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蓝海域KMPRO

家电行业研究报告--行业发展概况

2017-03-31 17:13

家电行业研究报告--行业发展概况



(一)家电行业发展的现状特点

1、发展迅猛,品种齐全,规模不断扩大

80年代以来,中国家电工业发展迅猛。1980年中国家电工业总产值只有8.6亿元,到1999年家电工业总产值已突破1500亿元,拥有家电企业2675个。以主要产品1980年和1999年产量相比,中国电冰箱产量由4.9万台发展到1199万台,约占世界产量的16%;洗衣机产量由24.53万台发展到1342万台,产量约占世界产量的24%;空调器产量已从散件组装1.32万台发展到1250万台,约占世界产量的30%;电风扇产量从300多万台发展到1亿台;彩电产量从几千台发展到3528万台;VCD、DVD和个人电脑也都有大幅度的增长。

从整体上看,中国家电工业在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高速发展之后,90年代末进入了缓慢增长与结构调整时期,家电市场也处于需求大体平稳和小步上升态势。1998年除空调器、微波炉、电热水器较上年有将近20%的增长外,多数产品包括冰箱、冷柜、电扇、排油烟机,都只有不到5%的增长,洗衣机和电饭锅甚至还出现负增长。

与此同时,家电品种日趋齐全,现已能制造大小家电100多种,品种规模可满足多方面、多层次的需要。

2、从小型分散生产到集中规模生产,生产集中度不断提高

经过竞争,名牌企业的生产规模与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如科龙、海尔、新飞、美菱4家电冰箱企业占全国总产量的61.6%;海尔、春兰、格力、美的、科龙5家空调企业占全国总产量的50%;小天鹅、海尔、荣事达、威力、金松、金羚、小鸭7家洗衣机企业占全国总产量的71.4%。一些大企业集团通过联合兼并和多元化经营,充分发挥了经营与品牌的优势。而一些规模小、效益差、产品竞争力低的企业陆续退出家电行业或并入大型企业。1999年已有21家家电企业年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其中海尔集团高达206.1亿元。它们的规模已接近世界知名的家电企业。

目前中国家电生产主要集中在广东、上海、江苏、山东、浙江、安徽、河南、天津等省市,尤其集中于珠江三角洲的顺德、珠海、中山,长江三角洲的无锡、泰州、上海、杭州,以及山东青岛、安徽合肥、河南新乡等地。

3、家电企业进入结构调整阶段,实行多元化经营

一些有实力的大型家电企业通过资产重组、联合兼并,实行多元化经营,其经营优势和品牌优势得到了进一步发挥。许多综合型大公司正在发展壮大。名牌企业继续调整企业结构,推进多元化经营。如荣事达集团公司通过兼并联合成立了4个子公司;春兰集团除空调、汽车、摩托车外,又新上滚筒洗衣机、冰箱、彩电项目;海尔从白色家电涉足黑色家电,并向医药、信息产业等领域扩张;长虹向空调业发展;美的则进入空调器压缩机的制造领域等。

4、采购与销售的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

世界家电工业生产集中在十多家跨国公司及其子公司中,主要有伊莱克斯(瑞典)、博世西门子(德国)、惠而浦(美国)、GE(美国)、松下(日本)、三菱(日本)等,它们在国际家电市场中长期处于主导地位。中国家电市场与国际市场已开始接轨,若干名牌企业能抓住产品质量和企业信誉两个关键,通过市场分析拟定营销策略,明显地呈现出采购与销售的全球化趋势,家电产品的出口大幅度增长,由1993年的6.7亿美元增加到1999年的42.1亿美元;其中电冰箱出口量从45万台增加到228万台,洗衣机从19.9万台增加到64万台,空调器从零增加到198万台,微波炉从零增加到582万台。目前,中国家电产品已进入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对发达国家及地区(包括美、港、日、德、英、法、意、西、澳)出口占据较大比重,均超过1亿美元,特别是对美国的出口额高达14亿美元。合计33.17亿美元,占总出口额的76.8%。出口产品结构也从小家电为主向大、小家电并举转变,并向提高产品附加值方向发展。1999年空调器占家电出口比重为4.8%,上升到出口产品的第2位,仅次于电风扇;电冰箱、洗衣机、空调器、微波炉四项合计占家电总出口额的比重从1997年的16.2%上升到1999年的25%。中国产品不但打入了欧、美、日等消费要求苛刻的市场,而且已有少数名牌企业在国外建立了生产基地和营销网点。

