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管理在广电行业的应用 来源: 时间:2003-02-13 13:15 作者: AMTeam.org 内容管理在广电行业的应用 编者按: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节目中心储存了近10万个小时的节目。上海市广播科学研究所与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节目中心、技术中心制作部一起合作开发了国内广电行业首家媒体资产管理系统,有效地解决了这个管理难题。 内容管理走向了应用,让我们看一看用户对它的感受和评价。 在媒体行业,数字时代对内容存储管理的要求就是媒体资产管理系统。对于媒体资产管理系统既可以从新名词、新思路角度来思考,也可以从对老系统的认识上来理解。它是立足于现代,着眼于未来的事业;它既是文化事业,又是内容产业。这是一个既让人兴奋,又让人踌躇的系统。让我们兴奋的是,只有进行内容管理,才知道我们拥有些什么,又能利用它来创造些什么;让我们踌躇的是,这么大的投入,投入产出比是多少?是否能达到我们所期望的效果? 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的数字媒体存储中心目前的正常运营,说明了最初下决心建设这一内容管理系统的正确性和超前性。我们现在这个数字媒体存储中心是行业内首家,在目前已运行的系统中,可以说在全国乃至亚洲都是最大的。 问题是这样提出的: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节目中心储存了六七万盒电视节目录像带,有近10万个小时的节目。上海电视台、东方电视台、上海有线电视台两年以前的节目带都放在这里,库房面积已达900多平方米,而且录像带的数量仍在加速增长。 这是一批珍贵的历史文化产品,它记录了时代的发展步伐,能够被重复利用,乃至创造价值。但是,正因为这个原因,它们又得妥善保存。这些录像带的保存周期大概是10年,每10年必须翻录一次,否则这些节目带就会损坏掉。所以,一些比较珍贵的录像带,一般不轻易使用,这又限制了这些文化产品的价值创造。而要分类管理这些资料带,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为此,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的领导决心“一步到位”,将音像馆里面的电视节目实现数字化存储、管理。1999年,这一课题摆到了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下属的上海市广播科学研究所的议事日程上。 于是,由上海市广播科学研究所组织实施,并与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节目中心、技术中心制作部一起合作开发了国内广电行业首家媒体资产管理系统。其中,由节目中心确定编目、检索和媒体资产创建的工作流程,而科研所进行技术的集成实现和系统的组织实施。该系统于2002年1月在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正式投入运营,同时该系统在信息中心宽频系统的建设中起了重大作用,而宽频系统的建设又促进了媒体资产管理系统的进一步完善和性能趋向稳定。 整个系统按媒体资产的科学管理模式和实际应用的要求进行设计,包括9个工作环节:著录、著录审校、数字化转存判断、数字化转存、标引计划、标引、标引审校、浏览查询以及下载解码还原,并对视频节目资料的整合规律、编目流程和开发应用进行了全方位的管理,为媒体资源的共享、多个网络平台多个层面的应用打下了必要的基础。 我们在整个编目的过程中引入了工作流的概念。在一个工作流中,给不同的编目角色提供不同的工作篮,同时每个角色具有对工作篮不同的操作权限。每个角色的任务文档放在各自的工作篮中完成任务后,将节目文档传到下一个工作篮,各个角色的划分做到了任务不重复。 整个建设过程历时两年多,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认识到要建设一个真正有效的内容管理系统有必要注意以下问题: 要分阶段实施,达到一个良性循环。节目资料是一个海量存储,建设一个系统需要较大的投入;同时媒体资产管理系统是数字传媒的核心,涉及到向各种应用的扩张和接口。所以,先建设一个基本框架,然后再逐渐扩展才是比较现实的做法。 确保数据安全。现在每天7台数字化采集工作站同时工作,不断地将模拟磁带视频内容转换成MPEG2数字格式文件,这些节目一旦丢失,这么多的工作就将白做,而且以后有些老带子可能在录像机中跑一遍就可能再也不能用了。那么,节目的保存全靠在磁带库中数字文件了。数据安全就成了基本要求,这是我们应该相当重视的。 要设计一个合理高效的编目流程。快速检索利用的基础是大量的编目工作,简单说就是对节目特征的抽取。合理高效的编目流程,才能实现快速编目数据的积累。 要设计一个可扩展的、软硬件性能平衡的系统构架。这是海量存储的要求,也是数据查询检索的要求,也是数据传输的要求。这里面需要涉及到较多的细节问题。 配置合理的数字化工作站。数字化是一个多年积累的事,数字化存储还要与数字化制作、播出、交互等整个数字电视连接,所以要合理地选择数字化的码率,配置数字化工作站并插入整个节目资料生产流程。 本文原载于中国计算机用户 |
关键词:
上一篇:下一个信息化关键是内容管理? 下一篇:IBM:内容管理软件今年可实现两位数增长
|
相关文章 |