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蓝海域KMPRO

以人为本科学构建学者知识库

2011-08-07 18:42

  

知识是在人类的生产与生活实践中产生的,产生的主体是人类。人类的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大部分以文字记载于各种印刷品或电子媒介上,如论文、著作、学术讲座等,这些都是机构库所要收藏的主要内容;而隐性知识没有以具体的文字表现出来,需通过知识发现的方法去研究显性知识之间的关系与规律,将隐性知识挖掘出来,或通过人们的交流,在交谈或辩论中将隐性知识揭示出来。每一个显性知识都是由人来发现的,并由某个学者来记录并表示成文字型的资源。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共同构成了人类的知识,学者是产生这些知识的主要体现者或承载者,如果我们将每位学者的知识收集起来,那么人类的知识就能够汇集起来,基于这一观点,提出构建学者知识库的思想。

  学者知识库在显性知识的保存方面首先为每一位学者建设其学术成果库,收集其论文、著作、科研报告等显性知识的学术成果。在隐性知识的挖掘上,采用符合各种标准的资源组织技术来揭示文献资源中的隐性知识,特别是通过建立人性化的学术交流平台,在共同交流中挖掘出学者未用文字表达出来的隐性知识,从而将学者知识库建设成集人类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于一体的最全的人类知识库,让后学站在前人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更高层次的发现与创造,不断创造人类更新、更高的文明。

  1 学者知识库的建设应以人为本

  学者知识库因学者而建,以方便学者研究、读者学习为归宿,因此学者知识库的建设应以人为本,要以有利于为学者存储资源、开展学术交流来建设,以有利于读者查阅资源、向学者请教来建设,这样才能得到学者的响应与支持,才能吸引更多的读者使用学者知识库。下面将分别从学者及读者的角度来分析。

  1.1 从学者的角度

  1.1.1 为学者全面、长久保存学术成果与学术活动按照数字资源建设的规律,为学者全面、长久保存其学术成果与学术活动,便于学术成果的发现与利用,扩大学术影响力,提升学者知名度。让学术成果流传后世,为后人所继承并发扬光大。

  1.1.2 建立学者自由学术空间,激发、保存创造力学术空间主要用于学者对自己的学术资源进行提交、授权、交流的管理,每个功能均是为了满足学者的个性化需求。如:学者空间要能提交学者的成果;随时记录学者的所思所想,以保存稍纵即逝的思想火花,便于日后梳理平时的学术积累,以形成完整的理论;具备良好的学术交流平台,能及时获取、回复读者对本人学术成果的信息反馈,在交流探讨中不断发现、完善学术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获得创新的灵感,让图书馆的学者服务渗入到学者的学术活动过程中,实现服务到人的目标。

  1.1.3 保护学者的知识产权科学研究存在一个从酝酿、初步成形、反复修正、成熟、公开发布的一个过程,虽然任何研究成果都是人类的共同财富,但科研成果还存在一个首创性与有偿使用的问题,在获得学者的许可之前,对一些暂不能公开的科研成果,系统应能从技术上不予公开与泄漏,让学者的成果处于自己的掌控状态。只有充分保证并满足学者的知识产权方面的需求,学者才能放心使用并主动参与到学者知识库的建设中来。

  1.2 从读者的角度

  1.2.1 提供灵活高效的资源发现功能 如:通过检索、导航、RSS等技术能迅速找到或发现所需要的学者、学术团体以及学术成果。

  1.2.2 提供学术交流功能 对感兴趣的资源能随时发表评论,营造学者与读者的互动,在探讨中释疑解惑,在争论中发现真理。

  1.2.3 设立读者个人空间 在该空间内,读者能保存感兴趣的学者、团体及找到的资源,能保留检索历史,便于下次查找同样的内容等。   

  2 学者知识库模型

  根据以人为本科学构建学者知识库的思想,学者知识库的模型应满足学者与读者对学者知识库的需求,综合第一部分的分析,学者知识库模型应具备资源存储、学术交流、学者空间、读者空间、综合应用平台5个功能模块。学者知识库模型见图1。

