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大家分享的题目是中国KM落地模式和发展趋势。首先解读一下中国知识管理的典型模式;第二从对标,我们离MAKE有多远?第三知识管理发展趋势,希望给大家有所启发。我总结了中国企业在知识管理当中的落地模式,一是知识资产导向,为什么这么理解?实际上有它的理论基础,现在很多企业都在提基于知识资源、基于核心能力如何竞争,核心能力非常重要,从个人能力到组织能力到团队能力。我特别关注国外有一个学者叫南希·狄克逊写了一本书《Common Knowledge》,就是共有知识,这是产生于公司内部的,由聪明的员工通过创新方式产生的知识,这种知识才是企业最应该管理的知识,因为这种知识体现了企业的核心能力,这是有核心导向。
很多企业提知识库,不仅是知识库,还有知识仓库,很多企业不是没有知识,已经存在在业务系统当中了,有一些过程和文档,有哪些可以进入企业的知识仓库呢?怎么进行知识的提炼、加工和审核呢?这个非常重要,所以从IT方面非常重要,关注结构化的方式,知识仓库关注非结构化的文档型资产,怎么样提炼、审核和存储,会有这样的发展趋势。所以在这一块,国内外很多企业都在关注知识仓库的规划,包括他们怎么落地,我们跟国内的企业合作、探索,怎么样规划呢?这是一个企业的实力,怎么描述知识,就是标识,一个知识可以打上多少标识?从企业类型的角度属于法规、案例、方法论,从业务活动属于某个业务环节,甚至还有很多其他的标识可以打上去。有了这些标识,不断企业存在什么地方和什么系统里面,员工很容易找到它,这是从技术层面很重要的发展趋势。
知识仓库如何规划和落地。很多企业说建了知识库,没有到知识仓库的高度,但已经管理了很多知识,如何让员工在工作当中方便的运用这些知识,在工作当中沉淀知识呢?感谢一位管理学者达文波特,他提出了一些观点Just-in-time。怎么让业务系统在业务梳理过程当中获取知识,怎么样能够让业务推送给业务系统,有很多业务模式和方法。大家最常见的落地方法就是流程的观念,内部有很多审批流程,如何流程结点上关联到一些知识点?很多知识实际上不能用培训的方式给员工,而嵌入到员工当中,叫嵌入式学习。还有一个非常关键的,我们叫BAM,核心实现了人与流程,包括流程当中的输入、输出,包括提成如何一体化的管理起来。我们做的营销品牌推广都是复杂的多部门活动,活动当中有很多产出,一定要开会、分解任务,走审批流程,要沉淀某个文档,怎么把这些关键业务的环节固化,包括在关键业务有什么模板、规范、制度供我参考?把它固化下来。
这是房地产企业关注的,房地产前端的投资、拿地非常重要,以往房地产企业没有IT平台管理,但是企业规模变大了,全国各地甚至在国外都有拿地项目,怎么做可行性分析,一定要固化,所以飞机关注投资、分析和可行性研究,如何固化,大活动包括哪些环节,实现了管理业务活动本身的规范化管理,同时也是知识化管理,这是一种比较好的流程和知识结合的模式。第二种是工作流程导向,当然也有一些企业,国外的跨国型企业非常支持实践社区导向,怎么样把组织效率型模式和非正式组织的情感模式有效地结合,实际上非常重要,国内企业也在关注到实践社区,通过实践社区勾勒企业内部的组织。这一块又有一个学者,瑞士人温格提出了理论,它提到更高的高度,第一代是功能导向,第二代是市场导向,第三代是团队为主,第四代就是知识社区。所以国外非常关注COP的构建,对企业文化的影响力更大。
当然,也很遗憾我看到国内很多知识管理的案例及往往在COP方面做得比较好的还很少,为什么这样好的一种模式没有更有效的落地呢?是文化的问题是土壤的问题还是什么样的问题,这里面有更深刻的因素等着我们思考。从实践社区构建肯定要有构建的方式和方法,现在的WAP2.0·维基对社区提供了很多支撑,外包有很多手段,有博客、论坛、专家、互助和搜索,最核心的是关注企业COP怎么组织这群人,他们在共同的领域可能是知识管理,可能是信息化,怎么形成一个社区,在里面分享鲜活的实践,这个更重要。
国内很多组织没有提到COP的高度,但会提到内部的专家体系,这是国内企业更现实的途径。如何把专家组织起来,以专家为核心把圈子放大,形成更大的COP平台。国内很多组织先推荐专家,我可以与专家互助,可以向他提问,所有专家在平台上的行为都有记录,给予他们激励,这对企业文化的变革和塑造非常有帮助的一种手段。