同时,中国家电企业把开拓国际市场作为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积极探索进入国际市场的方式,特别是在建立国际营销网络,建立产品分销中心,以及通过输出技术、合资办厂、OEM加工等模式涉足国际市场方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一批有实力的企业以品牌战略、跨国集团的方式进入了国际市场,为确立中国家电工业在国际市场的地位做出了贡献。

5、家电工业技术由引进型向开发型过渡

家电行业的技术发展开始从引进型向开发型过渡。目前中国家电行业从业技术人员约占职工总数的10%,有一些企业高达30%。全行业现有2个国家级的产品质量检测中心,8个国家级企业开发中心。在很多产品领域中,都能及时跟踪世界最新技术发展动向,并能根据市场的需要进行创新,具备了一定的开发能力。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普遍采用了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快速制样,有的还建成了CI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计算机管理材料立体库。有的企业建立了博士后工作站、中央研究院,在海外建立了研究所,与国内外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开发的良性机制等等。

6、国产品牌主导了家电市场,企业间竞争异常激烈
    十多年来,国产品牌一直主导了家电市场。据35个城市的调查,国产品牌在各类家电市场所占份额为:冷柜99.21%、电冰箱94.49%、洗衣机82.58%、彩电81.36%、空调器74.22%、微波炉70.99%、电饭煲95.92%。近几年外国名牌产品进口量及合资厂的国内销售量均有所增加,但国产品牌仍居压倒优势。

90年代以来,家电行业的竞争空前激烈,但竞争结果平淡,没有出现新的消费热点和增长点,这表明家电行业已经成为市场化程度较高、发展相对成熟的行业。主要特点是:(1)家电市场竞争转向价格、质量、性能、品牌、服务的全方位竞争,技术创新成为竞争的突出特色。(2)市场份额向少数名牌集中。例如电冰箱中的海尔、科龙、新飞和美菱,洗衣机中的荣事达、小天鹅和海尔,空调中的格力、春兰、海尔、美的,微波炉中的格兰仕等,已在所属行业中占据明显优势,构成我国家电业的主流产品。(3)出现了第二轮合资高潮。由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不少国际知名品牌在国内及海外的投资受损,由于中国实行人民币不贬值和积极财政政策,增加了国内外投资者的信心。同时,国外品牌通过合资,避开进口关税,能够降低产品价格。此外,中国不少家电企业集团处于规模扩张时期,急需大量资金和国外先进技术,合资后利用国外家电集团在海外的销售渠道,也扩大了产品出口量。(4)冰箱业再掀波澜。国家规定,到2005年,全面停止有氟冰箱的生产和销售,冰箱生产企业必须完成从氟到无氟的技术改造。可生产双绿色全无氟冰箱的企业包括实力雄厚的荣事达、夏普、伊莱克斯、松下等十余家家电集团。它们凭借先进的技术,无须进行CFC替代的技术改造,易于在竞争中占据优势。但尚未完成无氟改造的企业也有十余家。它们既生产有氟冰箱,又生产无氟冰箱,一方面要应付冰箱市场的激烈竞争,另一方面还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技术改造,前景堪忧。