  2.1 资源存储模块

  资源存储是学者知识库最基本的功能,学者知识库的资源不仅包含学者的学术成果,还包括学者本人及其所在学术团体(也称机构)的有关信息。因此学者知识库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的实体,分别是学者、机构、成果。学者是学者知识库的源头,是学术成果的生产者、服务对象、使用者。机构是学者所在的学术团体,反映了学者所在学术团体的整体研究实力与背景。成果是指学者的学术资源,主要包括:①公开的学术成果:指学者已发表的各种学术成果,包括期刊论文、著作、专利等;②未公开的学术资源:指学者未正式发表的学术资源,如会议论文、科研报告、课件、学术报告、博客文章以及学术交流的内容;③学术背景资源:指学者、机构的学术背景方面的资源,包括学者或机构的介绍、学术资格证书、获奖证书、学术活动的图片与音影资料等。学者知识库资源的存储要能理清三个实体间的关系,科学合理地存储资源,建立以学者为中心的资源存储与应用结构体系。

  此外,学者的成果、研究领域、所在机构,都是不断变化着的。如学者的研究成果会不断增加,研究的领域会不断扩大,学者所在的机构也会因工作调动而变化。因此,学者知识库要能够对这些不同类型、不断变化、存在相互关系的实体进行有序管理,宜采用统一资源标识符(URI)与数据关联相结合的方法来解决。学者知识库中的每个资源(学者、机构、学术成果均可看成资源)均是独立唯一的,各个独立的资源可通过统一资源标识符(URI)来唯一标识,而资源之间的关联可在有关资源的表中增加关联字段来记录它们的关联情况。这样,在学者知识库中就能既唯一标识各个资源,又能准确地将各个资源的相互关系表示出来,实现关联调用。如根据学者,就能将学者的所有资源全部直接调用出来,体现学者这一核心的地位;根据机构就能调出该机构的所有学者,并根据关联可调用该机构所有学者的全部学术成果,也即间接调出了机构的学术成果,从而实现了机构库的功能,所以说学者知识库可以实现机构库的功能;但机构库却不能实现学者知识库的有关功能,因为机构库不收藏学者在别的机构产生的学术成果,而学者知识库要求收藏学者的全部学术成果。

  2.2 学术交流模块

  对学者而言,学术交流类似于某种程度的试金石,有助于对学术成果的检验,如得到同行的肯定,将有助于建立学者的信心;如得到质疑,也有助于学者发现问题、纠正问题、不断超越、接近真理;还能通过交流,觅到学术知音,有利于开展科研合作。

  学者知识库应充分利用学者与学术成果这两大开展学术交流的先天优势条件(学者是交流的主体、学术成果是交流的内容),开展与学者的学术交流。可在每一个资源上设立BBS讨论功能,并充分利用CHAT聊天、白板、留言簿、邮件等多种学术交流方式,以满足不同情况下的学术交流。在设计各种交流技术时应注意不同交流方式的使用场合:CHAT聊天、白板,是最直接最好的交流方式,但需要学者与读者同时在线并且学者愿意在线回答;BBS评论适用于直接对学者的某一个资源发表意见;留言簿、邮件适用于离线对学者发表一些想法与意见;还可以选择PDA、手机等即时通信技术,迅速、实时地获取、传达交流信息,让学术交流随时随地均可进行。

  2.3 学者空间模块

  学者空间是学者的个人天地,学者可对自己的个人信息进行管理。如对自己的学术成果进行提交、修改、删除、发布;设定资源的开放范围与级别;记录自己的随思所想,留下灵感,便于思想的积累;管理BBS言论、回复读者意见或与某位读者进行交流。

  2.4 读者空间模块

  读者空间是读者的个人天地,读者可设定并调用自己个人信息,如:保存感兴趣的资源、学者、机构等信息;对某个资源、某位学者等发表评论,或与学者开展进一步的交流;设定自己感兴趣的学科、常用检索词、保留个人检索历史等,便于日后的直接调用。

