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21 10:00
企业利润最根本的源泉是什么?创新!
创新型企业最核心的竞争力是什么?知识管理!
这些大道理早已被中国企业所耳熟能详,但因创新力衰竭、知识储备和更新不足而最终从市场消失的品牌和企业仍然层出不穷,如曾一度红透中国半边天的商务通、瀛海威、8848等等。这些前车之鉴告诉我们,中国企业其实不缺创新,缺的是持续性的创新;中国企业不是不注重知识管理,而是没有从社会化的角度来理解知识管理。能否进行社会化的知识管理,构成了中国企业发展壮大的天花板。
前不久,奇瑞斥资500万元在全国17个省市、30所高校设立“21世纪东方之子奖学金”,此举不仅成为中国汽车企业规模最大的一次助学活动,而且更加难能可贵的是,奇瑞并不是仅仅出于企业传播品牌、提高声誉的考虑,而是将“21世纪东方之子奖学金”的设立纳入了企业知识管理的一部分,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耀在新闻发布会上透露的关于“奇瑞大学”的信息,就是明证之一。
从为企业培养人、“挖人”,到开始有意识地主动为社会培养人才,功利色彩趋于淡薄的背后,反映出的其实是企业对整个行业知识储备和人才储备的关注,由此中国企业终于迈出了社会化知识管理的艰难一步。
奇瑞汽车的大人才观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决定企业竞争结果的,已经不再仅仅取决于企业自身,更重要的还取决于企业所处的社会环境。其中,社会能否提供企业高速发展中所需要的知识储备至关重要。奇瑞此次在全国30所高校设立东方之子奖学金,是我们必须肩负的一种社会责任,更是我们解决自身持续性创新问题的需要。”在汽车行业,尹同耀的坦诚尽人皆知,谈起设立奖学金、开办奇瑞大学等“不务正业”的行为,尹同耀同样未加任何修饰。
众所周知,在创业之初,奇瑞就以“精彩的事业”、“真挚的情感”吸引了一大批一汽、东风等汽车相关企业的老专家、管理和技术精英;同时从德国、美国、日本等汽车发达国家以及跨国企业吸引了许敏、辛军、寺田真二、秦力洪等“海归”和外籍专家,组成了一只“梦幻团队”;另外,奇瑞还下大力气培养员工,不惜重金聘请了很多咨询公司和行业专家来公司讲学、授课,送出去大批人才到国外进行培训,并以联合设计小组的方式,与国外知名设计公司合作,培养自己的研发队伍。
“没有一汽、上汽、东风等老大哥多年来对中国汽车行业所作的知识积累方面的贡献,奇瑞不可能成长得这么快。”尹同耀说,“当奇瑞于2005年叩响了年销量20万台的大关,要朝着30万台甚至更高的目标冲锋,已经不能只靠其他企业的人才支持,甚至也不能仅仅依靠自身的人才培养体系,企业对教育体系的辅助、补充以及对社会的智力输出,进而扩大整个行业的人才储备,变得尤为重要。”
不仅要组建企业自身的“小人才库”,更要关注社会的“大人才库”,从而形成企业与社会之间良性的双向“知识循环”,这就是奇瑞汽车的“大人才观”。
社会化知识管理,从校、企合作开始
在发达国家,随着市场经济的高度成熟,以及社会分工的更加精细化,社会本身已经能够为企业提供一个比较完善的外部知识管理系统。例如,美国硅谷的崛起,得益于斯坦福等周边大学的辐射;英国剑桥高新区的兴盛,没有剑桥大学是不可想象的;而印度的班加罗尔之所以能成为世界软件业的重镇,其周边大学功不可没。与此同时,企业的发展对校园的学术方向、学生的就业选择等也产生着不容忽视的影响。比尔·盖茨与拉里·埃里森的成功,显然与哈佛大学和伊利诺斯大学周边企业的影响密不可分。
而中国由于学校和企业之间事实上存在着理论与实践的绝对化二元分工,企业对人才的需要无法在学校的课程设置中直接得以体现,因此与国外相比,中国企业更加依赖自身的人才培养体系,知识管理也仅局限于自身的小系统,没有充分社会化。奇瑞从此次设立东方之子奖学金开始,有意识地加强与各级学校的合作,显然是的一步破局之棋。
奇瑞的社会化知识管理计划,一部分是通过“东方之子奖学金”等没有明确专业指向的活动得以体现。据悉,奇瑞每卖出一辆新东方之子,将与车主共同捐出99.99元,用于高校贫困生助学计划,主要目的是传承“自立自强、创新创业”的“奇瑞精神”,鼓励大学生不畏困难,锐意进取。
另一部分就是各种层次的联合办学计划。据尹同耀介绍,一所拥有各类技术型专家46人、硕博人士150人等丰富师资力量的“奇瑞大学”日前已在芜湖成立。“奇瑞大学”不仅是培训自己员工的场所,还为即将毕业的学生作无偿培训,提供实习机会。如今,奇瑞已同国内近100所高校、省内外近200家中等职业学校保持常年合作,所培养的人才成为奇瑞加快科技创新,推动企业快速发展的不竭的动力;而学生也通过锻炼从书本走向了社会,学校为社会培养了“实用之才”,形成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良性循环”。
“我们要建设创新型社会、创新型国家,在企业与学校之间实现知识的双向良性互动,非常必要;就企业而言,也只有建立了社会化的知识管理体系,其创新能力才能建立在一个可持续的基础上。”尹同耀说。
然而,要形成发达国家那种企业与学校的密切关系,中国确实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企业的社会化知识管理,不仅需要企业领导者观念的转变,企业发展策略的配合,还要国家政策支持和舆论的引导。企业必须和外部环境主体和谐并存,企业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其他企业和社会,只有大环境得到改善了,企业的知识管理才会有不竭的人才之源。我们期待着越来越多成熟的企业敢于并能够进行社会化知识管理,形成并实现自己的大人才战略。
主编:魏强
主编:魏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