7、跨国企业涌入中国,外资大规模进入

自1992年起,国内少部分知名企业采取了引资合作的方案,以求增强其产品的竞争力;同时国外著名企业也看准了中国市场,积极投资中国,开办独资企业或寻找中国厂家实行合资控股,现已有几十家外资家电企业,生产大家电产品和关键零部件。伴随着技术输入和品牌输入,一些外国家电企业开始和中国名牌家电以股份方式合作。

国外家电企业特别是大型跨国公司拥有完善的组织结构,强大的经济实力和技术开发能力,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处于主导地位。它们越来越看好中国的家电市场,特别是世界一流的家电跨国公司先是向中国大量出口家电产品,进而凭借其雄厚的资金实力,以收购、控股等手段收购一些如今已无力参与竞争的昔日名牌产品,从而占领中国市场。这些洋品牌一改过去的技术输出方式,而采取资本输出方式,如以控股或收购手段买下国内企业。

中国巨大的市场潜力已经成为跨国家电公司战略性投资的首要目标。从1992年起,高速发展中的中国家电工业在前期轮番引进技术和装备的基础上,开始较大规模地吸引国外投资。美国惠而浦、美泰克、飞歌,瑞典伊莱克斯,意大利扎努西、梅洛尼,荷兰飞利浦,德国万能、西门子、恩布拉科等都开始进入中国;韩国LG、三星,日本松下、三菱、日立、夏普、东芝、三洋等7个主要家电制造商则全面进入中国。近两年,外资进入中国家电领域的势头仍在继续发展,甚至出现跨国公司将主要生产基地转移到我国的倾向。日本夏普以上海浦东为基地,继空调器厂投产后,又建设了电冰箱、洗衣机、微波炉、电饭煲、模具厂,将日本本土最先进的技术装备直接转移到浦东。一些主要合资家电企业中外双方也不断增资、扩股。为了增强竞争力,许多跨国公司合资生产整机之后,加大具有独占性的零部件生产的投入,将一部分原来需要进口的零部件在中国生产配套,注重对关键技术和关键配件的控制。

先期进入中国市场的中外合资企业经过多年的磨合,基本上了解了中国市场的运作规律,在继续保持产品技术优势的同时,在价格上也和国产品不相上下,而本身具有的管理优势,使其基本上保持了企业稳定发展。在电冰箱、洗衣机、空调器等主要家电产品中,外资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据中国家用电器协会统计,1999年冰箱行业五家外资企业的合计销售收入占总销售收入的15.9%,合计产量占总产量的14.3%,2000年销售收入占到18.9%,产量16.7%,分别提高了18%和16%,远远高于冰箱业平均增长水平。

相比国内企业,外资企业虽然经营上较稳健,但灵活性比不上国内企业,在快速变化的空调器市场,外资企业估计不足,显得比较保守,增长速度落后于国内企业,1999年空调器行业主要八家外资企业共生产空调器280万,2000年为325万,增加了16%,而2000年全国平均增长率为32.5%。外资企业将长期成为中国家用电器行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国内企业长期共存。

(二)主要家用电器产品市场运行状况

1、电冰箱和冷柜

电冰箱作为传统的家电产品,城市普及率已经达到较高水平,农村市场尚没有完全启动,2000年国内冰箱、冷柜市场相对往年需求下降,电冰箱产量的增长主要来源于出口的增长。2000年总产量比1999年增加了72万台,而出口量增加了150万台,国内市场有所萎缩,特别是进入第四季度以来,生产量急剧下降,比去年同期有较大幅度的减少,第四季度总共生产了184万台,而1999年同期为270万台。

海尔、科龙、美菱、新飞等四家企业仍继续占据着市场的领先地位,四家产量占总产量的59%,西门子、伊莱克斯、三星发展势头良好,销售额排在5-7位,产量占总产量的15%。