  2.5 综合应用平台模块

  综合应用平台应具备基本的检索、RSS、导航功能。检索有普通检索与学者检索,普通检索就是通常对资源元数据的检索,学者检索主要是专指对学者库中学者的检索,对通过学者检索而检索到的学者,要能显示学者的独立页面,在该页面上的资源将全部是该学者的资源,不能出现同名同姓者的资源;学者导航功能,要方便找到感兴趣的学者;RSS功能要能实现同类资源(包括学者或资源)的聚类;对学者下面的学术成果(包括学者及所在学术团体的机构),读者要能随时随地发表评论,并同时提供CHAT聊天、白板、留言簿、邮件、资源推荐等多种学术交流的渠道。综合平台还要具备用户身份认证功能,根据用户的身份及其权限在上述其他功能之间自由切换。

  3 利用机构库的研究成果,推进学者知识库德建设

  3.1 将学者作为元机构,在机构库的基础上跳跃式发展

  当今的科学研究,学科互相交叉,科研合作日益密切,科学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而往往是一个团队在集体拚博,学者的研究离不开所在学术团队(也即机构)的整体研究。学者是学术成果的直接产生者,机构是学术成果的间接产生者,我们可以将学者看成是一个特殊的机构,与通常所说的机构一样,同样有名称及学术成果,但他没有下级机构,是最末一级的机构。因此学者其实是一个元机构,是最小的不能再分的元机构,并且只有元机构才能直接产生学术成果。既然学者也是机构,因此学者知识库的建设也可以看成是机构库的建设,只要在现有机构库理论的基础上,将学者与机构的关系理清,那么目前已趋成熟的机构库的研究成果就可以直接为学者知识库所借用,机构库所具备的功能在学者知识库中均能得到实现,学者知识库就能在机构库研究的基础之上得到跳跃式发展。

  如:笔者所在的苏州大学(以下简称“我校”)在以Dspace建设学者知识库时,就将学者看作学院下最小的机构(communities),即上述讲的元机构,在学者之下,再根据学者的成果类型,分别建立相应的专题(collections),如论文、著作、专利等,即形成了“学院(机构)-学者-专题-资源”的学者知识库的结构。由于将学者也作为机构,就使学者知识库建设方法完全符合Dspace的设计思路,在不更改Dspace机构库平台结构的情况下,就能够直接进行学者知识库的建设。

  3.2 在机构库平台上增加学术交流功能

  目前国内外机构库的研究日趋成熟,出现了大量优秀的机构库建设软件平台,这些平台在对机构资源的存储与管理方面具有灵活而卓越的功能,但在学术交流方面好多平台没有提供这样的功能,因此我们在利用这些机构库平台来建设学者知识库时,宜在此基础上作一些学术交流方面的二次开发,以实现学者知识库的功能需求。

  如:Dspace是较为成熟的机构库建设平台,国内外大量高校与科研院所使用它来构建本单位的机构库,但不足的是Dspace没有学术交流功能,无法在读者及学者间开展学术交流。为此我校在Dspace的基础上进行了BBS的二次开发。

  我校根据Dspace的每一条条目均有一个唯一的ID号,单独开发了一个BBS模块,它与Dspace系统是两个并行的模块系统,中间只通过一个ID号联系,通过ID号来调用、存储、显示BBS模块中的数据。BBS模块主要嵌入在资源显示页面的下部,读者在看完学者的资源后,可随时在下面的BBS区发表评论。学者在登录后可对评论进行回复,也可对不当言论进行屏蔽不让其显示,以保护学者。

  BBS的开发框架与Dspace一样,通过servlet与jsp页面来实现,当用户访问某个资源的网页时,系统根据网址,通过web.xml找到响应请求的servlet,待servlet完成请求,再将请求转到jsp响应页面的用户界面。其中servlet通过数据库访问程序完成逻辑层的操作,而jsp完成表现层的作用。

  用户在提交自己的留言时,将所针对的条目所属专题的提交群组id记录到数据库中,同时记录用户的信息与条目的其他有关信息。管理者同时可以管理多个专题中条目的留言,只要满足数据库记录的提交群组存在于以上的映射群组,即登录的管理者所属的群组。

  由于二次开发的BBS系统是独立的功能模块,其与Dspace只通过ID号实现数据的调用,因此以后不管Dspace如何升级,只要将BBS模块再次嵌入升级后的资源显示页面中即可,而BBS模块本身的结构与程序不用重新修改,这样就保证了在Dspace升级后,BBS功能可继续使用。

