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8-07 19:38
摘要:人的行为受两大动力体系的驱动。一是自我动力,二是超我动 力。这两大动力的平衡关系,决定了人的行为方向。组织中对人的管理,就是想办法将两大动力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并共同指向组织目标。“自我动力”的启动,主要 靠个人利益的吸引。具体方式就是提供三个激励:报酬激励、成就激励、机会激励。“超我动力”的启动,主要靠组织目标、事业理想、企业精神、核心理念与价值 观。知识员工因为受到的教育程度较高,因此,其自我和超我强度要高于一般员工。针对知识员工的激励策略必须适应这种较高的自我与超我动力。 Abstract Man's behavior is driven by two systems of motive power. One is the motive power of ego and the other is that of superego. The balance between these two motive powers decides the orientation of human behavior. Clearly the personnel management in an organization is to find out means to maintain the two motive powers at a higher level and direct them at the common goal of the organization. The running of the "motive power of ego" mainly depends on the appeal of personal interest. The specific way to do this is to provide three stimuli: the stimuli of reward, achievement and opportunity. The running of the "motive power of superego" mainly depends on the goal of organization, the career ideal, enterprising spirit, core beliefs and values. The strength of ego and superego of the educated worker i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average worker because he is better educated, This should be taken into account in making stimulus strategies. 字串8 Key words: motive power of ego, motive power of superego, educated worker, stimulus strategies
自我动力来源于个体对自我需要满足的期望。根据行为科学理论,自我需要的满足有三种途径: 但是,正是这些外在的手段,构成了个体到组织工作的最基本动机,也正是为了得到它们,个体才会到一个组织工作。个体所持有的这种报酬期望,构成 了一种强有力的激励:报酬激励。知识员工受到的教育水平较高,在自己知识和能力形成的过程中,发生和沉淀的成本较大。自然要求更多的补偿;通过学习,知识 员工增强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同时也提升和扩大了自己的需求,因此对自己需要的满足寄予更高的期望。这一切,都可能使知识员工要求更高的工资收 入,更多的尊重和理解; 2、内在满足。即不依靠外在力量,通过自身努力和内在的感受而获得的满足。例如,当人们经过自己艰苦的努力终于完成一项艰巨任务时,即便还没有 获得外在报酬,也会得到一种满足,这种满足就是“自豪感、自我价值的体验”,它来源于取得的成就本身,以及由此产生的内在体验。正是个体对自身成就的这种 内心体验,使个体获得了一种高层次的满足。个体所持有的这种成就期望,构成了一种强有力的激励——成就激励。知识型员工受到的教育水平较高,对自身能力的 认识比较深刻,同时事业心较强,自主意识较高,这就决定了知识型员工有更强的成就动机。他们在工作面前,会表现出更强的“求胜”心理。 字串1 内在满足不仅仅表现为个体对取得成就的内在体验,有时,当人们从事一项自己想干的工作,或者当一项工作与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相吻合,甚至对生涯 目标的实现有明显推动作用时,内心也会有一种体验。在这种体验下,人们不再把工作当成任务或负担,而是直接当作一种机会,一种可以使自己快速走向成功,实 现事业梦想的机会。个体持有的这种机会期望,构成了强有力的激励——机会激励。知识型员工受到较多的教育,他们对自身职业生涯的目标有更高的定位,对生涯 道路有自己的设计与规划。