虽然冰箱厂家加大了技术投入和促销活动,并不断降低产品销售价格,但不能扭转市场的平淡状况,行业效益有所下滑。冰箱压缩机行业受冰箱行业的影响,2000年压缩机产量、销售额比上年下降十多个百分点,四分之三的企业生产量均呈下降趋势,销售额的下降幅度高于产量的下降幅度,压缩机产业发展面临困难。

由于国内市场比较平淡,各冰箱企业努力开拓国际市场。全年电冰箱出口大幅增长,海尔、苏州三星、科龙、新飞、万宝、华意、美菱、上海夏普均有大批量的出口,其中海尔出口量最大,上海夏普、新飞的出口增幅突出。同时海尔、星星、科龙、澳柯玛冷柜出口比上年翻番,冷柜出口局面在2000年初步打开。冰箱压缩机出口大幅增长,扎努西的两家中国合资企业出口近30万台,华意压缩机也开始稳步走出国门。

长期以价格竞争为主的冷柜行业,2000年骨干企业理性对待市场,从追求规模转向追求效益,采取明智措施,主动压缩产量,调整企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减少大路货产量,增加了特殊规格产品,控制了在低价竞争中企业的效益下滑。冷柜市场上冷柜产品更加丰富,葡萄酒冷藏柜、大厨房冷柜、自动投币售货等专用冷柜推向市场,以冷柜为主导产品的澳柯玛、星星、白雪等公司在多品种开发经营上打开了新局面,星星的便洁宝,白雪的电动自行车、制冰机,澳柯玛的空调器、洗衣机、洗碗机产品等正在成为企业效益新的增长点。冷柜制造业正在努力摆脱多年低价竞争形成的困境。

在技术开发方面,科龙首次推出了网络冰箱,体现了冰箱行业超前的开发意识和跟踪国际技术潮流的能力。此外节能仍旧是冰箱技术开发的重点,2000年开始实施的全球环境基金中国氟里昂替代节能电冰箱项目开展了培训、考察等技术交流活动,进一步促进了节能技术的推广。变频技术、电子控制、双循环技术等先进技术加上高效电机、高效压缩机的开发生产,使2000年冰箱节能效果大大超越了以往。为适应个性化需求的趋势,海尔、伊莱克斯等企业2000年推出了 “自选冰箱”,由消费者自选冰箱门面板、格板等冰箱主要附件,迈出冰箱模块式组合设计个性化选择的第一步,得到了市场的积极反响。

2、空调器

家用空调器行业在2000年中实现了高速增长,增长速度是近几年最快的一年。经过96年的“凉夏”的影响,空调器企业数量从150多家迅速收缩,经过两年的分化、调整、重组,一些包袱过重、前期市场立足不甚稳固、经营不善的企业退出空调器生产,在98年初企业数目降到了50家左右。但是空调器市场良好的发展前景仍就被大多数企业看好,不断有企业进入到空调器制造领域,空调器行业的投资力度日渐加大,企业数量和生产规模呈现快速增长的局面,到2000年末已经超过100家,TCL、小鸭等知名企业也加入到空调器行业竞争行列。

空调器行业的增长直接的原因是国内外市场需求旺盛。在国内市场上,除了在三、四月份,海信、森宝宣布大幅度降价,使空调器市场略起波澜外,到了五月份,随着高温气候的迅速到来,空调器市场迅速升温。而2000全年比较明显的天气变暖趋势和夏季高温时间的不断延长,特别是大中城市气温持续偏高,使空调器需求持续强盛。今年良好的形势使空调器生产企业对2001年市场的期望值较高,淡季的生产量比往年有大幅度提高,仅11月和12月的生产量就达到250万台,是近年来比较突出的。龙头企业海尔、格力、美的、春兰继续排在市场前列,他们的销售额都超过50亿元,产量都在100万台以上,其他绝大部分空调器企业也发展势头良好,生产量、销售收入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此外在国际市场上,由于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我国产品出口大幅增长。继99年空调器出口198万台,出口金额4.8亿美元,空调器出口跃居家电产品出口第二位之后,2000年空调器出口继续保持强劲势头。全年空调器出口370.1万台,出口额7.83亿美元,同期出口金额已经超过多年来一直位居我国家电产品出口榜首的电风扇产品1.6亿美元,成为中国家用电器出口的“冠军产品”。

