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蓝海域KMPRO

隐性知识显性化的模式分析

2017-08-24 11:09

隐性知识显性化的模式分析

企业隐性知识管理的核心是隐性知识的显性化,隐性知识的价值必须通过显性知识的转化来实现,企业内的知识正是通过这种循环转化而形成了一个螺旋形上升的知识创新过程。尽管隐性知识往往显得缺乏逻辑结构,然而,它是个体内部认知整合的结构,是完整、和谐、统一的主体人格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个体在环境中的行为起着主要的决定作用,其本身也是整体统一,不可分割的。
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转化历经四个循环阶段:
1 社会化阶段
社会化阶段是指个体的隐性知识到另一个体隐性知识的传播过程。这是人类知识传播最古老也是最有效的方式。在知识管理的过程中,我们不遗余力地将隐性知识通过信息技术显性化,但总有部分有价值的隐性知识难以实现转化,通过隐性知识的社会化阶段将隐性知识进行传递、共享及创新,曾强组织的竞争能力,已成为企业知识管理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2 外化阶段
外化阶段是通过类比、隐喻、假设、倾听和深度谈话等方式将隐性知识转化为容易理解和接收的形式。将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是典型的知识创新过程。人们将自己的经验、知识转化为语言可以描述的内容,是从感性知识提升为理性知识,将经验转化为概念的过程。知识显性化的目的在于知识共享,通常情况下,只有那些具体的、操作性强的或常规的知识才可以进行传播,深层次的知识则不易为他人获得。因此。实施知识管理者首先要采集加工可以显性化的隐性知识。
3 组合阶段
该阶段是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转化,是一个建立重复利用知识体系的过程。它重点强调的是信息采集、组织、管理、分析和传播。在这一过程中,信息是在不断聚合过程中产生新的理念。私人知识不能直接共享,可以进行传递的仅仅是知识中的有关观点和信息。他人在接受信息后,要对其进行深入地感知、理解和内化,然后才能形成自己的新知识。企业将从个体员工收集到的显性知识通过加工整理,形成一般的显性知识,最终浓缩为企业的核心知识,员工可以方便的吸收和使用,以实现组织的正常运营。
4 内化阶段
内化意味着新创造的显性知识又转化为组织中其他成员的隐性知识。显性知识隐性化的目的在于实现知识的应用与创新。知识的创新与应用是知识管理的终极目标,组织能否在竞争中占有优势取决于组织能否充分利用组织的知识,能否不断地创造出新的知识,进行知识的更新。经管内化阶段,组织竞争力得到提高,知识管理完成一个基本循环。在上述四种转化过程中,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的转化是核心,是知识生产最直接和最有效的途径。员工个人的隐性知识,是企业新知识生产的核心。如何有效地激发个体的隐性知识,避免转化过程中的障碍,增加四种转化方式的互动作用,将影响公司的新知识产生水平。
如何有效地管理其传播和转化呢?
1 建立传播隐性知识的平台
员工必须给予时间、空间和机会去用语言的形式将隐性知识表达出来并传播,这来源于企业的组织文化。比如在企业做一个决定的过程当中,人力资源部门的政策、绩效评估等等,
2 建立员工 团队间知识共享的激励机制
可以对拥有隐性知识的个人的可持续贡献,工作能力,劳动态度,发展潜力等,给予一定的奖励,使知识所有者获得相应的工资,职务,福利待遇等
3 加强公司内部合作
组织内部员工进行合作加强信任感,可以促进建立隐性知识传播者和接收者之间的良好关系,内部合作高的企业会比内部合作低的企业获得更多的利益。
4 组织结构的适当调整
组织结构要随之所处的行业相适应使得一个公司或者部门的结构能够很好的支持知识的传播和转化。


往期回顾:
怎样运用个人知识管理创造职场竞争力
习大大设立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知识成为国家竞争力重要因素
经验之谈:企业知识共享快速获取知识的五种正确打开方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