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蓝海域KMPRO

如何跨越知识鸿沟——知识共享的实现方法·下(AMT研究院 徐嵩泉)

2004-08-06 10:12

如何跨越知识鸿沟——知识共享的实现方法·上(AMT研究院 徐嵩泉)

AMT研究院

信息技术的支持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信息监控成为可能,这为“中介模式”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目前,随着各种监视软件的上市,企业对于员工网络以及电子邮件使用的监控已经成为普遍现象。我们可以借鉴这类软件的一些功能应用于知识管理。通过技术上的处理,建立这样一种知识管理系统。这一系统可以在不需人为干预的情况下,不断检查公司内部往来的电子邮件、网络文件夹等电子信息,找出共同的信息线索,了解谁可能知道什么事情。当有人需要此类信息的时候,这个系统会私下咨询拥有该信息的人是否愿意分享。这让拥有知识者有机会直接联系寻求知识者,或秘密地拒绝联系。 

尽管信息监控会引发在道德层面隐私问题的讨论,然而问题的关键还是在于我们如何利用这些信息。相对发布模式而言,“中介模式”的知识管理,事实上可以扩大知识拥有者对知识的控制权,通过尊重知识拥有者的隐私权,询问他们共享的意愿,使得他能够清楚了解哪些人需要他的知识,他能够如何帮助他们获得工作中的成功,从而使知识拥有者对共享信息具有成就感,同时也促进了员工们的情感交流,而受帮助的员工在一定时候对于帮助提供者的回馈也能够促进良性互动的循环。我们看到,在这样的过程中,公司赋予员工的隐私权越大,员工反而越愿意与他人分享知识。所以,科技的进步不应让人们淹没在信息之中,或从人们手中冷漠地取走信息,而是应该为人们找到知识所在,增进交流提供帮助。 

建立有利于知识共享的企业文化

如前所述,建立一个知识共享的企业文化对于推行成功的知识管理来说,至关重要,那么如何做到呢?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探讨。 

1、健全制度文化,由上至下推动知识共享。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作为高级管理层,要身先士卒,通过表率管理,使企业的价值观从观念形态转变为可以感觉的现实。当人们看到,企业的老总们都坦诚交换自己的“秘密武器”,就能激发员工们共享知识的热情。其次,促使企业结构扁平化、形成平等畅通的互动渠道。知识共享要求弱化参与者的等级观念,简单的层次结构使员工可以平等自由地传播和反馈知识,形成开放型、学习型的组织。最后,完善企业管理制度,特别是用人和奖惩制度,建立激励知识共享机制。知识共享很难自然而然地产生,只有当人们意识到和感受到贡献自己的才能所得比知识囤积和隐藏所得来得多时,知识共享才能较顺利地进行。 

2、完善内部知识网络,营造有利于知识共享的环境。

有利于知识共享的知识网络应该使员工能够轻松地进入知识数据库,自由地利用电子邮件、电子公告栏、电子论坛和技术图书馆,获取对业务活动有价值的信息,及时提供自己的感想和经验体会,并与其他人员自如交流。知识共享不仅需要企业拥有完整的信息管理系统,还要求企业以个人为基础,重视以人为本的观念,建立和鼓励建立各种文化团体或非正式组织。

 3、培植新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形成自然而然的共享行为

培育共享的价值观和团队精神。在公司内广泛宣传,共享可以实现交流者的共赢的思想,包括员工个体和公司整体。人具有创造知识的无穷能力,而知识不同于传统的资产,它只有在共享时,才会不断地增长,知识被越多的人共享,知识的拥有者就能获得越大的收益。

同时,人们观念的转变要循序渐进,长期以来形成的观念不可能一下改变。文化的变革应该渐进,突变得到的结果可能是消极应付,流之于形式。企业可以选取操作简单,收效迅速,据有示范效应的业务或者部门作为突破口来推进知识管理,当成功的例子逐渐增多,人们开始相信知识管理的作用,逐渐自动加入到实施的行列中来,困难就会迎刃而解了。当然,在变革过程中,知识管理人员和企业高层管理者需要有持续高涨的积极性和坚忍不拔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知识管理需要专门的管理人才和组织保证

只有在公司内部形成某个群体对知识管理的职责有了明确的认识之后,才能实现良好的知识管理。这一群体可能专门从事收集和分类知识,建立以知识为导向的技术基础设施,或引导知识的应用等工作。一些专业的服务型企业已经开展了正确的知识管理工作。麦肯西、埃森哲以及A·T柯尼等咨询顾问公司都设有“知识管理主管”。惠普则在它的“产品运作部”中设立一个知识管理小组。 

知识管理部门设立的目的是为了方便其他部门而生产、分配和运用知识。所以,知识管理者的言谈举止不应该是让别人觉得他们更“有学问”,高高在上,这就与知识共享的初衷相违背了。事实上,知识管理人员应该扮演“谦逊”,“服务”等角色,来促进企业内部的知识交流。 

知识管理需要组织结构的支持。知识管理具有高度的政策性。知识管理需要相应的策略作为保证。如果在知识管理的初期没有相应的策略支持,那么就可以判定该组织中不会产生什么有价值的东西。同时,组织结构要进行相应的和适应性的调整。从企业内部来看,打破传统的金字塔式的层级管理结构,减少管理层次,取消部分管理层,从而使中间“梗阻”现象逐渐消失。从企业外部来看,企业通过采取缩小规模、重组、外包,以及聘用顾问和雇佣短期劳动力的办法来实现外部调整。 

我们相信,知识管理在国内企业的应用,通过借鉴国外先进的模式,结合国内企业的实际业务状况,一定会迎来新的一轮发展浪潮。

 

参考文献

1、企业管理中知识管理为何失灵,大卫·吉尔摩

2、建立有利于知识共享的企业文化的几点措施,人民网

3、建立以适应共享为基础的企业管理体系,KMCenter网

如何跨越知识鸿沟——知识共享的实现方法·上(AMT研究院 徐嵩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