据海关统计,中国空调器出口以美国和欧洲为主,其中美国占30%,欧洲的意大利、西班牙、希腊、法国、德国5国占25%。在出口大幅度增加的同时,我国进口空调器数量逐年下降,与5年前相比,进口量减少12%,进口金额下降了38% 。我国企业不仅通过产品返销和OEM形式向国外出口,格力、春兰等企业在境外投资建设的空调器生产基地也已经运行。以上数字表明中国已经成为国际上主要空调器供应基地。

在整机发展的同时,产业的社会配套能力已具规模,组装生产特点突出。空调器产业的技术难点集中在压缩机、电磁阀等关键部件上,近几年中国家用电器产业的整体发展的标志之一就是零部件生产水平的快速提高。2000年空调压缩机产量达到了1500万台左右,为空调器的生产提供了可靠保障。与空调器生产密切相关的热交换器材料铜管和铝箔、电机及漆包线、风扇及塑料件、控制器等部件综合配套的能力也全面提高,相关配套企业不仅在“量”上能够保证空调器快速生产的要求,在“质”上也拉开一定的档次,适应了空调器大规模配套的需求。

3、 洗衣机

洗衣机的市场状况和电冰箱市场比较类似,2000年市场比1999年略有增长,而增长量也基本来自出口市场,国内市场基本和1999年持平。 在市场份额的分布上,龙头企业的优势更为明显,市场集中度有所提高,海尔、小天鹅和荣事达牢牢地占据了前三甲的位置,尤其是海尔和小天鹅市场占有率都超过了20%,这三家1999年的市场占有率为48%,到2000年则达到了54%,提高了6个百分点。

2000年市场最突出的现象之一是宁波地区低价位洗衣机的兴起。宁波地区是中国家用电器行业重要的零配件生产基地,以生产模具和塑料件著称,一些工厂长期为洗衣机厂配套生产零配件。他们利用自身的优势,抓住了农村市场的需要特点,成功地推出了低价格双桶洗衣机。这些企业机制灵活,对市场的变化反映灵敏,虽然经营管理水平尚不能和名牌企业相比,个别企业产品质量还需要加强,但其生命力是不可低估的。

在产品类型的构成上,全自动洗衣机的需求在大幅度增加,已经占所有洗衣机生产量的一半左右,据家电协会统计波轮全自动洗衣机2000年比1999年增加了48%,滚筒洗衣机增加了33%,全自动洗衣机的生产量首次超过了普通双缸洗衣机的生产量,目前城市的需求类型已经基本上以全自动洗衣机为主。

2000年洗衣机市场虽然整体上略显平淡,许多洗衣机厂家仍然推出了不少具有鲜明特点的洗衣机,力图以技术创新来占领市场,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比较突出的有小天鹅的变频洗衣机,荣事达的网络水流洗衣机,海尔的节水洗衣机,小鸭的纳米洗衣机,上海日立的无齿轮洗衣机等。

4、 微波炉

经过几年高速的发展,2000年微波炉行业发展已经处于成熟阶段。微波炉行业规模目前已居于世界前列,除了磁控管我国目前还不能大规模制造外,中国已经基本掌握了微波炉的制造技术,加上中国生产成本比较低的优势,中国的微波炉无论在国内市场还是在国外市场均具有很强的竞争能力。

微波炉行业是中国家电行业中产业结构从分散到集中,发展最快的一个行业,行业内品牌的集中度极高,2000年继续呈现了这一态势。格兰仕和LG占据市场主导位置。2000年美的宣布进入微波炉市场,可能会影响微波炉市场未来力量对比。美的是我国主要的家用电器制造厂商,此次美的进入微波炉市场,将和格兰仕、LG进行激烈的竞争。