与一般员工相比,他们更加重视目前工作与自己生涯目标的关系,也更加渴望拥有一份有助于生涯目标实现的工作。这就决定了他们具有 更强烈的“机会动机”。在“机会动机”的支配下,人们会更加主动的发展自我,提高自我,贡献自我。在工作中,可能表现为更加主动和积极,不会斤斤计较短期 的报酬,而是谋求职业生涯的发展。 报酬期望、成就期望、机会期望,共同构成了人的自我动力体系。 显然,一切有利于唤醒人性本我或者有利于内化社会价值的环境刺激,都会影响人的超我的形成与发展。因此影响超我形成的因素是全方位的:家庭、学 校、单位、朋友、书籍、影视,甚至只在口头流传的故事等,都可能影响超我的形成。显然,后天教育水平越高,个人受到的直接或间接影响越大,唤醒与内化就越 充分,超我强度就越大。在ZOY象限内,随着后天教育水平的提高,超我呈提高趋势 这两大动力的平衡关系,决定了人的行为方向。当“自我动力”超过“超我动力”时,人可能表现为将自己的利益与目的凌驾于组织利益与目的之上;当 “超我动力”超过“自我动力”时,人可能表现为以组织目标与利益为主,例如,雷锋、焦裕禄、孔繁森等英雄模范人物。显然,组织中对人的管理,就是想办法将 两大动力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并共同指向组织目标。应该说,这就是员工行为管理的实质。 “自我动力”的启动,主要靠个人利益的吸引。具体方式就是,设置一种机制与环境,当员工行为过程符合要求、行为结果有利于组织目标时,就能达到 满足自身需要的目的;当员工行为过程不符合要求、行为结果有害于组织目标时,其自身的需要就不能满足甚至有所损害。显然,这种机制与环境就是企业的管理制 度以及有制度构成的制度体系。它们的主要功能就是满足三个期望:报酬期望、成就期望、机会期望,提供三个激励:报酬激励、成就激励、机会激励。 “超我动力”的启动,主要靠组织目标、事业理想、企业精神、核心理念与价值观。人之所以成为人,就是因为他(她)有这种完全超越个人利益的直接 社会化的人格要素。把分散存在于每个员工心理中的这种人格要素,结合企业目标进行整合,使之指向企业目标,当然应该成为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而这个手段就 是企业精神、理念、价值观、宗旨等的提炼与强化,也就是一般所说的企业文化的核心层,也是本文所指的“企业文化”。它的主要功能就是最大限度地整合员工的 理想追求,道德追求,价值追求,提供深层次的文化激励。 根据前文分析,知识员工的自我动力来自三种期望心理:报酬期望、成就期望、机会期望,这三种期望的满足有两个渠道:外在满足和内在满足。设计针对知识员工的激励机制时,要以此为基本依据。
1)在企业报酬制度上,给知识员工提供较高的工资奖金等经济报酬远远不是最重要的条件,知识员工同样关注来自管理者的尊重、理解等,这甚至被看 成更加重要的“报酬”。当然,为了公平合理地分配这些“报酬”,管理者必须建立适应知识员工创新性工作特点的绩效考核制度和自主性特点的劳动监督与管理制 度。 2)在成就激励制度上,管理者要相信,强烈的成就需要是知识员工强大的行为内驱力。虽然成就需要的满足主要靠内在满足渠道,但是,其满足程度的 大小,却受两个因素的影响:对工作成果中个人贡献的体验和将工作成果与别人比较获得的优势体验。前者要求管理者给知识员工较大的工作自主权,同时,将知识 员工划分成较小的工作团队;后者要求管理者重视成就激励环境的塑造,例如,进行塑造竞争机制、进行业绩竞赛等。 3)在机会激励方面,管理者要懂得,从事与自己的这种职业定位和职业兴趣相符合的工作,是知识员工非常重要的一种期望心理。这就要求管理者在知 识员工从招聘到使用各环节,注意人员与岗位的匹配:在招聘前,管理者必须对企业的各岗位进行详细的岗位分析,了解岗位工作特点;在招聘过程中,应该尽量采 用科学的心理测试、素质测试手段,更多的了解员工;在招聘后,对员工进行必要的培训与试用;在员工使用过程中,进行岗位的动态调整,作好职业生涯的辅导; 在学习培训、职务晋升等方面,提供公平的机会。 2、构造“理念共享、愿景共建”的超我激励机制 字串1
知识员工较强的超我使他们具有更强的社会化动机。追求社会进步、理想主义、人格完美、崇高的使命感成为潜藏于知识员工内心的强大内驱力,如果企 业加以有意识的引导,利用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企业理念、企业使命与宗旨去整合,就能够使知识员工的这种文化内驱力指向企业目标。这将是一个巨大的动 力。关于如何提炼企业文化,如何利用企业文化对对员工进行管理,如何将企业文化与管理制度相结合,笔者在“海尔成功之谜”(发表于《中外管理》2001年 第一期,4500字)和“企业文化建设三步曲”(发表于《中外管理》2001年第三期,3500字)两篇文章中进行了专门论述,在此不再赘述。 题目注释:本文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我国高科技企业知识管理战略研究》项目(批准号为70072013)的资助。
主编:魏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