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嘉宾—陈宝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管理学博士,经济学博士后)
各位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非常荣幸今天能够在知识管理这个领域和这么多银行的朋友分享一下我的想法。这个想法目前还是比较粗浅的认识,希望大家跟我进行交流。
当我接到今天要分享金融领域的知识管理问题,我在想今年什么是热点问题,我翻政府工作报告,搜关键词,最热的是什么呢?不过于物联网、云计算,怎么样和银行系统的知识管理结合呢?我又看了一下国家制定的策略,云计算应用是现在正在做的十大产业之一。
物联网和云计算的问题,到今年为止已远远超过了经济意义上的名词,在中国已被政治化,写入了政府的工作报告,并正在做相关的产业规划等研究。什么是物联网,什么是云计算。哪个行业更能够有基础实施云计算和物联网的运营模式呢?我们觉得还是金融,那么到底面对云计算,物联网环境,金融业如何应对?管理业如何入手呢
目前我正带领一个团队在理顺物联网的体系,在重新讨论物联网的定义,但是真的没有正确物联网的定义。什么叫物联网?物联网在中国最热的提法是2009年8月7日由温总理提出来的。于是,中国大唐电信等群聚到无锡,宣布了物联网的成立,于是很多县级以上单位就开了物联网规划,来自金融业的各个系统都与物联网相关。如电子银行等,电子银行肯定要涉及智能卡,涉及智能终端,要考虑未来的智能终端如何接入,这些都是物联网的延伸。
对于物联网的定义,在中国出现了几大派别:
第一,国际电联在05年11月份召开的会议上认为物联网就是无所不在的网络,主要是通过在物体中镶嵌入传感技术,使物体能够被跟踪的技术。
第二,IBM以智慧地球的理念对中国物联网市场进行定义,其中包括智慧城市等理念。
第三,EPC和RFID。EPC一个最主要的应用就是高速公路的不停车收费系统。RFID是无线射频识别,也叫电子标签。EPC认为物联网的核心是是对每一个物体的标识,它可以把整个地球上的东西标一个号,所以RFID是物联网的核心,统领物联网的发展方向。
第四,中科院对把物联网和传感网进行了混同,他认为传感网就是物联网。
第五,银行的一些增值服务也好与运营商的结合是非常紧密的。物联网就是通过射频识别、红外传感等信息的传感设备,它还必须按照约定的协议,如果不按照约定的协议达不到的,把任何物体与网络连接起来,以实现等等管理的形式。目的就是让所有的物体与网络相连接,这就是物联网。
在这个定义里面,特别是现阶段的应用技术和物联网的核心技术,这个定义还是可以指导应用。当然在这前提下有两个含义,第一,它的核心还是互联网,他们的所有信息只有通过互联网才可以交互。第二,就是用户的终端,已经从现在我们手上的各类PC演化成为各种手持终端,以至于延伸到各个物体的自动终端,这个是能够为我们整个的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变革性的技术。所以说物联网在目前比较流行的领域分为三层,第一个传感层、第二传输层,第三应用层,但这对长远而言还是有局限性的。
什么叫云计算呢?在“十一五”初期大家都知道金融系统有一站两网四库设计。其中就有一个金卡工程,金卡工程的结果就是使得各银行之间能够相互结算,这个就是一站两网四库在金融领域落地标准。随着金融系统的政务推进,大家可以想到从2005年时逐步实行了数据大集中,因为全球各大公司也曾经走过这种管理模式,包括许多世界500强都想做,但是基本上都没有做到。然而国内做的很快,09年基本上都完成了,并且5个大商业银行通过人民银行实现了信用信息的共享,目前在欠发达地区也能实现。数据大集中以后,有些银行又把数据中心逐步施行外包,并且在数据中心里面逐步通过服务器用内网软件,而不用下载。因此服务器软件得到了发展,将来再进一步就是直接把数据中心转交给其他方来运营。原先的数据中心逐步外包,最后把数据也移交,只需计算机插在墙上,数据就能交给别人运营了。这就叫云。云对银行来讲是最可以预见的,基于资金的服务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很多这种资金的存取终端都有了,我不必要知道在哪。你也不用知道这个钱存在哪了,你的钱就是一个符号。要买东西只需刷卡就可以了,这就叫现实的云。
在未来信息数据里信息装备都只会有一个人机交换的界面,包括视听设备,屏幕尺度会加大等。输入可以不用键盘了,思维就可以输入等。这个就叫云。未来的计算机里不再会有数据,也不会有应用软件,没有必要,不要有应用,也不要有数据。
就像一个大蓄水池,加入到云里面会获得整个云资源,虚拟资产将会被放大。现在我们可以知道,未来国内在推进云计算、物联网的过程中。金融系统将会是引入云计算进展最快的行业。今天在这虽然是做知识管理的交流,但是跟大家同时分享的就是云计算就在我们身边。那在物联网和云计算的大环境下,如何更好的去运用知识管理到我们的金融业里来?