  4 以人为本,建立学者知识库的科学管理机制

  学者知识库的建设不但要遵循学者知识库本身的规律,更要坚持以人为本,建立一套人性化的科学管理机制才能让学者支持、读者满意,学者知识库才能顺利建设,并不断发展。

  4.1 资源建设标准化

  标准化才能国际化,学者知识库涉及到几乎所有类型的文献。如何科学有序地存储资源,实现不同类型资源的整合、统一检索、知识聚类、知识发现,实现与其他数据库的资源交换,这些都必须考虑数据标准化的问题。特别是学者知识库中存在学者、机构这两个新型资源,宜制订与之相应的元数据标准,以规范对学者、机构的描述与必要信息的采集。通过这些标准的制订,将有助于必要信息的收集与资源的科学存储,有助于对学者与机构的学术成就与研究能力准确定位。

  4.2 保护学者知识产权

  学者都希望自己的学术思想能得到广泛传播,但又担心不能获得首创性的地位。公开出版物如期刊、图书、专利等,解决了首创性的问题,使某种学术思想是哪位学者率先提出有据可依,但这些公开出版物只能传播学者的单篇著作,不能完整、系统地介绍学者及其本人的其他论著,不利于学术思想的完整传播。学者知识库的建设彻底解决了这一问题,但同时还存在学者不愿意公开共享的一些非公开发表的资源,如科研报告、会议论文等。因此学者的资源存在能共享与不能共享的两种情况,应让学者本人有权自己决定是否共享。这样将有利于解决学者在传播自己学术思想时的顾虑,让学者想传播的学术思想能够借助学者知识库得到广泛传播,而暂时不想公开的学术思想也能得到安全收藏。

  4.3 严格审核,确保质量

  学者知识库中的资源分两种:一种是已固化的资源,主要指已公开出版发行的学术成果,这部分资源是学者的正式学术成果而被永久收藏,是学者知识库的核心资源与价值基础。对读者来说,因这部分资源已公开发行,具有真实可信度,是读者重点学习的内容。因此对这部分资源,学者知识库建设责任部门,如图书馆必须确保这些资源的真实性,应承担真实性审核的责任。另一种是非固化的资源,主要指未公开发表的资源,如课件、报告、学术交流的内容,学者的博客等。这些内容不同于公开发表的论著,特别是学术交流大都是随思所想,未经过反复斟酌,没有经过严格的第三方审核,因此对这部分内容的真实性、正确性,应由当事人如学者或读者负责,建设责任部门图书馆无需负责,但图书馆应对暴力语言(如:反动、恐怖、黄色语言)进行审核与禁止。为此,学者知识库在建设时,应建立相应的审核流程,以确保学者知识库建设的质量与有序进行。

  4.4 树立榜样,循序渐进

  学者知识库建设初期,许多学者还不大理解公开获取的理念,对学者知识库还在观望,因此有必要将本机构有影响的学术带头人先收录进学者知识库,这样别的教授在看到他们最信服的学科带头人加入后,就会放心加入学者知识库。

  4.5 以学者知识库作为学术成就考核依据

  由于学者知识库存储了学者的学术成果,并且这些成果的真实性得到了机构(图书馆)的审核,既规范又具有权威性与合法性,可作为考核、职称评审时的依据,通过查询学者知识库就能官方了解学者发表了多少篇论著,同时也可作为评定学者学术成就的工具。并且,通过这种办法也能促使学者将自己的学术成果尽快主动提交到学者知识库中,这将十分有利于学者知识库的建设。

  学者知识库的理念符合学术资源产生的自然规律,即:学术资源是由学者直接产生的,机构只是学术资源的间接产生者,它巧妙地破解了目前机构库建设中的两个难点问题:学者支持度和知识产权的问题,为机构库的建设提供了一种最佳的可行方案,通过学者知识库的建设,将会引导机构库建设走出低谷,走上正轨。

  以人为本,科学构建学者知识库,将会更好地满足学者科学研究的需要,让读者迅速找到感兴趣的学者与资源,特别是通过学术交流,学术日臻完善,还能学到书本上没有的隐性知识,实现学者与读者的双赢,最终实现人类知识的永续流传,新的知识不断涌现,迎来人类文化的空前繁荣。

kmpro知识管理系统

kmpro系统试用

本文作者:何继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