同时这几年中国微波炉行业另一大成功之处是海外市场得到了很大的发展,2000年生产微波炉的三分之二用于出口,2000年出口量达到了837万台,比1999年增加了43%。

微波炉行业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价格竞争非常激烈,2000年也不能例外,各品牌为了能争得更多的市场份额,纷纷进行大规模的降价活动。但2000年除了传统的价格竞争外,各微波炉制造企业也越来越多地把关注点放在了新产品方面,新概念的产品不断问世。3月,格兰仕开发出世界第一台光波、微波组合炉,热效率大幅度提高;同月海尔集团推出了我国第一台网络微波炉;松下、美的也把变频技术应用到微波炉中,推出了变频微波炉。

5、 电热水器

电热水器具有清洁、安全、能源供给方便的特点,近几年逐渐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认可,销量稳定增加,在许多地区替代了以前燃气热水器的市场份额,占据了整个热水器市场的半壁江山。

2000年受电网改造和住房改善等积极因素的影响,电热水器市场得到了快速的增长,但是市场上品牌繁多,市场上尚没有出现电冰箱,洗衣机等成熟家电产品市场所表现出的高市场集中度。目前市场上海尔、阿里斯顿等品牌略占优势。在产品规格上,国内电热水器的规格偏小,容积普遍小于100升。电热水器内胆被认为是整个产品的关键,目前市场上以不锈钢和搪瓷为主,搪瓷内胆性能良好,但搪瓷内胆的制造需要很大的设备投入,一般大的厂家采用的比较多。各厂普遍重视内胆质量、安全性能等方面的问题,一些厂家采用了水电分离和出水断电等安全措施。众多厂家看好电热水器市场的发展前途,海尔、小鸭、帅康等国内知名家电品牌厂家,阿里斯顿、A.O.史密斯国外品牌厂家均在电热水器行业投下巨资,未来电热水器的市场竞争将是非常激烈的,但如何保证电热水器行业健康稳定的发展是摆在各制造企业面前的重要课题。

6、 洗碗机

洗碗机是近几年开发的一项大家电产品,目前中国的生产厂家比较少,只有小天鹅、海尔、美的、澳柯玛等几家,生产规模比较小,产品规格品种也相对较少。洗碗机在功能、价格等多方面尚没有得到消费者的认可,许多消费者对洗碗机的功能特点知之甚少,许多家庭的居住环境也不适应安装洗碗机。如何使消费者尽快了解认识洗碗机,是摆在洗碗机行业面前的共同问题。洗碗机市场仍在培育之中,处于发展的萌芽阶段。但随着中国居住环境的逐步改善,洗碗机将会逐步进入中国居民的家庭。

(三)中国信息家电产业

1、信息家电消费者的城市类型分析

(1)总体上看,有购买意向的消费者占一半以上,价格承受能力高于1000元的占大多数,但可以承受2000元以上价格的消费者较少。

(2)由于大型和大中型城市中存在较高比例的中低收入(500-1000元)阶层,且正处于家庭耐用消费品的更新换代时期,所以大型和大中型城市在购买意向和价格承受能力上都领先于其他地区。

(3)特大型城市中有购买意向和价格承受能力高于1000元的消费者比大型和大中型城市偏低,主要原因是特大型城市的消费者消费心理比较成熟,而且注意力更多集中在电脑、家庭影院等高档消费品上。

(4)中小型城市中有购买意向和价格承受能力高于1000元的消费者也比大型和大中型城市偏低,这主要是因为该地区平均收入水平较低,而且对家庭耐用消费品的购买意愿不强。但存在一些可以承受2000元以上价格的消费者,说明中小型城市中存在一个对新型家电产品的接受能力较强的较高收入人群。

