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蓝海域KMPRO

农业研究报告--加入WTO与中国农业

2017-04-06 16:59

农业研究报告--加入WTO与中国农业

农业是弱质产业、风险产业,但又是基础产业,世界各国都加以保护。中国农业本来就落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肯定会受到重大冲击,因此中国的农业保护至关重要。现根据WTO规则,分析中国入世后的正反影响,并提出相应对策。

(一)WTO《农业协议》简介

WTO《农业协议》对市场准入、国内支持、出口补贴均作了严格规定,是WTO贸易规则的重要组成部分。

1、市场准入

要求对所有农产品关税进行减让。发达国家在6年内(发展中国家为10年)将农产品关税在1986�1988年平均水平基础上降低36%(发展中国家降24%);取消所有农产品非关税措施,非关税可以量化成关税等值;最低市场准入通过关税配额实施,并享受最低关税,对超过的进口量,征收关税化后的关税额。


2、国内支持

《农业协议》将国内支持分为两类:一类是引起贸易扭曲的“黄箱”政策,一般用保护与支持总量AMS表示,即对农业生产者的补贴值。AMS不得超过1986�1988年各国的平均农业生产总值的5%(发展中国家不超过10%)。若AMS超过规定数额,发达国家在6年内(发展中国家为10年)将超过部分削减20%,发展中国家按发达国家2/3比例削减。另一类是不引起贸易扭曲的“绿箱”政策,不予减让。


3、出口补贴

出口补贴是各国农业保护的重要手段,但《农业协议》对出口补贴要求减让。以1986�1988年的补贴金额为基期,发展中国家在10年内将出口补贴的预算开支削减24%,将有补贴的农产品数量削减14%。

(二)积极作用

1、改善农业的出口环境,增加农业产品出口总量

加入WTO后,贸易自由化将改善中国农业的出口环境。一些国家对中国设置的农产品贸易障碍将会自动取消,某些国家对中国农产品的歧视性行为也会终止,并有利于减少其它国家对中国农产品的非关税限制等不公平待遇,促进中国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扩大中国农产品的国际市场份额。

中国的畜产品、园艺作物产品的出口将大幅度增长。从价格上看,目前中国水果市场价格大都低于国际市场价格,肉类产品除禽肉外,国内市场其它肉类的价格均低于国际市场。贸易自由化提高了畜产品的国内市场价格,同时降低了饲料的国内市场价格。到2005年,猪肉年出口量将大为增加,禽肉将由净进口变为净出口,园艺作物等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的出口潜力会加大,如蔬菜、花卉出口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2、降低中国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收益水平

现代农业是微利产业。中国农业目前大部分以手工作业为主,随着近年来单位种植面积资本投入的不断增加和劳动力工资的不断提高,全国范围内的粮食生产成本迅速增加。

加入WTO后,国外的化肥、农药、农用塑料、农用机械、农用工具这些农业的中间投入品,会随着进口关税的大幅下降而以较低的价格进入中国市场,国内的同类工业生产企业为求生存与发展,必须生产质优价廉的农业中间产品与之竞争。这可以降低中国农业成本,提高农业效率和农业收益水平。

3、促进农业劳动力向非农部门转移,提高农民收入并加大农业再投入

90年代,中国连续大幅度提高主要农产品价格,但都被更猛的农业生产成本所冲销。现在,粮食、棉花等主要农产品的价格已接近或高于国际市场水平,通过提价手段来增加农民的收入已无潜力可挖,这些因素导致农民增产不增收。农民主要通过非农就业来增加收入。

加入WTO,有利于拉动中国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可带来两个百分点的经济增长,预计可解决1000万人的就业。农业资源配置和生产结构将得到改善,农业劳动力将逐渐向非农部门转移。从长远分析,在贸易自由化的情况下,农民的收入水平将会整体提高。农民收入提高之后,将会有更多的资金购买农机具、化肥、农药等,会增加对农业的再投入。

(三)负面影响

1、国内农产品市场面临对外开放的压力

过去中国对粮食(包括小麦、玉米、大米)、棉花、食糖、食用植物油、羊毛等农产品的进口限制主要采取进口许可证、配额等非关税措施,并对农产品进口实行绝对数量限制,通过国营进出口公司进行垄断性经营。

根据WTO《农业协议》的规定,WTO各成员方只能通过关税措施对农产品进口进行限制,不能再使用非关税措施。进口保护方式的转变,意味着中国将按国际规则逐步开放国内农产品市场,外国农产品对国内市场的冲击,会进一步加重国内农产品“卖难”矛盾,并引发流通渠道的混乱,如果处理不当,最终会损害农业部门的利益,打击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进而影响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

2、农产品的进口量会扩大,粮食自给率下降

加入WTO,按“世贸组织简单方案”(中国所有粮食的价格名义保护率降为零,国内价格水平同国际价格水平持平),将使中国粮食进口从90年代的年平均不到500万吨,迅速上升到21世纪初的7000多万吨,粮食的自给率由过去的98%左右下降到87%,之后继续保持在7000万吨水平,2010年和2020年粮食净进口量分别为7100万吨和7700万吨。

