2-8 2001年进口的主要有色金属原料量

 

 

进口量:(万吨)

进口额(亿美元)

占总比例

铜料

558.98

21.4

61.12

铝料

405.34

8.77

25.05

锌料

68.83

1.53

4.37

铅料

39.71

0.67

1.9

钽铌钒精矿

1.26

1.66

4.7

钼精矿

2.46

0.5

1.4

钴精矿

2.92

0.32

0.9

银精矿及贵金属原料

1.26

0.9

2.57

钛精矿

5.92

0.05

0.14

其他等合计

1088.32

35.01

100

 

资料来源:《有色金属工业》2002年第2期

从表中看出,Cu、A1的金属原料像金属材料一样,同样是目前我国进口量最大,用汇最多的原材料,它们的大量进口与当年国际市场金属价格低迷密切相关,这样为我国加大进口量提供了条件。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工业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高、精产品工业化的增长,对一些金属的需求增长很快,明显的是钴、钼、钛、钽铌钒等这些精矿的进口量增长较多,很明显的说明企业在这方面需求的提高,产品的高科技化速度在加快,如2001年精矿的进口量同比是:钴精矿增长82.2%,钼精矿增长33.8%,钛精矿49.3%,钽铌钒精矿53%,银精矿397.6%,金及其它贵金属28.3%。由于2000年进口大量锆精矿造成积压,所以2001年锆精矿进口非常少,这也是表中所列2001年进口总量同比下降的原因。钴精矿进口迅猛增加,是与移动通讯,手提电脑等的快速发展,对锂离子二次电池需求增加分不开的,它们的发展,打开了我国对钴消费的另一途径。
    
(3) 2001年进口原料量值分析
    
2001年全部有色金属的原料(精矿和废料等)进口总量为1086万吨,耗汇35亿美元以上。根据海关统计结果可以看出:
    
A.当年全国金属矿砂及金属废料(指含黑色金属铁、锰、铬和有色金属的个别原矿、精矿和废料)共计耗汇73.7亿美元,而有色金属原料用汇占47.5%。
     
B.全年全国进口有色金属(不含金属制品,仅指金属及加工材)用汇62.06亿美元。与进口原料合计,全年进口有色金属原材料共耗汇97.06亿美元。占当年全国进口商品贸易总额2436.13亿美元的3.98%。
     
C.2001年度国内出口有色金属创汇为33.37亿美元,而进口耗汇为62.06亿美元,另外用于购买原料(精矿等)耗费35亿美元。这说明4个问题:一是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有色金属的需求日益增长,由于国内资源不足,大量进口亦属必然;二是出口额为33.37亿美元,约占出口总额(97.06亿美元)的1/3,这间接表明目前国内企业生产的产品远不能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应加快资源的勘察,加快调整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以及有色金属产品的消费结构;三是借鉴发达国家的工业生产经验,制定严格的产品消费定额,确定经济发展速度与原材料的合适消耗比例,确定合适的GDP增长与有色金属消费比间的相关关系;四是国内有色金属工业的某些企业先要把企业做好,做强、做大,不要一味地追求高产低值,在量上求大,要讲究效益,要针对国情,要结合国内资源情况,要结合国际市场需求情况办企业。

3 2001年有色金属进出口贸易浅析

(1) 2001年我国铜产品进出口分析  

① 进出口额:进多出少  

2001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5000亿美元大关,进出口额双双增长。与我国外贸总体状况相比,全国有色金属外贸受全球需求下降的影响较大,进出口额都呈现负增长。据海关统计,2001年全国 有色金属行业进出口总额138.2 亿美元,比上年下降3.43%。

2001年我国铜产品的外贸与有色金属产品有所差别。统计中的72铜产品的出口额为6.2亿美元,比上年大减25.1%;进口额57.7亿美元,增长5.84%。铜产品的进口额占全部有色金属进口额的55.59%,其比例之大列各有色金属产品之首。   

可以看到2001年我国铜产品的进出口呈以下特征: 

受美、日、欧三大经济体经济增长同时下滑的影响,全球有色金属需求明显减弱,并直接影响到我国的铜产品出口。从表中看到,除铜管、铜制品和铜废杂三(类)产品外,其余所列10产品的出口额皆为负增长。其中下降幅度最大的为精铜和铜板带片类产品,分别比上年减少58.72 %和40.18 %。在少数出口额增长的铜产品类别中,铜管的增长幅度为最高,达到34.93%。分季度看,出口额除精铜、铜板带片呈逐季下降外,大部分铜产品都是二或三季度较高,而一、四季度偏低的局面。  