2、信息家电消费者的地理分布

(1)总体上看,中国几乎所有地区的所有城市都有一半以上的消费者倾向于购买信息家电,但只有少部分的消费者可以接受2000元以上的价格。

(2)信息家电的最佳市场在东部地区的大型、大中型城市和中西部地区的特大型、大型城市。

(3)京、沪、广等中国最发达城市不一定是信息家电的最佳市场。

3、信息家电消费者的职业分布

(1)外企员工和国家公务员的受教育水平最高,同时都属于中等以上收入阶层,对新型信息家电产品具有良好的接受能力,属于信息家电的理想消费者。

(2)国企员工尽管受到改革带来的暂时困扰,但对信息家电产品最感兴趣,而由于平均收入水平低,对价格的承受能力相对较差。事业单位员工的情况类似,他们都属于信息家电较理想的消费者。

(3)私企、离退休职工和其他职业者由于受教育程度和年龄、收入等因素的影响,对信息家电产品的兴趣和价格承受能力较差。

4、中国信息家电的功能定位

(1)重视子女教育是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以往的消费者调查结果显示:教育消费总是家庭的富裕资金和银行存款的最主要用途。子女教育在所有信息家电的功能中最受重视。结合以上两点,可以作出以下判断:很多消费者可能只为子女教育这一个目的而购买信息家电。强化这一功能特点将会得到事半功倍的市场效果。

(2)视频点播功能是另一个最受重视的功能,这反映了消费者不断提高的文化娱乐要求。作为对现有电视功能的扩充,数字机顶盒以其性能价格优势将很快占领市场。

5、中国信息家电市场竞争分析

中国早期(1999-2001年)的信息家电产业分为维纳斯阵营和数字机顶盒阵营两大阵营。很多有实力的电子类企业集团都把信息家电这一新兴产业作为企业的重要发展机会来认真对待。未来信息家电设备市场将是大公司的天下,这与VCD市场造就一批新兴公司的情况有着很大的不同。

除在Internet应用方面功能重叠外,两类产品都有各自的功能特点。加上商业模式的区别,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在市场形成的前期,两大阵营中都有为数众多的厂商,竞争主要在阵营内部展开,其中维纳斯阵营由于产品趋同,内部的竞争将更为激烈。两大阵营之间的直接竞争不是主要焦点,但市场替代作用不可忽视。

6、信息家电产品消费者的总体特征

(1)消费者选购信息家电产品首选的地点为大型百货商场,其次是专卖店,其他场所的购买比例较低。

(2)总的来说,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最重要的促销因素是降价,其次是打折销售。消费者在选择信息家电产品时,主要看重一些能够实际降低产品价格的促销方式。

(3)消费者在选购信息家电产品时首要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其次是多功能。

(4)消费者最希望了解信息家电产品的信息是产品质量,其次是产品功能。

(5)消费者购买信息家电产品时,主要通过电视广告和报纸杂志广告等渠道来收集信息,亲戚朋友介绍也是获得信息家电产品信息的主要渠道。

(6)消费者的职业构成:消费者职业构成中,比例最高的是“技术人员/教师/医生”,其次是工业或商业生产企业的职员。

7、信息家电产品消费者购买特征

(1)DVD影碟机

DVD影碟机产品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将会有一个稳定的需求,消费者购买价位将主要集中在1500-3000元之间,1000元以下与3000元以上价位的DVD影碟机需求量很小。可录DVD影碟机和具有上网功能的DVD影碟机将成为消费者需求的新热点。

(2)数码相机消费者市场特点

目前,国内的数码相机市场基本上为国外品牌所占据,国内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很低,而国外品牌之间的市场占有率差异较大,其中柯达、奥林巴斯、富士位居前列。消费者未来购买数码相机的价位主要集中在2000到5000元之间。

