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行业信息化建设现状
来源: 时间:2002-06-12 15:14 作者:AMTeam.org
图书馆行业信息化建设现状
打造硬件基础
现代图书馆行业的信息化基础建设可以分为几个阶段:图书馆的业务自动化管理建设、本单位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联合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
本单位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目前主要集中在省级图书馆和重点大学图书馆、大型科研机构图书馆(如图1)。图书馆的网络系统建设目标、网络技术现状及今后的发展前景,一般采用以千兆以太网为主干、独享10Mbps到桌面的星型网络结构建设方案。图书馆的网络设备由于要确保用户可以从任意点实现对网络的访问并且快速支持用户的访问,图书馆行业在选用网络设备上一般倾向于国外品牌(如图2)。如3Com的CoreBuilder
9000提供了很高的核心交换容量,体现了千兆位以太网、ATM和多层交换,并且具有高性能WAN访问和多服务信息流合并所需要的特殊能力,可以把网络基础设施合并到一个强大的结构中,大大简化了复杂的网络。Cisco交换机也由于最佳的性能、可管理性、灵活性以及优质的投资保护走进了中央党校的图书馆网络。
服务器作为图书馆信息化基础设备,主要作用是负责管理目录数据的索引和查询,对象服务器负责管理数字化数据,可以由图书馆设立,也可以由任何社会信息部门设立。读者通过广域网或图书馆内部的局域网(电子阅览室)发出查询请求,经Web服务器处理后传递给图书馆服务器(类似于查询目录卡片),图书馆服务器将查询结果通知对象服务器,并由对象服务器取出最终结果送达读者,这就实现了数字图书馆对象数据的发布。
因为数字图书馆提供的内容信息十分广泛,而电子内容信息的大规模制作也是数字图书馆解决方案所必须考虑的部分。数字图书馆需要将传统的图书馆纸张文档通过扫描、图像优化、压缩归档等数字化技术加工成电子化的信息数据,并写入光盘中,最终保存在镜像服务器大容量硬盘中进行高质量的保存和管理,并提供网上高速的存取服务。
所以,在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必须要求服务器具有集中管理性、可扩展性、高速传输性等优越功能。从图书馆行业的信息化建设现状来看,国外品牌仍然占该行业的大部分,但由于国内服务器产品的迅速发展,也有相当部分的图书馆愿意选用国内品牌的服务器,(见图3)。如联想服务器即被复旦大学和西安交大的图书馆选用,曙光服务器也在相当数量的图书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而作为图书馆需求数量最多的PC产品来看,国内品牌占据着该行业市场的绝对比例(见图4),选择的原因主要在于快捷的本地化服务和灵活的付款方式,尤其是后者令缺少资金的图书馆更倾向选择国内品牌。
扫描建设需求
图书馆馆藏图书数字化主要需求有两种:一种需要高分辨率的扫描仪,主要针对善本书、拓片、精美画册;二是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的需求。数字化加工同时对速度、分辨率都有较高要求。在分辨率方面,馆藏部分藏书基本采用300
dpi分辨率扫描,可供后期的OCR识别。网上浏览用150 dpi显示画面,在目前网络带宽的基础上保证了网络传输速度和图像的质量。
目前,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中扫描仪的高端产品市场占有率仍然集中在国外品牌。例如,国家图书馆对于特别珍贵的宋元善本图书的数字化加工,专门从德国购进一台非接触式的扫描仪。
但对于图书馆行业数字资源大规模建设的要求则主要集中在中端产品,主要考虑因素是成本的降低和数字制造设备的更新速度。图书馆行业对中端产品的选择,大部分是以性价比作为影响购买的主要因素(如图5)。
当然,由于图书馆的特殊性,对于数字化的生产也产生了特殊的需要,尤其是年代久远的大的影图的处理。通常的作法是将影图挂在墙上,用数码相机一块块拍完后进行拼接。如辽宁省图书馆在对大的影图进行数字化制造时,就是采用IBM的Time
Delay and Integration(TDI)数字照相机进行拍照,并将其整合,然后存储到数字图书馆服务器中,用户通过普通浏览器可以访问。
由于图书馆的特点,数据管理呈现出数据管理、更新和维护较为困难,数据的检索和更新性较慢、实时和传输性较差,数据的可扩充性和共享性较差等难点,因此很多图书馆用网络储存的方法解决这些难题。将存储设备直接挂接在主干交换机上,脱离了原有服务器,这样既可以轻松实现视频点播,减轻服务器的负担,也可以实现用网络存储扩充整个网络系统的存储容量。
目前,图书馆行业对网络存储设备的主要需求在于:要求存储设备安装简便、易操作和体积小、存储量大。如Maxtor公司的MaxAttach
NAS 4100网络存储系统可与各种操作系统平台实现无缝链接,从而成为大多数图书馆的首选。 展望数图前景
随着图书馆行业信息化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的完成,实现图书馆全面的联合,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图书馆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这也给专注于图书馆IT市场的厂商带来了机会。
1、数字图书馆软/硬件基础设施的继续升级和建设。
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建设将拥有超大容量的分布式资源库群、超大规模并发用户的访问和全年365天、每天24小时面向全球提供服务等特征,需要稳定可靠、可扩展的运行系统,必须配置高性能的软/硬件基础设施给予保障。
这些基础设施主要包括大型高速交换机、路由器、光端设备、并行处理的高性能服务器,以及操作系统、信息安全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和其他相关系统等。
2、中文多媒体数字资源库群的发展。
协调图书馆等信息拥有单位和制作网上资源的机构,制作一批体现民族特色的高质量、超大规模、分布式的中文多媒体数字资源库群,总容量不低于20TB。这些资源库要按照中国数字图书馆应用系统的要求进行组织加工,通过网络为用户提供高效跨库、无缝连接的服务。同时,采用相关技术,将已有各类高质量的数据库与数字图书馆资源库实现互联,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3、引进若干国外专题资源库。
根据国内图书馆等信息提供单位的需要,通过联合采购的方式,集中引进若干国内建设急需的国外专题资源库,提供国内教育和科研等用户使用,补充数字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的不足。
4、实现全国大部分地区图书馆等信息提供单位文献资源的联合采编和馆际互借。
联合采编不仅可以为图书馆等信息提供单位节约成本,更重要的是所生产的书目数据将为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建设提供不可缺少的原数据。
5、数字图书馆应用系统不断完善。
数字图书馆是一类可扩展的知识网络系统,完成对知识和数字化资源的采集、加工、处理、存储、归档、组织、发布和利用(含版权保护)等全过程。这种系统要涵盖多个分布式的、超大规模的、具有可互操作的异构多媒体资源库群,通过互联网对国内外用户提供高效跨库、无缝连接的信息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