2001年的铜产品进口额中,除粗铜、铜型材、铜箔和铜制品四(类)产品外,余下9种 产品都有不同幅度的增长、其中增长幅度最大的是原料类产品废杂铜和铜合金(锭),二者的增加幅度分别为23.30 %和24%。分季度看,精铜、铜丝的进口额为逐季上升;铜原料的进口额为前三季度连续增加,而第四季度有所回落,但仍然高于一、二季度。

铜原料在我国铜产品进口额中仍然占据主要位置。其中用汇额最大的为精铜、废杂铜和铜精矿,而且进口额比上年都有不同幅度的增长。三者进口额占铜产品总额的60.99%。在国际铜市场低迷,价格下降的情况下,增加国内短缺的铜原料进口是十分必要的。   

铜加工材出口额下降明显。在统计的38铜加工材的进口额为19.12亿美元,比上年有小幅下降;出口额4.20亿美元,大幅下降16.97 %,外贸逆差近15亿美元。可以看出,我国对国外铜材的需求量是非常大的,同时也表明我国铜材在品、质量及科技含量方面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市场竞争力远远不足。但在铜管、铜箔的进出口额上我们也看到了铜材产品出口的亮点。  

铜制品出口额增长,进口额下降。铜制品是我国铜产品外贸中的另类,一是进出额相近;二是唯一进口额下降,出口额有较大幅度增长,说明我国铜制品在市场竞争有一定潜力(虽然从出口值和量上分析,出口以低值产品为主,平均出口价格3.95美元/千克,而进口价格8.63美元/ 千克)。  

(2) 进出口量:相差明显  

A.铜原料   

2001年我国自产矿山铜(金属量)56.47 万  ,与上年相比下降4.03%, 全年生产精铜142.65万, 二者之比, 则我国的精铜生产就短缺铜原料80万  左右。在国内铜精矿产能有限,且产量不可能增长的情况下,唯有依靠资源。  

铜精矿和铜废杂料在2001年的进口量都有较大的增长,并且数据显示,下半年的进口量比上半年有大幅度增长。其原因一是国际铜市场低迷,铜价下降,且下半年低于上半年,给国内冶炼企业和外贸商创造了机会;二是中国经济一枝独秀,铜消费持续增长,需求量加大。可以断定,铜原料的进口量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保持逐年增长的势头。 

从贸易方式分析,铜精矿以一般贸易方式为主,贸易量达到167.4万,比上年大幅增长44.98%,占进口总量的74.22%;小额边贸37.1万, 比上年增长33.99%。废杂铜的一般贸易量达到320.9万,比上年增长39.33 %,占进口总量的比例高达96.22%;粗铜的一般贸易量占其进口量的50%以上。总的看,我国铜原料的进口皆以一般贸易为主,并有大幅增长之势。从进口国别看,铜精矿的进口来源于25个国家,主要是智利(69.4万)、澳大利亚(51.4万)、蒙古国(46.9万), 并分别比上年的进口量增长12.25%、123.31%和13.22%。废杂铜的进口来自全球的许多个国家,进口量最大的都是工业先进国家,依次为日本(86.9万)、美国(69.0万)、德国(23.3万)和法国(20.1万)。 

2001年的废杂铜进口量下降了26.84 %,究其原因是精铜价格的大幅度下跌,造成与粗铜价差缩小,企业精炼无利可图。   

B.精铜  

2001年我国精铜进口量83.50万,与上年相比,尽管没有较多的跨市套利量,但增长幅度仍达到了25.07%, 创出历史新高。并随着下半年价格的进一步下跌,进口量屡创月进口量纪录。从贸易方式看,我国精铜进口的一般贸易方式占进口总量的60.73%,达到50.71万,比上年大幅增长35.82 %;进料加工贸易和小额边贸虽然只有7.33万和1.67万,但增长幅度却高达103.31%和171.27%。从进口国别看,主要来自智利(32.08万)、日本(18.39万)和哈萨克斯坦(7.11万),其中从日本的进口量增长高达227.88%,原因是该国的内需大幅下降,出口力度加大所致。同样的原因,下半年进口量比上半年大幅增长90.62 %。2001年我国的精铜出口大幅度下降了55.49%。  

C.铜合金   

我国铜合金原料的进出口虽然总量不大,但进口与出口量的比例悬殊。2001年铜合金进口量为2.8万,比上年大幅增长41.12%,而出口量只有782,并比上年骤降56.16%。说明我国铜合金原料的生产及技术工艺与国际上还存在很大差距,是国内铜行业的薄弱环节,有待着力开发。我国铜合金的贸易方式主要是进料加工贸易为主,达到1.59万  ,比上年增加2.68%,占进口总量的56.79 %;一般贸易量虽然只有7590,比上年却大幅增长7倍多。  