(3)掌上数字信息产品消费者购买特点

消费者计划购买的掌上电脑的价位主要集中在2000_3000元之间。消费者计划购买PDA产品的价位主要集中在500_1000元之间。

(4)家用电脑消费者市场特点

经过众多PC厂商的不懈努力,信息家电中的电脑在今天已经成为消费热点,特大型城市中有近80%的消费者有购买家用电脑的意愿,但没有确定购买时间的消费者占60%以上,价格是最主要的阻碍因素。

(四)家电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中国家电工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属于国内开放最早的行业之一,市场化程度较高,已形成具有相当规模和水平、门类齐全、能基本满足国内需求又有一定竞争能力的产业,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第一、家电行业重复建设和引进比较突出。严重重复建设的家电产品和企业在国内市场开放后,进一步加剧了家电产品的生产能力过剩,将会受到市场竞争机制更加严厉的惩罚,使相当一部分家电企业进行了“价格大战”,一些企业被迫要重新选择发展方向,还有一部分企业会逐步被淘汰。

第二、中国高科技家电业的发展起步较晚,不少行业和产品还是空白,如果不尽快发展,国外企业的高科技家电产品包括一些零部件就有可能长驱直入地抢先占领市场,使国内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另外,中国家电工业生产中关键零部件技术水平及配套能力较差,空调器用压缩机及电冰箱、冰柜用压缩机是家电工业的心脏,技术含量较高,也是目前中国家电工业的薄弱环节,相当数量的产品还要依靠进口。从国际间竞争力的比较看,由于中国家电产品劳动成本低廉,具有竞争力的是中低档家电产品。但由于世界新的高科技家电业发展,已经出现了争相应用高科技的趋势,而且成为一个资金密集型、对规模经济要求甚高的行业。中国那些相对处于弱势的高科技家电产品可能会受到外国进口产品更大规模的冲击。

第三、中国不仅是家电产品的出口大国,也是家电产品的进口大国。目前中国已单方面降低了包括家电产品在内的诸多种类产品的进口关税,从家电进口角度来看,对中国的中高档家电生产企业将形成较大的冲击。因为中国是家电产品生产大国,国外进口的家电无力在低价格市场同中国众多的家电企业竞争,而只能抢占中高档产品市场,这将严重影响尚未完成产业升级的中国家电业。

第四、家电企业资产负债率偏高、利润逐步降低。在经过前几年家电行业的迅猛发展之后,1998年进入相对低迷时期。一些企业未能很快适应这一形势并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企业资产负债率超过正常的40%水平,成为高负债率、高风险型企业。有的家电企业资产负债率已达到60%甚至70%。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所能承受的竞争压力减弱。同时,家电行业微利时代已经来临。家电行业不正当竞争依旧存在,而且手段越来越多,越来越隐蔽。由于无休止的恶性竞价,全行业的平均利润已降至3%到5%左右。除正常的产品成本外,所支出的广告费、促销费用相对其他行业为高。低价竞争使企业发展缺乏后劲,要在微利的竞争环境中寻求发展,企业的承受能力需要相应增强,否则将被淘汰出局。

第五、家电行业专业化协作分工水平亟待提高。目前中国家电行业仍存在“大而全”和“小而全”的顽疾,专业化协作分工水平相对较低,如家电行业钣金生产线、空调器“两器”生产、模具制造、热处理、铸造等都是由各个企业自行投资建设,自成体系。这不仅加大了投资,造成重复建设,而且不少企业这部分生产能力未能全部发挥出来,开工不足,影响生产成本的降低和竞争能力的提高。今后应以专业化分工协作配套为基本思路,进一步优化行业资源配置,充分发挥整机厂和零部件厂各自的优势,使家电工业走出一条投资省、专业化水平高、配套能力强的路子。家电行业提高专业化协作分工水平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形成以一定数量有品牌优势的整机厂为骨干,以一批与最终产品生产企业协作配套的零部件专业化生产企业为基础的、科学合理的、完整有序的现代家电工业生产体系,从而促进家电工业健康发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