还有一种就是员工成长导向,知识管理不仅关注组织能力的提升,也要关注员工个体怎么提升,从员工成长导向出发关注到基层员工的薪酬非常重要。怎么样做系统思考,怎么样群策群力,怎么避免个人智商很高,团队智商很低?如何落地,有很多人实践,如果一个组织不先成为一个教学型组织的话,它是无法成为学习型组织的。
我觉得个人的知识管理非常重要,员工成长导向,员工不仅要有智商、情商,还要有知商,是不是善于整理、善于学习、善于应用知识非常重要。看到一个故事,IBM专门请管理层请著名编剧,给IBM培训如何讲故事,讲故事是管理者非常重要的技能,对个人来说如何提升自己的搜集、整理、学习、应用和分享知识的能力非常重要,国外和国内有一些实践。
还有一种模式可能更重要,就是机制支撑导向,对于知识管理如何衡量和评估?包括KSC加强之间的平衡,评价企业在学习与成长做得怎么样,很多企业在应用KSC的过程当中,在学习与成长的维度非常务虚,如何落到实处?知识管理做到最后,人的转变最重要,如何转变?有几个可能的指标,一个是目标,目标的指标包括KPI,还有KBI也非常重要,很多企业老总提出一个观点,知识管理首先是中层管理者的行为要改变,中层管理者要有知识管理的行为,要分享、学习和创新。分享如何定义?我们公司有什么故事和案例体现分享?内部不断地传播这些故事,可以把知识管理导向行为放大、强化,坚持久了文化就可以形成了。还有能力,KCI,什么才是知识型员工,如何进行评价?要做知识评估要有什么新能力?也有一些评估指标,我们和不同的企业都有实践,从KPI、KBI、KCI,不同的维度。
还有IT维度,整个门户整合导向。里面很核心的趋势,就是以功能为导向到以人为导向的转变,大家现在很喜欢互联网,这是很重要的变化和趋势,我们在内部如何适应这种互联网趋势,怎么让在内部实现以功能为导向到以人为导向,就是以门户为导向,实现知识化的层级。我总结了知识管理可能的六大落地模式,有没有其他的模式?我觉得大家可以探讨,也可以留待各位在企业实践中梳理、沉淀和总结,我相信还有落地模式,我总结的六大落地模式是目前很多企业都会考虑到的。
我们离MAKE有多远?MAKE怎么定义最受推崇的知识型企业,有哪些指标?我们理解有8个维度,有领导力、文化、组织共享与协作,再往上就是创新、组织学习,客户知识、智力资本的管理。对标MAKE,我感受最深的两个维度国内企业做得不够,一是创新,二是智力资本管理。国内的企业包括中国政府都在提创新,到底怎样做创新?其实不同的企业都有不同的创新实践,有靠内部能力的开发新领域的,有一种是提升能力的,也是开发新领域,可能借鉴别人的,比如说宝洁非常强调开发性创新,宝洁的创新是内部涌现出来的,CEO提出一个要求,50%的创新来自于外部,与大学和科研院所结合。还有其他的创新,包括改良式、投资型的创新。我感受最深的就是从封闭式创新走向开创式创新,与企业的整个竞争环境的变化有关,以往企业竞争是扑克规则,好牌致胜,秘诀和诀窍不能为他人所知。现在社会越来越开放,就是象棋规则,大家的牌都是一样的,棋子都是一样的,更重要的是你怎么布局,打法致胜。企业竞争的环境、规则的改变,很多国外的专家和企业都从封闭式创新走向开放式创新,这是一个趋势。
还有智力资本管理,企业做创新,创新有很多成果,给企业带来什么价值?使无形资产可以可量度化,这也是非常重要的发展方向,所以在创新管理和智力资本管理,这是国内企业与国外先进企业差距更大的地方,我们如何对标MAKE,在这方面迎头赶上,这对中国企业也是一种挑战。我也有一种思考,一个优秀的组织、一个成功的组织的成功基因在什么地方?成功基因到底有什么不同?大猩猩和人的基因差异不超过5%,正因为这5%,人可以成为人,大猩猩还在森林里面。这5%包括了远见,在别人没有开始做的你已经开始做了,当别人做得很好的时候你已经换跑道了。第二有路径,光有远见没有路径就是胡思乱想,大家很怕这样的员工,给建议但不给实现的路径,最后变成了牢骚。最后有没有定力,能不能坚持非常重要。正是因为不容易,有少数的组织成为优秀的组织,如果每个人都可以达到就没有优秀和平庸的区别,这是优秀企业的成功基因,对于成功基因有没有原件、路径和定力非常重要。
本文作者:夏敬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