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2-26 11:50
(一) 发展趋势
从1998年底保险体制重大改革、中国保监会成立,到1999年年初占市场份额的70%以上的中保集团的“分家”;从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中国再保险公司的恢复和改造,至恒康、保诚等4家新的外资保险公司获批准开业,这一切标志着中国保险业将面临一个新时代的到来。展望21世纪,中国保险业将会迎来更大的机遇和挑战,“开放和竞争”将是保险公司发展的主题。保险市场可能出现以下几个发展趋势:
保险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
保险业监管逐步走向规范化。
保险市场日趋专业化。一是随着国家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利率水平的调整及保险监管的逐步加强,保险业的竞争将从产品费率竞争、手续费竞争等初级手段转向产品竞争、服务竞争等更为成熟长远的方向,竞争手段也日益多样化。二是投资手段也多样化。目前法律的规定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保险资金的运用,不利于保险业的发展。因此,在保障资金安全性的前提下,适当放宽投资渠道,并可限定各项投资所占的最高比例,使保险公司得以运用各项投资工具和投资组合,实现投资手段多样化。
法律环境日臻完善。目前实行的《保险法》已为保险业的规范发展创立了一个基本的行为指南,但是,对于一个准备全方位开放、多元化发展的保险市场来说还是远远不够的,现行的法律法规体系仍有待进一步完善、细化,如制订《保险法》的实施细则、保险中介人的管理规定及实施细则、监管规则、行业行为准则、代理人行为准则等等,使保险市场中的各个主体--包括中资和外资保险公司、保险中介人及保险服务机构等都能在同一起跑线上,此外,还可依托财政、税收等政策法规为杠杆,调节保险产业结构以及消费者的投资走向。
(二) 发展目标及远景规划
“九五”期间,中国保险业体制改革取得了进展,确立了保险与银行、证券分业监管的模式,成立了独立的保险监管部门。逐步实行产、寿险分业经营,原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公司改组成产、寿、再三家独立的专业公司;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和新疆兵团保险公司的分业经营改革基本完成。国有保险公司体制改革和机制转换向纵深推进;股份制保险公司允许民营、外资参股,股权结构逐步优化。
“十五”期间,中国保险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保险业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市场结构趋向合理;国有保险公司体制改革取得重要进展,股份制保险公司规范发展,企业竞争力明显增强;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经营管理实现与国际接轨。
据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预测,中国保险业在未来五年的年均增长速度将为12%左右,其中寿险业的年均增长速度为14%,产险业的年均增长速度为9%。到2005年底,总保费规模将达到2800亿元左右,其中产险900亿元,寿险 1900亿元;保费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3%,人均保费230元。
未来五年,中国保险市场发展的整体格局是:国有及国有控股保险公司占主导地位,管理水平明显提高;股份制公司快速成长,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大;中介市场、再保险市场基本形成;保险市场全方位对外开放,中、外资保险公司平等竞争,中资保险公司日益成熟。初步形成以经营主体多元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经营方式集约化、政府监管法制化、从业人员专业化、国际化为特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保险市场体系。
五年后,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保险市场体系将初步形成,它将包含以下特征:
一是经营主体多元化。允许民营资本参股保险公司;发展代理公司、经纪公司;增加只经营某一类险种的专业保险公司;从辅助服务上,增加精算师、会计师事务所和保险评级机构。
二是运行机制市场化。保险公司、中介机构、投保人等市场主体通过市场机制发生联系和作用。不分所有制形式、不分内资外资、不分规模大小,均有平等的竞争地位。
三是经营方式集约化。加大对技术、教育和信息的投入,实现公司科学决策,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为社会提供价格合理、质量优良的保险服务。
四是政府监管法制化。拥有比较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及有力的监管体系,形成相对稳定的监管模式,具备有效的监管手段,从而实现保险监管的制度化和透明化。
五是从业人员专业化。保险业拥有一批遵守职业道德、具备现代专业知识、了解国内外市场、锐意进取的新型复合型人才,树立起保险业一流人才、一流服务的新形象。
六是行业发展国际化。中国保险业的经营管理更加符合国际惯例,逐步向跨国经营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