受影响最大的农作物为玉米、油料作物、大豆和棉花。美国为世界农产品的主要出口大国,中美双方就大宗农产品在5年过渡期内进口配额做了规定,从2000年起逐年增加,至2004年达到最高,其中小麦最终配额930万吨,玉米最终配额为530万吨,大米最终配额530万吨,棉花对美进口配额最高为89万吨,占到国内生产能力的20%,美国大豆的出油率是19%�20%,而中国大豆仅是15%,大豆油市场受到的冲击将较大,玉米将从出口变为进口。

3、种植业将相对萎缩,对生产者的收入和就业的影响较大

加入WTO,在短期内对中国农业的冲击,对许多以种植业为主要生计的低收入农民阶层农业的收入和就业的负面影响,是不可低估的。以种植业为主要收入的农民,尤其是贫困地区以粮棉油为生产收入为主的农民,可能成为加入WTO的主要受害者或最少的受益者。

人口的不断增长和耕地面积的不断减少,农村劳动力将严重过剩,农业劳动生产率低,人均耕地资源占有量少,到2005年种植业部门就业将减少300多万劳动力。虽然被减少的劳动力迟早可以在其它的行业找到新的工作(贸易自由化为其它行业带来新的就业机会),但在短期内,由于受影响劳动力市场条件的制约,相当一部分农民的收入将不可避免的要受到影响,如果原来在种植业就业的这些被“释放”出来的劳动力不能及时地在非种植业部门就业,就可能成为新的社会不安定的因素。

(四)中国农业应对WTO的策略

1、加快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动农业生产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

加入WTO,农产品生产应转变思路,开展多种经营,发展特色农业,以优质求高效。要淘汰和调减不适销对路的品种,增加名特优产品的生产。要利用农区丰富的资源,大力发展园艺作物和农村畜牧业,这样可以转化粮食,丰富食物来源,提高农民食物水平。要全面调整种植结构,实施三元结构工程,加快发展粮�饲�经、种�养�加、产�供�销生产经营体系。

2、积极推进小城镇建设,吸纳加入WTO后转移出来的农村剩余劳动力

建设小城镇,能够促进城建投资增加,加快乡镇企业集中和规模的扩大,吸引外地客商进镇,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提高城市化水平,从而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就业率。据估计,只要把中国四分之一的城镇人口规模扩大到5万左右,就可以把2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出来。利用城建基础设施投资的乘数效应,可以增加农民及相关从业者的收入,同时,增加农村居民消费。

3、引进国外农业技术,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

为了改变当前许多农产品过剩的局面,改善品质,降低成本,农业需要解决技术水平低的问题。加入WTO,必须同时引进国外先进的农业技术成果。引进技术具有周期短、成本低、成功率高的特点,是填补农业技术空白、缩小差距的有效途径。可以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入WTO,农业技术要与国际接轨。要重点引进、开发和推广优质高产高技术,提高科学施肥和使用农药的水平,要积极推广生物农药和生物防虫技术,减少病虫害对农业发展造成的损失,要选育、推广普及农业优良品种,要储备和培育一批优质、抗病虫害的农作物及林木优良品种和畜禽水产品种。

4、搞好农业产业化经营,扶持龙头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加入WTO,中国要解决经营规模偏小导致的粮食等农产品价格居高不下的局面,农业必须适当扩大规模提高竞争力。中国农产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必须要组建大企业,搞好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关键是要搞好龙头企业,要把抓好龙头企业和生产基地建设作为发展农业产业化的主攻方向,增加龙头企业的带动功能,使农民有比较可靠的销售保证,尽量避免生产的盲目性。政府要在科技、资金、设备等方面进行重点扶持,推动农产品优质化和规模化,使农业结构朝着有利于发挥资源优势和提高农业比较优势的方向发展。

5、拓宽农产流通渠道,增加粮食仓储设施建设

加入WTO,中美双方协议:中国的国有部门退出豆油贸易,玉米的进口配额的50%让给私营企业,棉花到2004年由私营部门平分,但对小麦的进口配额使用,国有部门将占到50%,国家对小麦的进口还将保持一定的控制力。因此,在农产品市场的培育上,政府应通过经济、法律、政策手段,在国有粮食部门之外培育新的农产品经营者,拓宽农产品流通渠道。中国的粮食体制、棉花收购、供应体制应该改革。

中国目前粮食仓储设施尚不健全,存储能力有限。按WTO的要求,今后中国将不论丰歉年份均必须开放农产品市场,按承诺数量进口粮食。因此,增加粮食仓储设施建设是迫切和现实的要求,也是政府完善农产品储备调控体系的关键。

6、加快畜牧业发展,促进畜产品的出口

现在粮食库存较多,生产能力提高了,加快发展畜牧业的时机已成熟,畜牧业可以促进种植业,带动加工业,促进农业内部结构合理化和产业间的良性循环。畜牧业特别是畜产品加工业还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入WTO后,畜牧业可以成为中国在国际农产品市场竞争中的优势产业。要利用农区丰富的资源,发展秸秆养畜,促进农区畜牧业的发展,逐步把粮食产区建成畜产品生产、加工、出口基地,发展饲料工业和畜产品深加工,促进畜产品出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