第一,在这种环境下我们要广泛推进金融业的两个转变。
1. 产业结构的转变。
现在的企业结构还是“劳动密集型的”企业,主要是通过人,内部还有正式工、合同工等等的区别。知识管理能够使得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转变,同时能够促进劳动方式的转变。
2. 第二个转变事件服务向全过程服务的转变。
现在金融业的服务基本上都是事件服务,知识管理就能够充分运用,使得事件的服务向全过程服务转变。就是你的资金的预期以及到资金的回收都有一个全过程的服务。比如你的款贷出去了是给谁了?你的钱是否安全,这个与你的知识管理是分不开的。
第二,知识管理的利用领域。
1. 提升服务的技术手段,你的工作日志写完后有几位查阅过,这是有据可查的。
2. 优化服务流程,通过知识元素的引进能够使得金融系统的业务流程得以充分优化,这也是未来开发的方向。
3. 延伸监督检查和服务范围,在金融领域里国际公信力对企业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在此我也向做知识管理的企业以及在应用知识管理的金融业提出一个建议,就是通过知识管理来推进金融业的五化融合,就是做到金融领域的信息采集自动化,金融装备数据化,服务过程智能化,监管服务网络化,交流合作国际化。这个才是我们发展的方向。
建设基于物联网、云计算应用的知识库管理服务,包括实施网络化的自动信息的采集、知识的数据处理,资金全球供应链的跟踪及全球信息化的共享模式等都是知识库所涉及的方方面面。
第三,软件比硬件更重要。各位均来自金融业的管理层或业务层,我们都知道,在金融信息化的初期,金融领域大量采购了很多知名国际跨国公司软件、硬件,尤其是硬件。金融系统的服务要求是从全国来说应该是要求最高的,系统集成产品也应该是最优秀的。
基于前期的金融系统国际化的构建,在金融系统里面已经进入了一个相对比较先进的信息化网络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建的再好,如果里面没有内容也不行。知识管理的内容应该拓宽,不只是基于知识的管理、分类,应该拓展到整个的业务流程里,包括银行里面各类信息资源。银行的信息资源极其丰富,如何把这些信息作为资源去辅助现在银行的风险管理及决策,正是现在金融系统企业所面临的最大机遇,同时也是为金融系统企业提供金融知识管理服务的企业所能带来的最大帮助。
这也对从事知识库服务的企业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实行统一管理,确保知识不失真;如何能更大范围的进行共享和交流;如何不断完善、更新知识库的内容以适应业务需求等等。要做好国际化的策划和知识设备建设,知识的问题是一个双刃剑。面对现在国内金融业的逐步开放,面对客户的多样化,产品的多样化,以及经济结构的多样化如何能使金融服务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除了一个又一个比较完善的金融装备以外,服务能力国际化更为重要。并不是装了一套软件就完成了建设,而是在软件运营的过程中,金融领域对风险的判断,对过去智慧的整合,特别是成功以及失败经验的整合才是最重要的。
金融行业企业需要通过知识库的建立,逐步打造中国的智慧金融体系。在现有的领域里面,包括智能的服务监督系统,风险评估系统,信用建设等等体系都已经存在并有效运营着,但是这里面最缺的是什么?就是知识库的建设。所以其应用潜力非常大且机遇也非常好。
智慧的金融包括更透彻的感知,感知社会我们客户、经济的风吹草动。更全面的互联,把知识、经验、信息整体的进行共享,达到一个更智慧的领域。而云计算的引入将会使金融业面临一个重大改革,包括大脑和中枢性的、专业的云计算模式、云和端的服务,还有做好金融服务商和电信运营商之间的联系和接口等。
在知识管理的过程中,要充分的做到开放、合作、共赢,同时优化整个金融系统知识管理的生态环境。在此我有一些建议也是提供给我们金融系统的嘉宾们。
第一点,推进知识管理在金融领域的普及。
第二点,构建能够实现知识管理数据大范围共享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如果一个知识是一个点的话那不叫知识,如果知识能够被大范围共享才可以带来更大的收益。知识库最大的核心价值在于知识贡献。在知识管理的同时,加强信息资源的力度和开发的深度。
第三点,倡导积极创新。金融业知识管理知识管理从业人员应积极考虑怎么样把知识管理的项目、平台、资源做商业化的运营及大范围的共享。
第四点,要鼓励、支持第三方平台的服务应用。推进第三方的服务对于银行风险的降低是非常有必要的,国外很多银行都引入了这种评估的机制,建立了交流。
以上就是我的演讲,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