D.铜材  

在海关统计的38铜材中,2001年的进口量为73.11万,比上年增长0.16%,并且下半年进口量比上半年增加11%;出口量12.34万,比上年下降14.27 %。进出口量之比为6:1,从此可以看到我国的铜材加工工业在国际竞争上处于劣势。究其原因在于产品与设备的加工精度、品种规格和科技含量存在较大差距。我国铜加工的企业数量和产能居世界前列,但却不是铜加工业的强国。入世后,市场竞争的压力会愈来愈大,加强我国铜加工业的组织结构调整和产品结构调整已迫在眉睫。 

E.铜制品  

我国2001年进口各类铜制品6508,比上年减少13.50 %,其中下半年的进口量比上半年下降9.57%;与进口相反,出口量达到1.2377万,比上年增长17.14 %;下半年比上半年也增长了13.69%,尽管其中的品不可同比,科技含量差距也较大,但仍可确定我国铜制品在国际市场的出口优势。国内企业应进一步加强产品结构调整,加快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施,扭转出口数量大,创汇额低的不利局面,向铜制品生产的强国迈进。 

我国铜制品的进口贸易方式,主要为来料加工与进料加工为主,分别为2936和2542,二者占进口总量的84.19 %,与上年相比,都有一定幅度的下降。向我国出口铜制品的国家和地区是台湾地区(2722)和韩国(1509);我国出口的国家和地区主要为美国(3742)和香港地区(1744)。国内铜制品出口的骨干企业为国有企业(7347)和外资企业(3825),二者比上年分别增长13.25%和24.11%   

从我国各省市的铜产品外贸情况看,进口铜原料最多的是铜冶炼企业较大或集中的以及铜材产量较大而资源匮乏的地区。其中铜精矿进口最多的省份为铜陵有色公司所在的安徽省53.54万,比上年增长14.62%;白银有色公司和精铜产量大增的金川集团所在的甘肃省35.35万,比上年增加109.84%。其次为湖北省25.13万,云南21.95万。废杂铜进口量最大的省市为浙江省115万(比上年增长43.83%),广东省103.55万(增长46.89%),二者占全国废杂铜进口总量的65.54%。我国铜材出口最多的省份为江苏3.54万(比上年增长41.03%)和广东4.35万(增长56.61%),二者占出口总量的63.94%。国内铜制品出口的主要省市是广东4763,上海2420和浙江1845,三者占总出口量的72.94%。

4 2001年有色金属行业进出口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锑、锡、铟、钨、铅、锌、钨等金属产量居世界前列,在国际市场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国际市场的价格影响很大。本来我国企业在这一市场上具有左右国际市场价格的实力,有能力维持一个较好的价格水平,但情况却并非如此。今年以来,这些产品的出口价格大幅下滑:锡出口价格跌到20年以来最低,铅锌为8年来最低,铟价跌至6年多的最低点,贬值70%,而锑的出口价格则为历史最低点。价格下跌致使我国蒙受很大的经济损失。

从表面原因上看,我国有色金属出口价格下滑的直接原因是全球经济疲软,尤其是美国经济不景气,对有色金属的需求有所减少。但是下滑的深层次原因是有色金属厂家盲目扩大生产,致使初级产品产量大幅增加。而国内市场需求有限,过多的产品不得不迈出国门走向国际市场。多头无序竞争加上严重的走私出口,导致国际市场上我国产品大量增加,致使今年需求萎缩的国际市场雪上加霜。

由于我国对锡锑钨等有色金属实施出口许可证制度。一些厂家和贸易商在没有配额的情况下,就通过走私来出口。如将锡加工成锡管、锡材,以建材名义出口,逃避许可证,并且享受出口退税。

从2001年的进出口贸易中,可以看出有色金属行业存在的问题是:

①我国钨、锑、锡、稀土、镁等传统出口产品还仅限于初级产品,资源优势没有转化成技术优势。同时,面对世界性的价格危机,使得冶炼产品的出口受阻,出口额的减少加剧了贸易逆差。

②由于冶炼产能的不断膨胀,国内原料供不应求,企业只能把目光转向国际市场。

③技术含量水平低,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开发水平较低。新上加工项目科技含量尚有待提高,以充分发挥其生产能力。我国有色企业要在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方面多做文章,进一步提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有色金属深加工产品的出口比例,逐步减少铜、铝加工材的进口量。

减少贸易逆差,改善进出口结构,应加强传统优势品种的出口,加强行业自律,遏制和减少盲目生产和竞相压价的出口现象,保证资源适度开发和出口产品的价格稳定。其次,限制低水平冶炼项目上马,避免重复建设的痼疾。这一点,完全依赖政府不行,因为无论是市场经济规律还是加入WTO规则的要求,政府的行政约束职能只会越来越弱,企业的生杀大权最终还应交给市场和法律。与此同时,加大地质勘探力度,加快原料基地建设,也是解决原料缺口的措施之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